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4502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北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北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C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D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

2、,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2.唐朝以前,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以参加财产分配;到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利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的趋势是 A家庭主要成员的关系逐渐趋于平等 B嫡长子的权力日趋衰落 C传统家庭观念日趋解体 D封建家长制下家长的权力日益巩固3.贾宝玉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的一段台词:“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B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4.

3、明太祖告诫官吏“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直解其意,颁布之郡县,使之家喻户晓”。清代雍正皇帝也强调“法律条分缕析,讲明意义,见法知惧,观律怀刑”。以上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肃正纲纪,重典治国 B法贵简当,通俗易懂 C明礼导民,明刑弼教 D约法省禁,宽严相济5.清朝史学家在评价某项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上述材料意在强调该项制度 A维护了社会公平 B促进了文化融合 C有利于专制统治 D加强了民族团结6

4、.当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建立和谐社会,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下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A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 B“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C社会契约论建立法制社会 D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7.有人说: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也有人说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下列能够佐证前一观点的是: 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为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西学传入,旧思想、旧观念受到冲击 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A B C D8

5、.十七世纪,欧洲普遍有这样一种认识“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与此相一致的是 A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B永恒的上帝啊!我为什么不能再变得年轻呢? C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 D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9.中学语文课本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大坐在圣人当中,靠近耶稣。作者如此创作意在 A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B体现古典美术的风格 C揭示人性的善与恶 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10.下列能体现“在人类文明

6、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 B C D11.2015年 6月25日,欧盟28国领导人齐聚布鲁塞尔,应对地中海地区难民冲突浪潮以及希腊债务危机,但欧盟各成员国没有达成共识,这说明 欧洲一体化进程充满了曲折 欧盟仅是对欧洲经济问题进行协调的组织 各国在经济事务中都有发言权,反映了世界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欧洲各国的合作正在积极进行 A B C D12. 2015年7月9日

7、在俄罗斯乌法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主题为“金砖国家伙伴关系全球发展的强有力因素”,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成果。下面对于“金砖国家”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将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B巴西、印度、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C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D“金砖国家”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13.焦裕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在他担任兰考县委书记第二年(1963年)领导人民掀起了挖河排涝、根治盐碱、封闭沙丘的除“三害”斗争高潮。这旨在 A贯彻“八字方针” B推动农业集体化 C推动农业合作化 D完成 “二五计划”14.1943年发

8、表的开罗宣言肯定了台湾、澎湖是“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海峡两岸高调纪念,日本各界选择性“遗忘”。这种现象不能反映 A中日彼此之间存在认知上的误差 B中日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形成的Z#X#X#K 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发展很重要 D中日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认知15.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16. 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

9、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这里的“伤天理”古代主要是指 A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B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 D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17.“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该法律条款最早可能出自 A人权宣言 B1787年宪法 C十二铜表法 D拿破仑法典18.16世纪初,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世纪末上升到1/3,而到19世纪中期则到达4/5。下列对此

10、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C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D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19.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弛20.有人评价辛亥革命时说: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11、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21.有一项美国历史上的调查结果为: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上升到81%。1948年1月,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张制止苏联的扩张。以上数据说明 A苏联扩张导致美国百姓对苏好感度下降 B美国百姓对苏敌视是冷战的主要原因 C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有其社会必然性 D杜鲁门主义导致多数美国百姓敌视苏联22.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

12、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23.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上述事件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24.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

13、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25.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

14、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2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教育的发展变迁,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同时又受到时代的影响与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安徽师范大学张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