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08384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宝鸡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陕西省宝鸡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陕西省宝鸡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陕西省宝鸡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陕西省宝鸡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宝鸡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宝鸡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卷类型:A宝鸡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两卷,第卷的答案要按照A、B的要求涂到答题卡上,第卷不交;2.全卷共两大题42小题,满分110分,100分钟完卷.第卷(共8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特点2.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

2、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3. 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 使用高转筒车 曾推行均田制 出现了曲辕犁 A B C D4.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

3、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5. 2011年新版水浒传在全国各地卫视上热播,由于疏忽,其背景知识出现了一些历史错误。如: A东京街头店铺林立,市坊杂处 B鲁智深在相国寺庙会上买酒吃肉 C宋江与吴用在玉米地里“设计” D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杨柳岸晓风残月”6.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沣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上述情况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遏制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4、成长7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8.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

5、严重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9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A. 洋务运动的足迹B. 外商企业的创办C. 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 五四运动的影响10.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11. 读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2 1872189

6、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D自然经济所占成份微不足道12. 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13. 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 A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7、B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14. 右图是中国1957一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圈,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B 三大改造、中共“八大”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15.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该材料出自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 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6. 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

8、一首民谣:“队里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猪背能够降飞机,猪耳能当足球场。”这首民谣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以下内容与其类似的是A、“一个南瓜像地球,棚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进太平洋,世界又多一大洲”B、“列宁故国恨蜕色,帝修魑魅狂反华。七亿神州又奋战,垃圾堆里葬群蛙”C、“大包干,最简单、干部群众都喜欢,只要能干三五年,收的粮食堆成山”D、“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17.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水火不容,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中国共

9、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摸着石头过河 不是一帆风顺 找到了正确的道路A正确,不正确 B正确,不正确C都正确 D都不正确18.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19. 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l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

10、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20. 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开始

11、走向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21. 1882年,上海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止”。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22. 历史上曾有过荷兰西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正确的是 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是工业资本的

12、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A B C D23. 据史料记载“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24.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278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了乡村人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发展,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B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量外国人口流入英国城市D城市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大大小于乡村25.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

13、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其描述的现象开始于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26. 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它们是: A葡、西、荷 B英、西、荷 C英、法、荷 D英、法、俄27.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索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28. 有人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至今对美国仍有负面影响。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负面影响”的是 A整顿金融 B以工代赈 C贸易保护 D调整工业29.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厉,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B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