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第六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85680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许昌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第六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许昌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第六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许昌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第六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许昌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第六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许昌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第六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许昌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第六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许昌市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地理第六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许昌市六校高一第六次联考地理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分第、卷两部分,第卷做答题卡上,第卷做在答题卷上。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目前中国人口约13亿,劳动力众多,中国劳动力总量大约是欧盟、美国、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二倍,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过去几年外商开始抱怨我国沿海地区工资上涨过快,劳动力短缺。完成l3题。1我国农业人口众多,2012年全国农业户口人口所占比重达64.71%。如果要使农业部门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则中国的农业将会朝向下列何种方式发展。( ) A机械

2、化 B立体农业 C休闲农业 D节水农业2中国20至29岁的劳动力已由1990年的2.33亿减到2005年的1.65亿。这主要是因为( )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外迁 C出生率下降 D死亡率提高3因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某出口厂商计划将沿海工厂的员工由26万人降至10万人,将生产基地转向内陆地区,此厂商的工厂内迁后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的是( )A水源 B土地 C劳动力 D交通运输下图1为我国某城市郊区农业的发展状况,图中P代表2012年情况,Q代表2002年情况。回答45题。 图14若图中P、Q表示该城市周边农村的农产品产值构成,则影响该地农业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市场 B土壤和水源C市场和交

3、通 D政策和劳动力5若图中P、Q为该地农业用地的比重构成则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是( )农业技术的倒退 交通和城市发展花卉经济效益更高 粮食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降低 政策扶持 地价上涨A B C D电线会受到所在地的气温、降水、风力等条件影响发生长度变化.,相邻两个电杆上电线悬挂高度相同时,电线最低点与两悬挂点间连线的垂直距离我们称之为电线弧垂(如图2所示,L为弧垂,单位:米)。图2为弧垂示意图,图3为不同气温条件下。电线最佳弧垂随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67题。6下列四个地区中,最佳弧垂的年变化幅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是( )A海口 北京 郑州 哈尔滨 B上海 南京 武汉 重庆C郑州

4、 青岛 乌鲁木齐 兰州 D海口 南昌 西安 长春7我国贵州省某些年份冬季经常会出现电线断裂或电杆拉倒的情况,主要原因是( )A冬季用电量大,超出电线负荷所致 B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C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形成冻雨,电线结冰 D野生动物的破坏下图4中,A、B、C、D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9一11题。图48图4中,与云贵高原气候特征相符合的区域是( )AA BB CC DD9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业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A BB CC DD10下列描述符合A、B、C、D四地实际情况的是( ) AA地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BB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应采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C地

5、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应大力大水漫灌 DD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牧下图5是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回答1115题: 图511图示地形区7月均温最小值出现的海拔高度是( )A2000米 B3000米 C3500米 D4500米12图示地形区海拔2000米高度上,降水较多的山坡是( )A南坡 B北坡 C东坡 D西坡13上题所述地区山坡降水按成因应属于(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14上题所述地区山坡降水水汽来源于( )A太平洋大西洋 B印度洋北冰洋 C北冰洋大西洋 D太平洋北冰洋15库尔勒香梨因独特品质誉满全国,下列是造成其品质优良的因素是( )A降

6、水少 B气温低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灌溉水源丰富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农业要求不违农时,农作物必须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播种和收割。下表1是某农机公司统计的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收割时间。完成1619题。地区收割开始时间地区收割开始时间山东5月26日北京6月12日湖北5月18日辽宁7月13日 表116. 影响四个地区小麦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 B. 纬度 C. 地形 D. 劳动力数量17. 青海西藏小麦的收割时间比湖北( )A. 早,原因是太阳辐射强 B. 早,原因是气温日较差大C. 晚,原

7、因是热量不足 D. 晚,原因是气压较低18. 如果辽宁和湖北都种植水稻,那么湖北的水稻亩产比辽宁( )A. 高,主要原因是熟制不同 B. 高,主要原因是灌溉水源充足C. 低,主要原因是土壤肥力较低D. 低,主要原因是机械化水平低19.材料中孟子的思想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联系性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创造出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例如:广告、美术和古董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广播电视、文艺表演、电影设备的生产经营等。读我国“某城市文化创意公司空间分布图”,完成2021题。2

8、0影响图中所示文化创意公司分布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 B环境 C交通 D人口分布21工业企业之间的工业联系产生的工业集聚现象,产生的效益主要有( )加强信息交流 加强技术协作 增加运输费用减少能源消耗A B C D读下图7,回答2223题。22. 若甲乙分别是攀钢与宝钢,两企业之间如果进行联合生产,MN代表的两大钢企之间交流协作,下列选项合理的是( )A. M为资金,N为劳动力 B. M为能源 ,N为原料C. M为产品(粗钢),N为技术 D. M为信息,N为市场23. 若甲乙分别代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MN表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箭头M存在,

9、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如果箭头M、箭头N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2012年春运从1月8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共计40天。全国旅客运量达到31.58亿人次,同比增长9.1%。由于铁路运输能力的严重不足,我国许多地区高速公路蓬勃发展,2012年河南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图8表示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图(铁路运输供需缺口= 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DL)- 已建成的铁路网长度(SL)。据上述材料回答2627题24、春运期间的多种运输线路中,运输旅客人次最多的是( )A、铁路 B

10、、公路 C、航空 D、水路25、有关春运旅客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春节前主要是从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省前往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B、春运客流构成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和探亲流C、春节后学生流向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高校集中地D、农民工外出务工客流仍是春节客流的主要构成部分26根据图8信息判断,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是( )AT1 BT2 C. T3 DT427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变化趋势主要表明( )A经济发展严重衰退 B区域间贸易往来减少C工业化程度提高 D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28.影响众多河南高速公路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劳动

11、力因素 D经济因素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以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为原型创作的。玄奘于公元627年8月从长安出发,于631年10月到达摩揭陀国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学习。645年2月,回到长安。图9为玄奘取经路线图,回答2930题。29长安所在的渭河平原以北地形区的成因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地壳隆起30玄奘取经跋涉途中( ) A从长安至碎叶途中,降水始终减少B途中经历了我国地势一、二、三阶梯C出发时,我国漠河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地方D返回长安时,当地河流水位处于全年较低值第II卷(综合题,共40分)二综合题(共40分)31(24分)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与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 气候区合理人口容量(亿)合理人口密度(人/km)热带雨林气候28.00200亚热带季风气候9.30100地中海气候2.2590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7.3530 表2材料二、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材料三、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2010年)序号12345678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