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53341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

2、,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

3、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

4、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1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

5、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B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2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6、C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D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二

7、 古代诗文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人也。凌举孝廉,为发干长,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转在青州。后从曹休征吴,与贼遇于夹石,休军失利,凌力战决围,休得免难。仍徙为扬、豫州刺史,咸得军民之欢心。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进封南乡侯,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是时,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屯平阿。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凌就迁为司空

8、。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凌为太尉,假节钺。凌、愚密协计,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愚遣将张式至白马,与彪相问往来。凌又遣舍人劳精诣洛阳。语子广,广言:“废立大事,勿为祸先。”愚复遣式诣彪,未还,会愚病死。凌阴谋滋甚,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军到丘头,凌面缚水次。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凌,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凌至项,饮药死。乃穷治其事,彪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朝议咸以为春秋之义,齐崔杼、郑归生

9、皆加追戮,陈尸斫棺,载在方策。凌、愚罪宜如旧典。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亲土埋之。 (节选自三国志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 所在:担任官职的地方。B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 逆击:调头攻击。C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 典兵:掌握兵权。D乃穷治其事,彪赐死 穷治:彻底追查。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B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

10、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C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D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凌因受曹操赏识进入丞相府,长期对东吴作战,历任兖州刺史、青州刺史、扬州刺史、豫州刺史等,多次受到封赏,最后官至太尉。B王凌和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图谋废掉年幼的皇帝曹芳,用年长而有才的曹彪代替,王凌也和儿子王广商量此事,王广表示赞同。C起

11、事之前,令狐愚病死了,黄华和杨弘将王凌造反之事报告了宣王司马懿,司马懿亲自率军讨伐。眼看大势已去,王凌投降,后在项城服毒自杀。D王凌政绩突出,军功显赫,也有荣耀的官位。但因野心太大,志向不切实际,招来了大祸,宗族遭诛,自己死后遭陈尸斫棺之辱,真是糊涂啊。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5分) (2)凌、愚罪宜如旧典。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天津桥春望晚唐 雍 陶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注】:天津桥

12、,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8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5分) 9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2)锦瑟中,李商隐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 , 。(3)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原因是: , 。(4)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 , 。(5)

13、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 。(6)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诗中有五个写到“月”的诗句,请写出其中的三句: ; ; 。(7)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就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黄庭坚: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黄庭坚幼时聪颖早慧,属于神童。他5岁就能背诵五经,“坚幼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忆”。他的父亲黄庶追慕古代大哲,用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之一的“庭坚”为其命名。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黄庭坚从小就深受文化的浸染,他的出类拔萃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父亲的去世使得15岁的黄庭坚不得不跟着舅舅到淮南游学。在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