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1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岳麓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1385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用)201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专用)201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专用)201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专用)201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专用)201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专用)201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岳麓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2012成都月考)同学们在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后,写了如下学习报告,你认为他们学习报告的标题不恰当的是()A孔子办学:有利于教育的公平B诸子百家:筑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了秦王朝的百年基业2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3(2013届潮州月考)明治天皇曾说:“本人在1869年后则毫不犹豫地改造或废除了一些传统的规章制度,以支持那些能使国家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现代力

2、量的规章制度。”材料中后一个“规章制度”包括()废藩置县“文明开化”取消武士特权君主立宪政体 A BC D4(2012大连高三期中)“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皇上举此经义,行此旷典,天下奔走鼓舞,能者竭力,富者纾财,共赞富强,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共。大雪国耻,耀我威棱。”上述观点最可能出自()A李鸿章 B康有为C陈独秀 D孙中山二、非选择题5(2013届汕头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3、”。材料二“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变法或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在经济方面有哪些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开创性举措?(3)两次变法或改革有哪些共同的影响?6(2012临沂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里木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材料二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

4、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1)结合

5、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要“从上面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他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史实,说明“谣传是不公正的”。这对俄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2012徐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早期)商业还继续处于依附的地位,从经济上来看,它是依赖于政府的。政府鼓励商业着眼于使日本拥有有效地近代基础,以抵制外国的压迫(另一只眼睛还盯着未来的征服事业),同时也给骚乱的农民提供一种职业。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

6、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治早期日本发展工商业的目的和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非凡的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9风俗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维系传统的滞后性,移风易俗往往具有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迁都洛阳后,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改革伊始,(明治天皇)发布断发脱刀令,果敢废除了日本人剃眉

7、染齿的千年旧俗,把西式礼服确定为官员的正式礼服,鼓励官员穿西装。西风东渐后,明治率先垂范,从衣食住行入手,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在日本建立起适应世界潮流和日本国情的文明体系。中华网光绪皇帝向左 明治天皇往右(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2)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写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10(2013届深圳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做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

8、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材料二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则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以上材料均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和“伟大的方案”的基本特点。(2)与材料一“伟大的方案”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

9、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什么认为“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1 【解析】秦朝并没有持续百年,而是二世而亡,因此可以判断D项说法不准确。【答案】D2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游牧”“农业经济”,实质是农业化的过程。【答案】B3 【解析】后一个“规章制度”指建立起来的新制度,符合题意。【答案】D4 【解析】“君民同体”指君主立宪制。【答案】B二、非选择题5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第(1)问根据题干中“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分析这两次变法处于的背景、目的回答。第(2)问通过改革出现了提高国力,促进发展的作用。第(3)问根据两次

10、变法中不同于以往的史实回答。【答案】(1)相似之处:都处在分裂割据的时代;都面临着增强国力的任务等。(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进一步完善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都增强了国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6 【解析】第(1)问,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俄国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差距;结合所学知识,俄国为缩小差距,维护统治,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第(2)问注意从政治角度来分析,“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答案】(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

11、,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7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围绕农奴制的废除问题这一主题展开。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为了解决阶级矛盾,亚历山大二世要废除农奴制。第(2)问,首先肯定废除农奴制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其次说明其局限性。【答案】(1)问题:农奴制问题。原因:阶级矛盾的尖锐(或:农奴的反抗)。 (2)史实:农民名义上获得了自由,但要出高价赎买土地,并仍受村社的控制。影响

12、: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8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反映日本鼓励发展商业的目的是建立近代基础,抵制外国压迫,稳定社会秩序,为农民提供职业,结束骚乱。特点:政府扶持工商业。第(2)问作者观点是有选择地学习西方,增强民族力量,然后结合所学明治维新措施回答内容。【答案】(1)目的:建立现代经济基础;摆脱民族危机;伺机对外侵略;稳定社会秩序。特点:政府扶持。(2)观点:为增强民族力量,有选择地学习西方。内容: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9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可以概括出禁止鲜卑族

13、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余结合课本就能轻松答出。第(2)问注意考虑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所处的时代。谈认识时注意从两次改革中分辨,孝文帝改革重在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明治维新主要是学习外来文明;说说其好处,谈谈其应该要注意的问题即可。【答案】(1)措施: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着汉服;学说汉话;改行汉制。(2)作用: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

14、传统文化的保护等。10 【解析】第(1)问回答“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时可以结合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来回答。而“伟大的方案”的基本特点可依据材料“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得出。第(2)问从材料“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则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可以提取出进步之处:积极向西方学习、尽快尽早地接受近代文化就能使中国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可以考虑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导致的影响来回答即可。【答案】(1)历史特征: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时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方案。基本特点: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2)进步之处:提出越早越快接受近代文化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说明:确立君主立宪体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推行文明开化,实现文化转型;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