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1节 第2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35325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1节 第2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1节 第2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1节 第2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1节 第2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1节 第2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1节 第2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1节 第2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学习目标1.了解荒漠化造成的危害。2.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一、荒漠化的危害1全球上亿人面临_的危险,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造成表土裸露,为_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_的破坏,使得生物的_持续下降,_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_,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二、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2我国:实施“_”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防治方针:“_,_,综合治理”。4防治措施(1)营造_建设工程;(2)采取_、_、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

2、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5目的:实现_、_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基础达标练考查点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 5602 1002 460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所致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

3、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读下图,回答35题。3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之路上的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C灌溉用水增多,沙漠侵吞D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4由古到今,该地区绿洲的空间演变趋势是()A向河流的下游集中B由山区向平原集中C范围不断扩大D日益向沙漠边缘退缩5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C扩大绿

4、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林方法技巧练关于区域生态建设问题的答题思路读“荒漠化防治措施图”,回答(1)(2)题。(1)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字母代号。A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C营造丘间片林、封育和灌草相结合固定流沙D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E结合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如兴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等_、_、_、_、_。(2)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是什么?为什么防治荒漠化要以预防为主?方法技巧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域的

5、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例如,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治理荒漠化应“对症下药”,如下图:一、选择题1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林草植被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沙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图回答23题。2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

6、沙柳能()A防风固沙 B吸烟滞尘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3该地区正大力开发沙柳造纸产业,分析此举措会()A使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B实现无废弃物排放C把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推动沙柳的种植胡杨林是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一道生态屏障,但是在过去的50年里胡杨林急剧衰减。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胡杨林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影响图示区域胡杨林分布密度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热量 C地下水 D土壤5图中甲地带胡杨林密度比周边地区密度高,此处最可能为()A固定的沙丘 B古河道洼地C山麓冲积扇 D低缓的山脊6胡杨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意义是()改善当地气候阻挡风沙侵袭涵养水源、保持

7、水土 防止土地盐碱化A B C D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下图,回答78题。7北方农牧交错带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 B C D题号12345678答案二、综合题9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流

8、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区。(2)弱水年径流总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知识清单 丧失土地沙尘暴植被和地表形态生产力粮食和牧草饥荒三北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北”防护林封沙禁牧禁樵禁采人口资源基础达标练1D2.C第1题,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由于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第2题,选项A会

9、加剧土地沙化程度。选项B可在相对较为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选项D不现实。3C4.D5.B楼兰古城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加上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水资源缺乏,从而引起土地荒漠化,最终被沙漠掩埋。楼兰古城消失,同时使得绿洲不断向水资源较多的沙漠边缘的山地地带退缩。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区,严重缺水,所以不能大面积植树造林和扩大绿洲农业面积;其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只有绿洲附近不是沙漠,所以防治荒漠化主要是防止绿洲变为荒漠,即要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方法技巧练(1)ABDCE(2)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因:提前预防投资少、见效快,而形成荒

10、漠化后再去治理则投资大、见效慢、效果差。解析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有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等。不同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不同,其治理的措施也有差异。本题考查学生对荒漠化的治理措施、防治方针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提升1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应封沙育草,防止沙漠的侵吞和扩张。2A根据材料可知,沙柳生长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当地风沙危害较大,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3D适量的沙柳用于造纸能带来经济效益并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经济支持;造纸存在废水等污染物排放;造

11、纸产业链条生产的重点并不是废弃物综合利用;造纸产业链条可以使沙柳种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能推动其种植面积的扩大。4C从图中可以看出距河道越远,胡杨林密度越小,由此推断,水源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5B甲地地下水丰富,这是胡杨林密度大的主要原因,四个选项中,古河道洼地是地下水位高的最可能地区。6A从当地环境特点分析,胡杨林在遏制荒漠化、改善局部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7D8.A9. (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

12、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解析读图分析是地理考查常用的题目。本题关注西北地区的环境问题。解此类题目首先要读图、析图,掌握图中所提供信息,然后与题目要求结合,进行分析、推理、阐述、论证。活动探究1(1)使周边地区的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增多,大气能见度降低;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的启示: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宜牧则牧。(P40)2我国西北地区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P40)3生态移民的含义及评价含义: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生态移民”。评价:“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对自然的尊重。(P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