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市2012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2486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淮安市2012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淮安市2012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淮安市2012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淮安市2012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淮安市2012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淮安市2012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淮安市2012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第三次阶段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24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音形互写(4分)风靡( ) 瑰( )丽 zhn( )酌 x( )戏2.词语改错(4分)无与伦比 饮泣吞声 无精打彩 人迹罕至 鳞次节比 别俱匠心 肆无忌弹 司空见惯错别字改正3默写古诗文(10分)(1)五岭逶迤腾细浪, 。(2) ,恨别鸟惊心。(3)商女不知亡国恨, 。(4) ,铁马冰河入梦来。(5)人生自古谁无死, 。(6)海内存知己, 。(7) ,化作春泥更护花。(8) ,一览众山小。(9) ,浅草才能没马蹄。(10)不畏浮云遮望眼,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

2、的一项是( )(3分)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B.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C.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泗阳的城市特色。D.住宿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宾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5.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的问题展开探究(3分)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读书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在这一天出生或逝世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

3、空前多样。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而700万人口的以色列却有100万人拥有借书证。问题:如何改变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请你提出几条建议。(至少写出三条) 第二部分(36分)二、诗歌赏析(4分)6、阅读下列古诗,回答下列问题。(4分)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

4、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花中。 【注释】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2分)(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三.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

5、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1)斗折蛇行 (2) 不可名状 8.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9.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 乙文: 10. 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四、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13题。(8分)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

6、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

7、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

8、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1、选文第段说明的对象是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2分)12、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3、第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五。阅读肖复兴的拥你入睡一文,完成14 一16 题。(12分)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

9、,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楼着他像楼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莫非惜惜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

10、馨?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

11、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 ,有删改)14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