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47494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生活中,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英国经过公投决定脱离欧盟 B新疆昌吉市发生里氏3.6级地震C.国际马拉松赛在太原举行 D国家发改委下调周内成品油价格【答案】C【解析】考点:文化与社会2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着特有色彩 B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C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物质力量 D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不同地区的社

2、会实践不同,因此不同区域文化呈现着特有色彩,A正确,不符合题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天生的,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文化与社会3山西省第二届文博会共推出招商项目356个,涉及金领688亿元,涵盖文化产业主要领域,集中反映了我省文化产业科学发展、集约发展、规模发展的良好态势。展会现场成交额突破1.6亿元,达成合作意向突破35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这表明A.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B经济决定于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3、文博会展示文化产业科学发展、集约发展、规模发展的良好态势,其成交额突破1.6亿元,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AD不符合题意;经济决定文化,而不是经济决定于文化,B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文化与经济4“国家强则文化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学习汉语。柏林、巴黎等地中国文化中心的汉语课程人气很高,当今全球的汉语热与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是密不可分的。这说明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文化的传播交流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5山西汾酒

4、集团公司所在地杏花村,这里的酒文化陈列馆、洒史博物馆,展示了杏花村的酿酒史,同时也展示了酒文化的风采。今天,当地又搞起休闲游,成了酒文化的古都和旅游胜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人的需求层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酒文化的展示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表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的一面,A正确;经济是文化的基础,B观点错误;材料没有描述文化对人的影响,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文化与经济6西方的父母强调让孩子独立、创造性的解

5、决问题,中国的父母则喜欢用举例子和温和的指导方式手把手地教,这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反映在学校教学中。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表明A文化环境决定人的综合索质 B.西方的教育方式比中国的教育方式优越C.文化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影响着人们在实践中行为的选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中西教育方式的选择的差异,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人们在实践中行为的选择,D符合题意;文化环境会影响人,但是不起决定作用,A错误;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方式各有所长,B观点错误;文化活动具有两面性,不一定起促进作用,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6、时”,每逢传统节日,海内外华人共度佳节。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我们要摒弃传统文化,学习外国文化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增进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答案】C【解析】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8.2016年6月11日是中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我们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

7、性的表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因此正确;民族节日才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错误;文化遗产不是可再生资源,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9.山西省交响乐团受曼谷中国文化中心邀请,赴泰国进行了“山西省交响乐团2016豢国行”文化交流演出。山西民歌亲疙蛋下河洗衣裳、想亲亲等感染了泰国观众,深受好评。这说明A优秀文化能够激发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有共通性 D.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答案】C【解析】考点:文化的多样性10科技

8、进步推动了交通的发展,高铁的开通,人们可以“早看云岗,午游晋祠,晚泡运城黑泥浴”,也可以“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下午逛长风商务区”。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交通技术的发展方便了人们在各地旅行,有利于方便人们的交流,扩展人们的视野,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科学技术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不符合题意;科学技术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起决定作用,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1.源远流长的“和”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

9、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不仅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而且还赋予了“和”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和”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传统的“和”文化保留了基本的规范和准则,但是也不段赋予了时代的新的内涵,表明传统文化其基本特征保持不变,但其内容能够因时而变,具有相对稳定性,B正确;材料并没有描述“和”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和先进性,更没有体现包容性,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12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

10、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各国经济与文化繁荣。“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文化的繁荣,原因有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促进文化交流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促进文化交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发展 文化与政治相互决定,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文化发展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传播的途径13第二十六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核,用生动形象的文化作品展现时代风采,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崇宗尊祖、敦亲睦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孝老爱亲、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几十年来,前来寻根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

11、华侨已逾百万人次。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几十年来,前来寻根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已逾百万人次,表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化遗产,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传统文化的作用14某校高二年级学生举行了“诵读经典,寻美传统,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传统文化经典学习活动

12、。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因为A.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继承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 D诵读就能实现文化的继承【答案】A【解析】考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5.明中期至民国初年,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到口外谋生。在此过程中,诞生了以走西口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歌,以淳朴、自然、真实的特点,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广泛传唱予民间。这启示民歌发展要A继承传统文化,再现历史过程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以走西口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歌,以淳朴、自然、真实的特点,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广泛传唱

13、予民间,意在表明民歌的创作必须扎根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C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A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推陈出新,更没有体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文化创新16.火花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围绕“中国梦”皿点打造的一部主旋律作品,该剧通过对共产主义革命先驱高君字短暂一生的追述,展现了早期革命先驱所承载的“中国梦”精种脉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这表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的主体是知识分子C文化创新必然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形式是多姿多彩的【答案】A【解析】考点:文化创新17近几年中国多次举办“俄罗斯中国年”,开展了

14、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媕娿、文艺演出等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俄罗斯也举办了“中国国家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是两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在文化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共同繁荣的表现在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是两国在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是在文化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共同繁荣的表现,正确;文化传播的手段是大众传媒,互办“国家年”不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错误;两国文化不会趋同,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文化传播18.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主要是因为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发展了,经济和政治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发展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