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4589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一地理 (A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产业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工业和服务业B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业C商业和高新技术产业D农业和矿业2.汽车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协作属于A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B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产生的采购、运输和存储之间的联系C多个工厂为某种产品提供零部件的联系D某种产品的生产与供应市场之间的联系3. 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下列选项中与四幅图相符合的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

2、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读某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回答45题4符合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工业区位因素是A信息技术B劳动力素质C技术D原料5最能反映该区位因素影响力变化趋势的工业部门是1,3,5A服装工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煤炭工业6啤酒厂、家具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 A原材料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市场指向型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的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以下78题。7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A接近原料地 B接近燃料地

3、C接近销售市场 D接近交通枢纽8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在区位上你认为会选择右图中的哪一个地点最合适A甲 B丁 C丙 D乙9读下图,口类为无污染的工业;类为轻度污染的工业;类为严重污染的工业。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微笑曲线”(右下图)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回答1011题。10在工业生产上下游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两个环节是加工制造 设备和材料产品研发 产品品牌A B C D 11近年来,跨国公

4、司在国外纷纷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 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 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调整产品、工艺和原材料以适应国外市场A B C D12.近半个世纪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趋势是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由低纬度国家到中高纬度国家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由沿海国家到内陆国家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纺织和电视机、照相机的装配等工业,首先在日本迅速发展,后又转向新加坡、韩国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B接近科技发达的地区C利用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D利用当地良好的工业基础14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是A沿铁路分布 B沿河设城 C沿公路分

5、布 D临海布局15. 下列人类活动,主要造成生态破坏的是:A任意排放工业“三废” B大量砍伐热带雨林 C放射性物质泄漏 D大量燃烧煤炭、石油16环境问题的本质是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协调问题 D发展问题17. 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映的人地关系是A“人定胜天”思想 B“地理环境决定”思想C“恐惧依赖”思想 D“天人相关”思想.18. 关于“可持续发展”含义的认识,理解正确的为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http:/ - aaa#aaa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

6、来人类的生活需求19. 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的措施是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20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有控制人口增长 开发南极大陆为旅游区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大力开采和使用热带雨林A. B. C.D.21协调人地关系就应协调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A.B. C.D.22以下主张能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

7、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义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A. B. C. D.23“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24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消费”成为当今热门话题。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使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利用作物病虫害的天敌等 A. B. C. D.25.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的界限一定是明显

8、的 B.区域内部具有差异性 C.区域之间是彼此独立的 D.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26.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发展的工业多属于资金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A. B. C. D. 27.读图我国 “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如果图例代表三大产业,那么,正确的组合是图1表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图例B代表第二产业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中部和西部两个地带的产业结构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A. B. C. D.28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 C区域开

9、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29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读图7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3031题。30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M城市代表上海 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N城市代表武汉 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A B C D31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经济最发达的

10、是b经济带 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A B C D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3233题。32图中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3“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34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尧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 劳动成本 土地成本 科技成本 原料成本A. B. C. D.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

11、示意图,回答3537题。35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地区的自然带分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A B C D36西气东输工程管道线与下列哪一组铁路相交 A湘黔线、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 B包兰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C京包线、京哈线、京九线、京沪线 D兰新线、陇海线、浙赣线、京广线37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A促进东部地区改变能源结构 B促进东部地区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C有效改善大气环境 D有利于带动东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38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其中,秦岭一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一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一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39西部大开发的范围除了西部地带的10个省(区、直辖市)以外,还包括 A内蒙古、广西 B内蒙古、湖北 C黑龙江、湖南 D广西、吉林40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