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20736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市十一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 “紫禁城”的称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紫”代称皇帝,它的含义是A.爱民如“子” B大红大“紫” C“紫微(星)正中” D永享福“祉”2. 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黑、白、红、青、黄五种色彩分别对应北、西、南、东、中五个方位,以下是某古城四座门楼上的“镇门神兽”,位于北门的应是A青龙 B白虎 C朱雀 D玄武3.“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2、”,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 内外服制度B. 郡县制度C. 宗法分封制度 D. 礼乐制度4.某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D书法艺术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D所谓“天”就是天理 6.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

3、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B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C意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7.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8下图中所示五种经济形式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B.地主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C.外国资本、洋务经济

4、、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D.地主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9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10. 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思想A“法不阿贵” B“等贵贱,均贫富” C“政在得民” D“为田开阡陌封疆”11.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

5、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12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13.中央集权与地方分

6、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宋太祖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同的是A强干弱枝以加强中央权力 B设专职官员管理地方财政C用和平方式消除地方威胁 D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14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15.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16“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

7、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 “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婆婆”。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思想,植根于A农耕生活 B传统观念 C儒家思想 D自然现象17.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的是A庆历四年春 B“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C淳熙丙申 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18“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 C理藩院D行中书省19. 有学者认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

8、政体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构架,第二个飞跃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基本建立到迈入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基本轨道。下列与“铲除君主专制政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基本建立”、“迈入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基本轨道”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依次是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载入宪法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制定、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C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颁布、“依法治国”载入宪法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4年宪法颁布、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法者,宪令着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

9、无,皆帝王之具也”。以上信息反映出执法要公开、公正 法、术、势相结合 执法手段包括赏和罚 法令是为君主服务的A. B. C. D.21.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2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美国人民为了防止腐败,把总统的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措施有实行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由选

10、举产生实行总统制 A B C D23历史学家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正反合”阶段的“正”应为下列哪个时期?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24. 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词语“philo”(“热爱”)和“sophia”(“智慧”)。哲学本意就是“爱智”,哲学家是“热爱智慧的人”。泰勒斯提出了“水生万物”的哲学命题,被后人称为“哲学之父”,下列描述符合对其哲学成就评价的是A“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B“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C. “

11、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D.把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25.儒家思想有利于封建统治,巩固中央集权,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下列不能体现儒家思想限制君权的是A.天人感应 B.三省六部制 C.正君心 D. 是非决于学校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3分。共50分)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

12、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引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材料三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引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3)

13、据材料三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 结合材料一和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采取了哪些典型措施?(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