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46981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单元检测(含详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属中等题,解题关键是把握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探索之路。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走改良和民主共和之路,但都失败了,所以转向实

2、业救国之路,其目的就是求得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故正确答案为C项。2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答案A解析“国货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商品的冲击,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赢得了市场条件,从而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3“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

3、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不包括()A政府倡导使用国货B政府实施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C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D重视发展轻工业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的主语是农工商部,故材料不能体现出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4(2011广东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清末奖励实业政策。甲午战后,清朝统治集团意识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转而奖商恤商

4、,宣传振兴工商乃国家富强之根基,在中国近代掀起一股重商社会思潮。此“创举”反映了重农抑商传统的政变。5(2011四川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中国经济发展。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题干材料数据上看,中国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西欧各国、美、日本的总和,由此可知D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C项与中国实

5、际不符。6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扰,何昆山只好作罢。此事说明()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属于容易题。解答本题注意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地方绅士反对的理由进行思考。材料反映了封建迷信思想对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7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

6、。清廷这一举措()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答案D解析A项中“彻底”的叙述是不正确的。B项和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政策相一致。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答案D解析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19

7、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工人人数的增加,其原因是“一战”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91935至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答案A解析19351936年正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这一时期,日本侵华,国共内战,政局动荡,中国科技落后,故B、D两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10上海从开埠到解放人口出现过三次增长高潮,同时,不同国籍的外

8、国人在沪人数比例也多次发生变动,其中引起后者变动的主要因素()A与半殖民地工业发展密切联系B同西方列强侵略我国的历史相联系C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影响D同西方列强在沪侵略势力的消长相关答案D解析A项中国工业发展与人口比例变动没有直接联系;列强侵略我国不能导致各国人口比例的变化,所以排除B项;C项对各国影响是一致的,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 ,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

9、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10、”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材料三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

11、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3)中国: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难以转化为产业工人。英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社会经济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审清题意,把材料的信息与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准确作答。第(1)问,将收到的信息迅速整理,回答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依据“在行政中心之外”“收纳周边个

12、体民户产品吸引着外地客商”,从城市功能的变化、城市的分布和影响等角度作答,然后与所学知识准确结合回答兴起的背景。第(2)问抓住材料“东部地区”“通商口岸”“畸形繁荣”与“帝国主义”等关键词,结合时代背景,不要忽略此时中国的社会形态,细心地分析、判断、去伪存真,归纳材料的观点,至于影响,一定再结合教材内容从正面与负面的消极影响两个角度作答。第(3)问,针对材料二与三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并陈述理由,此问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的分析比较能力。当然整个试题要求考生解读材料信息、整合信息、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要求均很高。12(2011苏北四市)阅读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033年)成本中国(元)

13、日本(元)中国超过日本(元)超过的百分比(%)工资10.505.804.7081动力5.504.800.7015机械修配1.800.601.20200营缮0.400.40消耗品7.700.501.20240包装1.501.200.3025薪金1.200.600.60100职工保护费0.200.500.3060运输0.200.20营业2.502.000.5025捐税及利息15.002.7012.30446保险0.200.100.10100制造及营业杂费3.001.002.00200总成本43.7020.4023.30114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请回答:(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

14、不得照抄原文)。(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答案(1)捐税沉重,贷款利息高,生产耗费大;机械修配支出大;制造及销售杂费高;工资成本高。(2)有利:国家基本统一;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反帝爱国推动等适当赋分)。(3)国家: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实现民族独立;减轻赋税,制定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方针。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工人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解析(1)可以从图表中各项开销入手概括,注意不要直接照抄材料内容。(2)1933年,正值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可以回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回答。(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中,在斗争中求生存,在夹缝中求发展。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政府政策以及企业发展的条件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