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7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68932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7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7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7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7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7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题17(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15分)古藤(1)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2)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3)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4)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

2、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古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花颜月貌,要么死亡,要么活着。(5)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估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6)藤,木热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7)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

3、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8)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9)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

4、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10)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11)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

5、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作者:王剑冰,选自时文选粹第2辑,有改动)13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3分)14请品析第(6)段划线的句子。(4分)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15“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这是一个_关系的复句。(2分)16请你谈谈第(8)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17作者在第(5)段写“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第(8)段却写“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这两种生存方式你更造成哪一种,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201120112011绥化

6、(四)阅读自尊一文,回答23-26题。(共8分)自 尊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

7、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

8、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23.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24.本文运用了_和_的论证方法。(2分)25.第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与第段钱学森和第段陈寅恪的事例颠倒顺序?请说明理由。(2分)26.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3分)23.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评分说明:(2分)找准这句话得2分。24.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或对比论证)。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25.不能,因为三个事例之间呈递进关系,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傅雷先生的

9、例子能够证明“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这一观点,是对论点的进一步证明。评分说明:(2分)答出递进或逻辑关系1分,结合事例答出对论点的作用1分。26.示例一:在考试中,我拒绝了抄袭答案的诱惑,这就是坚守诚信,是自尊的表现。示例二:在学习中,我成绩优秀,能力突出,被同学嫉妒了,我能主动与他沟通,解除矛盾,我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尊。示例三:自习课上,老师误以为我与同学说话,严厉地批评了我。当时我没有顶撞老师,课下与老师沟通。我在尊重老师的同时赢得了老师对我的尊重。评分说明:(2分)结合经历1分,理解1分,能够体现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任

10、意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01120112011邵阳(三)春节需要创新而不是保卫近年来,“洋节日”受到愈来愈多年轻人的崇尚,过洋节也从最初的商家炒作慢慢变成国人的一种习惯。然而正当人们对有一个圣诞节的到来满怀企盼时,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高有朋却撰写了一份保卫春节宣言,向社会呼吁要对传统节日多一些关心,对“洋节日”少一点盲目的热情。有些人说,进入12月以来,人们就能感受到圣诞节的气息,大街小巷店面橱窗到处摆放着圣诞树、圣诞老人,商家借着圣诞节搞起形式各样的促销活动。春节时候你到街上看看,基本上是冷冷清清,要想热闹也要到元宵节。如此鲜明的对比怎么不叫作为民俗学家的高教授有些担心。不过,我不担心。

11、需要保卫的往往是弱势,甚至可能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东西,有时候该淘汰的就应该让它淘汰,不要霸蛮去“保卫”。春节不需要担心,它不是弱势,不但不弱势,而且很强势,你看看飞机火车和汽车上回家过年的人,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强势的一道风景,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节日,是这样使人们牵肠挂肚呢?圣诞节固然可以使街头热闹,但春节就有本事使街头冷清。连商人都不做生意了,因为他们也要回家过年,这种本事,哪一个节日能够这样?如果这样的节日还要保卫,那就是另一种保卫,是因为怕出安全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春节的保卫不是民俗专家的事,而是公安部门的事。说春节不需要保卫,并不是说春节就没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喜欢

12、过洋节,而不喜欢春节,恐怕还是有些原因的,洋节往往比较轻松,是一些朋友在一起过的,代表着友谊,甚至还有些“印象派”的爱情,年轻人当然喜欢过。而春节好像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是一份责任,代表着亲情,还有很多礼节。与洋节相比,似乎少了一份轻松少了一份娱乐,少了一些友情和爱情。这样一来,年轻人不太喜欢,恐怕也是有些道理。教授们担心恐怕不是没有道理。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春节需要保卫的原因,我觉得倒是很有必要有些创新。诚如高教授所说,中国传统节日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是因为每个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而这种记忆太多,礼节太多,也就使春节变得神圣,变得沉重,变得

13、不受人们欢迎,这恰恰是春节给人感觉很麻烦的地方,亲戚是要走的,领导不能不去看看,有时候过节简直是受罪。对这些东西,我们需要用“创新的毁坏”来改变,嫁接一些洋节好的东西,改掉一些传统节日的陋习,或许,这才是关键所在。(选自新西部)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8高教授提出“保卫春节”的说法作者并不赞同,他的理由是什么?(2分)19第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20对于一些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而忽视传统节日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2分)17、春节需要创新。18、春节不需要担心,它不是弱势,不但不弱势,而且很强势。19、不能删去。这是一个过渡段。作者在这一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把洋节和传统春节进行对

14、比,说明了年轻人喜欢洋节和传统春节需要创新的原因,为下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做铺垫。20、喜欢过洋节也没错,可以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忽视传统春节是不应该的,我们要多宣传传统文化,加强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思想意思。201120112011咸宁(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8题。(12分)“文化快餐”不宜多吃 当你走上街头,麦当劳、肯德基类的高价快餐、经济小吃类的低价快餐会不时地映入你的眼帘。这些快餐着实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便利,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时下,这股快餐之风也吹到了文化生活圈内,人们把此类“快餐”称为“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

15、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读其中的“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诸类“文化快餐”很有市场,书店里名著缩写本供不应求,影视VCD畅销不衰。客观地说,眼前社会,时间就是金钱,人们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浏览名篇佳作是可以理解的。但若以“文化快餐”的形式来代替必要的阅读,那就大可不必提倡。翻开文化史,那些划时代的扛鼎之作,无不是艺术家们耗尽了毕生精力而著。试想: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就能仅靠三十六集电视剧“一目了然”了吗?一套二十四史浩如烟海,富似金库,仅靠一家之言的译文就能“明志”吗?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仅靠其中一两句诗句就能把握诗的“灵秀”吗?古人为了写诗著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后人岂能浮光掠影,“快”速浏览,浅尝辄止?“文化快餐”如此“吃”下去,定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营养不良。 某著名女演员在火烧阿房宫中扮演了铸剑大师徐夫人,引起史学界一片哗然。殊不知,徐夫人是战国时期一位七尺须眉男儿。台湾某女歌星得知满江红的词作者是岳飞,喜不自禁,决定日后要找岳飞写歌词,令众多歌迷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