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中生物 1.0《生物科学和我们》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69900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中生物 1.0《生物科学和我们》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中生物 1.0《生物科学和我们》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中生物 1.0《生物科学和我们》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中生物 1.0《生物科学和我们》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中生物 1.0《生物科学和我们》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中生物 1.0《生物科学和我们》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中生物 1.0《生物科学和我们》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生命科学和我们第1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第2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 ()A通过减数分裂不断增殖B都有染色单体C都在合成蛋白质DDNA量都相等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以及理解能力,应用相关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其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细胞中的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数量不同,在染色体复制至分裂后期期间有染色单体,在复制完成至分裂完成前的DNA量是分裂完成后至复制开始前的两倍,因此A、B、D的说法均不正确,在细胞分裂和生长中,需

2、要大量的蛋白质作原料,因此癌细胞都在合成蛋白质。答案:C2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为探究食道癌与长期食用烧焦蛋白质食物的关系,可采用的方法是 ()利用实验动物进行长期模拟观察随机抽样调查吸烟和经常食用烧焦蛋白质食物人群的食道癌发病率对食道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饮食习惯对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统计发病率A B C D解析:通过实验动物进行长期模拟观察或通过对照实验,即对食道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饮食习惯对比。答案:A3大剂量电离辐射使动物产生放射病,其原因是 ()细胞膜被破坏破坏催化其代谢过程的酶杀死了消化道中的共生细菌,从而导致一些种类的维生素供应不足破坏DNA,干扰细胞增殖A B C

3、D解析:电离辐射是致癌因素中物理因素之一,会对动物细胞产生伤害,使细胞膜遭到破坏,对催化基本代谢过程的酶及控制遗传的DNA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结构改变,严重干扰了新陈代谢过程和细胞增殖的进行。同时也会杀死对动物有利的细菌,从而导致一些种类的维生素供应不足。由此可见,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导致以上不良变化而使动物产生放射病。答案:D4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癌症报告”中指出,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到2020年,癌症发病率将可能比现在提高50%。增长的原因主要是 ()人口老龄化吸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体育锻炼A B C D解析:癌症的诱发因素较多,有人认为癌症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答案:D5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上

4、升的速度比其他癌症都快,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90年代城市和农村的发病率分别上升了74.50%和143.35%。“吸烟危害健康”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疾病。下图甲是每天吸烟支数与每年患冠心病死亡率的关系,图乙是非吸烟者与已戒烟者患肺癌的死亡率。某同学分析这两图,得出了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图甲图乙A同样多抽10支烟对不同年龄的人危害是不相同的B日抽烟25支以上的人群中死于冠心病的人数约是不抽烟的2至15倍C戒烟三十年者与非吸烟者死于肺癌的人数比率一样D吸烟是诱发青年人患冠心病的原因之一解析:注意从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答案:C6科研人员合成了一段含15N的特定DNA片段。用它作为探针

5、,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检测待测标本中的遗传信息。这项技术日前可应用到下列哪些方面(多选) ()A肝炎等疾病诊断 B遗传病的产前诊断C修复有缺陷的基因 D检测饮水中病毒含量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诊断的应用。基因诊断中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目前可用于检测某些病毒类疾病、某些遗传病以及一部分癌症等。由于能检测许多种病毒,所以饮水中的病毒含量也自然能检测。答案:ABD7基因治疗是指 ()A用DNA探针修复缺陷基因B用DNA探针检测疾病C用健康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D用健康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解析: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只要细胞获得了健康的外源基因并得以表达,就可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答案:C8“天地合气万物有生”“腐草为萤”和“蝉固朽木所化也”这些说法与下列哪位科学家所支持的生物学观点一致 ()A雷迪 B尼达姆C斯巴兰扎尼 D巴斯德解析:“天地合气万物有生”“腐草为萤”和“蝉固朽木所化也”等说法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得出的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说或自生论。在给出的四位科学家中雷迪首先通过观察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实验,斯巴兰扎尼也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说”,而巴斯德最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证明“自然发生说”是错误的。只有尼

7、达姆是这一论点的支持者。答案:B9下列哪种提法使斯巴兰扎尼的实验缺少足够的证据否定“自然发生说” ()A肉汤加热时间不够长B软木塞不能完全隔绝细菌C没有设计对照实验D烧瓶中缺少足够的氧气解析:斯巴兰扎尼在实验中,一组塞上软木塞,一组熔化玻璃密封瓶口,许多人认为熔化玻璃密封瓶口的一组,瓶中缺少足够的氧气,所以不能排除该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答案:D10实验设计是科学实验的关键步骤,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不可能是 ()A设置对照实验B遵循单一变量C平行重复D不考虑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解析: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等只要是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都应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加以考虑。答案:D11科赫采用一定的步骤来证明某种

8、疾病是由特定细菌引起的,其步骤包括 ()向动物注入细菌以产生同原来一样的疾病从许多病例中分离到同样的细菌从感染的动物体得到同原来一样的细菌将这种细菌进行纯培养以上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 BC D解析:注意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答案:C12(精选考题重庆诊断)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生理状况相同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装置场所温度棉花状态数日后的现象甲日光23潮湿全部发芽乙日光23干燥没有发芽丙黑暗23潮湿全部发芽丁黑暗23干燥没有发芽以上实验最能证明种子发芽需要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解析:由题目可获取的主要信息有:(1)影响豌豆发芽的因素可能有光照、温度和水;(

9、2)进行分组对照实验。解答本题时由表格中各条件变化可以看出,甲和乙对照,丙和丁对照,还可将甲、丙对照,乙、丁对照,将每组对照分析即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分)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手机已成为大众化的通讯工具,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有人也为手机能产生辐射这一问题产生了担忧,手机辐射会不会致癌呢?请你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初步探究手机辐射是否有可能致癌。(1)选取实验材料(如_的小鼠),并将材料分组编号。(2)用_来靠近_,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3)观察_。(4)预测结果及结论:_,说明手机辐射可能会致癌,否则手机辐射不会致癌。解析:实验操作

10、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选材要得当;正确恰当处理实验组;观察和记录要尊重科学事实。本实验研究的手机辐射能否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是事先不知道的,故应属于探究性实验,实验时应选择工作中的手机靠近实验小鼠,观察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结论。答案:(1)生理状况相近且正常(2)工作中的手机实验组小鼠(3)两组小鼠的生理状况(是否出现肿瘤)(4)如果只有实验组小鼠出现肿瘤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常识:夏天,做熟的食品很快就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做熟的食品里生出了细菌。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食品自然产生的,还是来自于空气?对此法国生物

11、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巴斯德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里,然后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弯曲细长的形状,把乙瓶的瓶口敞开。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的肉汤。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尽管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4年后,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后来,他又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怎样解释这一实验结果呢?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永远不会自然生出细菌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注:实验法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1)材料中所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2)提出的问题是_。(3)实验中设计了对照实验吗? _。(4)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为何要再次煮沸? _。(5)实验研究的单一因素是_。(6)得出的科学结论是_。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