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7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70303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7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7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7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三九)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l6题。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窍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

2、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乃亡去,后降汉。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早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

3、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臣无将,将即反 无将:没有将领。 B案诸生言反者下吏 下吏:下为狱吏。 C度吾虏能行为之 行为:做得到的。 D不知时变 时变:时势变迁。(三九)1D(A不可以率领兵众;B交付下面官吏治罪;C做得到的才拟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2C(A以:把,后省宾语;B特:不过;C乃:于是竟然;D且:将近)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

4、确的一项是( ) A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称代“人臣”。82 B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称代“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者。 C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 称代“礼者”,即“他们的”。 D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称代汉的“朝仪礼规”。 3A(“之”代陈胜这帮人,“人臣”是泛称)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叔孙通“知时变”的一组是( ) 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 诸生言皆非也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鲁有两生不肯行 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 A B C D4B(见“作色而否定诸儒,见“妄呼”而说上制仪,都是“知时变”,其余不是。是“谀”二世,是陈述“不知时变”者的情况,是“不知时变”者的理论)

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孙通在秦二世就陈胜之事问诸儒生时能“知时变”,一反诸儒生之看法,使二世由怒转喜。 B凡是说陈胜是造反的,二世就命御史把他们交付下面官吏治罪;凡是说是盗贼的,就免了他们的职务。 C叔孙通看到汉的朝仪太复杂了,就请求高帝让他征聘鲁地的儒生和自己的学生共同制订简单易行的朝仪。 D叔孙通到鲁地征聘儒生,有两人不肯应征,这两人认为叔孙通的做法不合古道,制订朝仪礼乐为时尚早。 5C(不是汉的朝仪太复杂了)6译文中画线句。 (1)我几不脱于虎口! 译文:_6(1)我差点儿不能脱身于虎口。 (2)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 译文:_(2)礼是要依

6、时势的变迁、社会的不同、人情的异样制订他们的礼节文饰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李姬者,名香。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知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已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责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曰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母识阳羡君,其人有

7、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己,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中以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问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 皎爽:磊落、开朗。玉茗堂四

8、传奇:指汤显祖的四部传奇作品。城旦:徒刑名。清议:社会舆论。中郎:指东汉蔡邕。董卓被诛,他为之感叹。1根据文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四)1C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发:演唱。 B而自歌以偿之 偿:回敬。 C雅不减中郎 雅:才能。 D今乃利其金而赴之 利:贪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C A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为清议所斥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开府惭且怒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A A而自歌以偿之 称

9、代侯生所作的诗。 B持之力 称代阮大铖以阿附魏忠贤而论城旦之事。 C欲侯生为解之 称代服刑屏居的困境。 D今乃利其金而赴之 称代开府田仰的邀约。 83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姬“皎爽不群、能辨贤否”的一组是( ) 4D 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 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 中郎学不补行 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妾亦不复歌矣 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A B C 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A A李姬略知诗书,少有风采,也不爱与人交往,但她为人侠义,光明磊落,聪明机智,尤其是她善识贤恶,是非分明,所以深得当时进步士大夫的赞扬。 B李姬及时识破了魏忠贤死党余孽阮大铖试图逃脱惩罚的诡计,对侯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侯生拒绝阮大铖的利诱,使阮大铖的阴谋不能得逞。 C李姬认为东汉蔡邕学问虽好,但不能弥补其品行的缺陷,勉励侯生自珍自爱,保持气节,同时用“妾亦不复歌矣”表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D李姬坚持不肯同与阮大铖同流合污的开府田仰接近,敢于抗拒权贵的诱惑和威胁,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和高洁的品格。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译文:_ 6(1)你的见识难道比我差吗? (2)吾问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译文:_ (2)我想我对侯公子称赞的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