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2年中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49385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2年中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2年中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2年中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2年中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2012年中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2年中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2年中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2012年中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一、基础(20分)1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在横线上正确、规范地书写下联。(2分) 上联:挥 毫 凤 舞 千 山 秀 下联:p m lng fi wn shu tng 2下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阅读使人明理。”一句中“阅读”是句子的主语。 B“你记得第一堂语文课的情景吗。”引号中的句子标点使用正确。 C“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小小说呢?”一句是反问句。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是并列复句。3下面对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

2、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西游记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大胆奇特的夸张。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旧事重提,其中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二十四孝图。 D水浒传中宋江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将“忠义堂”改为“聚义厅”,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有盛名的利器。 观点: 6默写 (10分) (1)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表达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 (4)在爱国诗歌中,陆游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自哀, ”抒发了对祖国

3、的炽热之情;文天祥用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来表现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陋室铭一文中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与对偶的手法描绘了微波与无风时水面月光月影的句子是: , 。二、阅读(50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4、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山岛竦峙(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4)遂许先帝以驱驰(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甲诗与乙文两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相同: (2分) 甲诗 (用自己的话概括) 乙文 (用原文语句回答)10关于甲、乙两篇作品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甲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由眼前海上的景色联想到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

5、意境开阔。 B乙文第段情深辞切,郑重告诫后主借古鉴今,广开言路。 C甲诗中“水何澹澹”与“洪波涌起”分别写出了大海在微风下水波动荡的样子和大风鼓动时波澜壮阔的气势。 D乙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的内容是三顾茅庐的故事,意在追叙先帝知遇之恩,从而启发后主励精图治。11 甲诗语言雄浑苍劲,乙文语言则质朴恳切。请任选一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篇作品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 (3分) (二) “3秒钟定则”对人类有什么用呢? 你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3秒钟: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这一节奏从根本上塑造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化。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

6、10毫秒,那么尽管我们也许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但与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我们将时刻生活在恐惧和提心吊胆之中。在那种情况卞,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朝你呼啸而来的子弹,就像能看到一只铅球向你砸来一样。反之,如果节奏延长到1分钟,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将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例如,当地震发生时,如果需要1分钟才能反应过来,那么没来得及逃跑命可能就丢了。 正是这恰到好处的3秒钟,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任何改变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呢?这个秘密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3

7、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换句话说,客观事物每次作用于人脑并使之作出反应的时间约为3秒钟,不足3秒钟容易出现差错,超过3秒钟则显得多余。 12用原文语句写出“3秒钟定则”的基本内容。 (2分) 13 请从文中找出两个能显示本文逻辑顺序的关键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14 第、段有何关系?,它们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15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分) 16 人体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对其原因,科学家有怎样的推测?这一发现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4分) (三)阅读散文,完成1722题。(22分) 冬荷 冰掐

8、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 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湖,真的死去了吗? 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 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 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之周敦颐曾将夏荷喻为“花之君子者也”。其实,冬荷不

9、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 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不要以为荷在冬日里零落。不是的。它是迎上前去的勇士,前仆后继时坚守阵地的勇士。 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

10、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山纳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瞧着它那根植于博大之上的自信与恢弘,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 还有给我以强烈震撼的那枝冰中的莲蓬。莲柄早已没入冰雪中,莲头却执拗地伸出在冰面上,面朝着空旷的天空,十七个空了的莲房犹如十七个森然的弹洞。真是触目惊心。望着这十七个无言的黑洞,我依稀听到了呐喊与控诉。它一定有过孕子的艰难与幸福,那十七粒饱满圆润的莲子,肯定蕴含着新鲜而又芬芳的思想。不然,枯燥狰狞的严冬不会向它施以能够致以死命的寒冷。但是寒冷又能怎样?饱满的莲子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没有了莲子的莲蓬,仍然勇敢而坚定地面向有着太阳、月亮与星星的明亮的天空,大睁着追求与探寻的眼睛,并让自己那十七个曾经孕育过十七粒莲子的莲房,冲破覆盖的冰雪,成为湖的自由呼吸的通道。 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 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