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读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248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读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读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读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读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读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读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如皋四星高中高考地理 基础知识篇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读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走进考纲: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区域的含义,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回顾: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特征:(1)区域之间:区域有一定的界限有些界限比较明确(行政区),有些界限模糊;区域之间有显著地差异性;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区域内部: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2区域空间结构:(1)类型: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2)分布形式: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

2、路现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3比较区域间差异的方法: (1)自然环境差异: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人类活动)差异:人口、交通、农业、工业、城市。二、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要求:了解各省、市、直辖市的名称、位置(大概的经纬度、与相邻省份的关系)、大体轮廓、所属的经济区、自然区、流经该省的主要河流等。三、区域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化高效益的综合发展产业结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小,传统农业占有大的比重,工业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

3、表现出加速发展。劳动力开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经济活动角度下的空间结构缺乏有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交通线路数量少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大加强,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建设明显加快城市化推进到较高的水平;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业网络逐步形成。区域间的联系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状态低水平平衡状态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区域发展速度区域内部差距逐渐缩小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高科

4、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四、区域发展差异1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差异比较 地域影响因素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自然因素气候地貌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多属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海拔较高,对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地理区位面向海洋,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区位条件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经济因素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相对优越,第二、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 交通状况 交通发达 相对落后 发展基

5、础 好 薄弱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 高 相对低 科教文化科技教育事业发达,人口文化程度高科技教育事业相对落后,人口文化程度低对外开放程度 2秦岭一淮河线的重要地理意义:南方和北方的界限,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界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限,1月份0等温线的界限,年降水量800毫米的界限,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限,水田和旱田的界限,五、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参见必修基础知识工业部分。六、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西气东输:(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有利: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深加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6、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不利:对中西部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促使能源及相关工业发展,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缓解交通运输紧张。2南水北调调水线路东线中线西线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江都)汉江丹江口水库、长江中上游三峡长江上游干支流线路走向引长江水到天津和烟台、威海引水到北京引水到黄河上游可调水量水量丰富较水量丰富较小源地水质较好较好好优缺点优点利用现成的大运河河道,投资少。黄河以北可自流向北自流水质好缺点黄河以南要逐级提水。沿

7、途工农业发达,可能会产生水污染。在淮河以北可能产生土壤盐碱化。无先成河道,工程量大。华北平原可能产生土壤盐碱化。沿途文物丰富,可能造成损失。地形复杂、工程艰巨,配套设施少3西电东送路线北线中线南线起址点从黄河中上游(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到京津冀从金沙江、三峡(四川、湖北)等到长三角从西江、红水河、六盘水(云南、贵州、广西)到珠三角电能类型水电火电水电水电少量火电原因水电资源和用电负荷分布不均水能90%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东部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费量大意义为东部提供大量的电力,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走进考纲:1区域环境与发展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8、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2流域开发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经。4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基础回顾:1荒漠化:(一)含义(1)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原因: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春季对流旺盛,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

9、发强烈。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基本条件、动力因素);土质:地面疏松,风蚀作用强烈。(物质基础);植被:植被稀疏,地面裸露;地形:地形平坦。(2)人为原因:人口: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度开垦、过度采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三)荒漠化的危害:土地退化,生物生产量下降,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引起饥荒;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经济损失;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四)荒漠化的防治:整体规划,依法监管;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

10、移民等措施);合理用水;控制人口增长; 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原因:降水少而集中,多暴雨;土质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植被原因:植被稀少,地面失去植被保护;地形原因:处在由山地高原向平原过度地带,坡度大。(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过度开垦;过度采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3湿地存在的问题与治理措施突出问题治理措施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能退化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恢复和重建湿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水质污染问题突出防治水污染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 多样性锐减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

11、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4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流域的位置与范围、流域的地形特点、地质条件、流域的气候、水文特征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潜力、人口、城市分布、工业需求等。(2)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防洪、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旅游等;流域的工业的综合开发;流域的农业因地制宜发展。(3)流域的综合治理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5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自然条件: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地形、土壤、水源(降水、灌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藏、

12、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得市场对农业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拓展)、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农业机械和市场)、劳动力(对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园农业影响大)、政策等。(2)区域农业的布局特点美国:参见必修P53页图219。(3)区域农业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略)6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1)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近; 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市场广阔。(2)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世界钢铁性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工业结构单一(根本原因)。(3)鲁尔区的新发展(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

13、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布局,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治理环境污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7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参见必修城市和工业部分)第三单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走进考纲:1遥感(RS)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数字地球数字地球的含义。基础回顾:一、遥感(RS)的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和监测、农作物的病虫害及产量估计。二、全球定位系统(GPS):1全球定位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2应用:为军事、野外考察、旅行、车船飞机定位和导航。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GIS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2应用:凡是用到地图或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特别是城市管理中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维、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环境规划与评估。 四、数字地球:其核心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