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 现代文阅读练习09 粤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85344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 现代文阅读练习09 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 现代文阅读练习09 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 现代文阅读练习09 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 现代文阅读练习09 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 现代文阅读练习09 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 现代文阅读练习09 粤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项复习 现代文阅读练习09 粤教版一、(2012河源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风中长大朱以撒说风,可以从我小时候居住的环境追溯过来。这个滨海小城,走几步就可以看到逐排推动的雪浪花;而城市的另一面,则是终年绿意披拂的高山。这个小城的古典气味,就在海风和山风的冲兑下回旋,漾来漾去。小城人家安然地度着夏日,每人一把蒲扇,指掌轻轻收住扇把,左右摇动。一个没有任何降温设备的居家生活,从夏日里探到了它的朴素和简单,同时充满了对于气候轮转的乐于接受,还有婉约的调整,调整到稍稍适应即可,用一把充满草香的蒲扇。这与如今终日在写字楼内,空调的制动使整座大楼冷飕飕不同,白领可以在夏

2、日穿着笔挺的西服,却不知,一个人不感受夏日之炎热,是辜负了这个时节固有的赏赐。总是在晚饭的时候,借助夕阳的余晖品尝,每一口饭和菜,都充满芳香。一盏忽忽悠悠的煤油灯摆上了桌,火舌温柔、委婉,昏黄暗淡,却可以照见一家老小。在摇曳的火舌下,厨房里是母亲熟练运动着的双手,碗碟正在被涮洗,暗中反射着寒光。没有电灯通明的老宅,简陋中透着温馨,是一种干稻草堆那般的温暖。有一些人注定要离乡背井,到更广阔的空间接受风雨的扑打。我从风中的山野来到这个省会城市,已经二十六岁,又高又瘦如风中之丝。城市是乡村的怪胎,许多的空旷越来越紧密地被高层建筑挤占,似乎不占尽空间就不足以称城市。一座高大的建筑就是一面挡风的盾牌,盾

3、牌多了,激荡的风难以穿越。城市闷热起来,蒲扇已经消失,电器降温设备在炎炎夏日的居室里制造着非自然的情调。有时也能巧遇故旧,当我放弃大路钻入小巷,风突然旋转而至,皮肤准确地判断它来自高空或者原野。即使在城市生活久了,皮肤的感觉依旧,像一小节细微的芒刺拂动,有一点幸福的异样。台风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威胁。当我们看到台风时,已经是这股力量穿行过后留下的破坏痕迹了楼房倒塌,桥梁倾圮,林木拔起,船只颠覆。装点城市的无数大型广告,妖冶的美女花容失色,断成几节,只余一只煽情的眼。每一次台风过去,城市惊魂未定。对于大自然而言,只不过是它一次急促的呼吸罢了。曾经有一出戏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它的名字叫战台

4、风。当几百万知青躬耕于大野,对于自然的力量不寒而栗时,这出戏的出现,增添了人们不自量力的胆魄,面对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以血肉之躯去抵挡的人不在少数。然而,自然界永远是一幅广阔高迥的相貌,深含超人的力量。人类无法拒绝风,无法改变风的走向,人的自尊自信受到了风的挑战。人在长大,除了肉身的伸张之外,更重要的标志是人的思维摆脱了愚昧,走上了正常的轨迹。我注意到,面对破坏力强大的风,人们已经从迎战转为躲避,避其锋芒、尖锐,不再侈谈人定胜天这类空话。渔船靠港、学校放假,举村迁移,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觉醒和进步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加紧要,人在大自然面前低头,并不是人类的羞耻。在风中,我们长大。(选自十月,

5、有删节)1文章第节描写了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请简说其表达特色。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一盏忽忽悠悠的煤油灯摆上了桌,火舌温柔、委婉”运用了拟人,诉诸于视觉;“是一种干稻草堆那般的温暖”运用了比喻,诉诸于触觉。【答案】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运用细节,从视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2.文章题目“在风中长大”中“长大”的内涵有哪些?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意的能力。纵观全文作答。【答案】身体的成长;摆脱了愚昧思维。3.本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予以探究。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情感的能力。纵观全文,依据文本作答。【答案】对朴素、简单的生活

6、方式的留恋;对温馨的童年生活的怀念;对非自然的城市生活的排斥;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对人类改造自然不自量力的批评;对人类摆脱愚昧思维、认识上获得进步的欣慰。【滚动提升练】二、(2012惠州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叶倾城我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初到北京,一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狂喜。在车上一直凭窗张望,一会儿看到一大堆金发外国人,又一会儿留意遥遥的过山车,突然我大叫:“马,马,活的马,马在走路。”满车人大笑。的确,我是来了北京,才能想象城市里还有马车。时常是卖水果的,夏天是西瓜香瓜,其他季节什么都有,但都是廉贱的,绝对没有卖火龙果的。摊主不怎么吆喝,只是坐在车帮上,

7、手里玩弄着一根系了很多七彩化纤绳子的鞭子。而他的马,就在车前站着,有时候啃一点儿干草。我观察了很久,才确定马不能像骆驼或者大象那样跪下来,草在地上,它就把双腿分开,脖子探得长长的,头控得低低地,默默咀嚼,默默反刍。人和马,都很安静。我喜欢马,觉得它美丽,颈背的线条既柔又矫健。拉车的马大概没什么名种,灰白、黄褐、泥色,杂色斑驳,马尾偶尔摆荡一下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因为有个坚持的知识分子,不管其他人如何打扰他,都要讲完“马尾巴的功能”。马儿们都有明亮的大眼睛,眼皮垂着,有一种良人处子般的温驯。我想去轻触它的鬃毛,但我不敢。“马,咬人吗?”我终于忍不住问。摊主哗地笑开:“不咬,它可听话呢。”“

8、那,我能喂它点东西吃吗?”我找到一颗巧克力,手欲伸不敢伸地,给它。马是闻到了食物的味道吗或者出于本能判断,知道那是一个喂食动物?它低头来俯就,滚热的鼻息喷在我手心,像火车的汽笛。我害怕,手越压越低,都快“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马突然一个猛低头,卷走了巧克力,它的舌头,粗糙而热湿,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有一匹马吃过我的糖,我觉得我与全世界的马,都交上了朋友。每次在路上遇到马,我都会多看几眼。夏天时,马的鬓毛被剪得极短,齐齐整整,像时髦男孩子的板寸。我看着就想笑,也觉得心里很暖,农业社会人与牲口的情,还留存着。下午时分,我在三环上,车少人稀,对面车道却突发混乱,几辆车紧急刹车、避让,带出一片

9、刺耳的摩擦声。而一辆马车,正逆行疾驰,车主策马扬鞭,马蹄在柏油路上打出一片“答答”。我正错愕,身边的的士司机说:“得,遇到城管了。”我忧心忡忡地问:“抓到会罚多少呀?”“咳,这一车果子,都不够罚的。”很久我都忘不掉那在三环上逆向狂跑的马,四蹄如此惊惶。我问朋友:“如果一辆车和一匹马撞上了,谁会赢?”他大笑不已,“你居然还是理工科出身,”然后才说,“你忘了马力这个词吗?捷达的马力最高可以达到300多。”那么这场PK,一旦发生,车会完胜?霎时间我想到了悲嘶、血肉横飞、粉身碎骨我当然知道北京是一所城市,而马属于乡村。我完全承认马不应该进来,但是,谁有头发愿意装秃子?谁开得起宝马会自驾一辆马车?报上有

10、这样的新闻,为了躲避城管的追捕他们一定是开着车的,咆哮的机器怪兽,着急的马车主用小刀刺马:马儿你快点跑呀快点跑血,点点滴滴,洒了一路。那是同一只手吧同一把刀,为它剪鬃的,以及刺向它身体的。很多年前,尼采在路上,看到一个农夫在鞭打自己的驴,尼采不顾一切上前救护,抱着驴头失声痛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1就文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一句话,回答问题。(1)“兄弟”在全文中的具体对象指哪些?_(2)“受苦受难”在文中包含哪些内容?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兄弟”在文中既有表层意思,又有深层意思。“受苦受难”的内涵要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答案】(1)明指拉车的马,尼采提及的驴,暗指进城

11、做小本买卖的农民。(2)对牲畜而言指逆向疾驰有着血肉横飞、粉身碎骨的危险,以及被主人鞭打甚至刀刺,血洒一路;对人而言指为生计辛苦劳碌,甚至为躲避城管不惜拿性命相搏。2.作者对马车进城现象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你是否认同她的这种看法?请说说理由。_【解析】本题考查把握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文本分析。【答案】作者认为马不应该进城,但也对这种现象表示极大的同情和理解。我同意作者的看法。马车进城于理不合,但是实在是情有可原,所以根本的解决办法不是加强城管的管辖力度,而是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3本文原题为“马在走路”,你认为原来的题目和现在的题目哪一个更好一些?请说明理由。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首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文本分析。【答案】现在的题目更好一些。答题要点:意思更明白,更能彰显文章主旨;语意双关,更有韵味;更有情感性,更具冲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