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康平)课后习题答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501824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7.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康平)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康平)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康平)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康平)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康平)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康平)课后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康平)课后习题答案(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3第一章 概 论第一章 概 论高级经济分析离不开逻辑思维工具的运用,目的是要以严谨的方式揭示经济现象的内在本质,建立经济运行的机理与机制,研究经济实践中的理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级经济学阐明了经济学的原理,是经济学的精髓。从方法论上讲,高级经济学运用数理思维工具,提出一系列经济学假设,对经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建立经济现象的理论模型。因此,高级经济学是一种数学思辨模式的经济学,数学构成它的方法论基础。本章首先对经济学的含义进行讨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要在进行高级分析之前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必要的反思,一是要说明为什么经济学与数学之间会建立起紧密关系,结下不解之缘的问题。本章的第二个主题

2、是经济分析方法论。高级经济分析离不开对经济分析方法论的研究,了解经济分析方法论的形成过程,有助于读者了解高级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本章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回顾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介绍微观经济学的高级阶段和现状。回顾历史,有助于预测和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第一节 经济学的含义什么是经济学?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着各种各样的回答和解释。不同人从不同角度看待,会提出不同的见解或经济学定义。应该说,这样的“百家争鸣”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是有益的。一种学说的有没有意义,关键还是要看该学说的研究成果。只要研究成果能反映客观规律,能满足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这种学说就不会由于它不属于某某定义或学派所划定的范围

3、而被抹杀。一、经济学一词的渊源经济学(Economy,Economics)一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哲学家)时代。希腊文中Economy一词为Oikonomia,由词源Oikos(房子,家产)和nomos(规律,管理)组成,其意义是说“家务管理科学”。到了十七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蒙克莱斯钦(Antoine de Montchrestien,1575-1621)提出了“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一词。而希腊文中Political一词为Politicos,意指社会,于是“家务管理”的经济学上升为“社会财富管理”的政

4、治经济学。十九世纪末以前,德国人用“国民经济学(Nationalokonomie, National Economy)”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同义词,而经济学一词多半停留在较窄的意义上。直到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的经济学原理一书出版以后,许多学者才使用马歇尔的说法,用“经济学(Economics)”一词代替了“政治经济学”。但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文献中,“政治经济学”一词一直延用至今。我国古代就有“经济”这个词,意指“经国济民”,包括财富、文化、军事、外交等一切治国方针,范围很广。自日本人把希腊文的Oikonomia用汉字译成日文“经济”

5、以后,“经济”一词的这种含义就在我国所广泛采用。当今我国的学术界,又给马歇尔称谓的经济学冠以“西方经济学”之称。因此,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都是同义词。那种把“政治经济学”说成是“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是没有多少依据的。二、对于经济学的各种各样解释当今学术界对于经济学或者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各种各样。比如,下面各种说法都是对经济学所下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学问;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改善社会的学问;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组织生产和消费的学问;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用(或不用)货币进行交换的学问;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资源

6、生产商品并分配给社会成员消费的学问。一个在西方学术界为多数经济学家接受的定义,是萨缪尔森(P. Samuelson)在他的经济学一书中的所述: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利用或不利用货币的情况下,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善资源配置型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不难看出,这个定义把许多侧重点不同的定义凑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文献则总是引用恩格斯对经济学所作的定义: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斯大林把这一定义进一步引伸扩张为:政

7、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 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比较以上三种定义可以看出,恩格思的定义具有一般性,能被广泛接受的,同斯大林及萨缪尔森的定义没有多大矛盾。但斯大林与萨缪尔森的定义之间确实有很大分歧。斯大林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限制为仅仅是生产关系,排除了经济学中人与物的关系研究,一切都归结为人与人的关系;而萨缪尔森的定义更多的是指人与物的关系以及物与物的关系的研究。三、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斯大林与萨

8、缪尔森之间的这种分歧,在西方经济学界其实早就存在。凯恩斯的父亲老凯恩斯(John Neville Keynes, 1852-1949, 英国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曾就建议用“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两词来区分经济学中对于两类不同关系的研究: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另一类是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研究。注重人与人的关系研究的经济学是规范经济学,它关心人们的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研究经济学中涉及道德规范与价值判断的问题,以一定的价值判断原则来评价人们经济行为的是非善恶。换言之,它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人们经济行为的规范(即标准),并探讨和制定满足这些行为规范的行动步骤和政策建议。它的

9、重点在于如何建立规范,如何运用规范于经济行为。与此不同,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学中可以用事实验证的问题,它不涉及伦理道德与价值判断问题,不问人们经济行为的是非善恶,也不管人们的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而只关心“是什么”。换言之,它从有关经济行为的假设前提出发,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后果,因而带有通常所说的“实证性”,主要研究经济学中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关系。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即使同一问题,二者的处理很不相同。例如,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否意味着人与人的不平等,是规范经济学的范围;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否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则是一个实证经济学问题。又如,粮油涨价10的问题,

10、规范经济学要用一定的伦理来判断涨价是否应该,前提是否合乎情理,然后才研究如何实现;实证经济学则首先要搞清楚涨价的前提条件,然后经过析论证,得出能否实现的结论,研究实现的途径,并预测粮油涨价10将会带来的结果。以罗宾斯(Lionel Robinns, 1898-1984, 英国经济学家)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竭力强调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区别,主张在经济学中排除价值判断。他们认为经济学是科学,而科学是不考虑价值判断、对谁有利的问题,因而只有实证经济学才是经济学。罗宾斯说: “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看作目的与有可供抉择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的科学。” 法国经济学家马林沃(Edmond Mali

11、nvaud, 1923-)还嫌这句话中的“目的”与“手段”可能会被理解为政治性的,于是给出了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生活于社会中的人类需要的科学。它一方面关注财富的生产、分配与消费的本质作用,另一方面关注以便利这些本质作用为目的的机构与活动。这个解释几乎完全排除了价值判断,排除了经济学对人与人关系的研究,是一个彻底的实证经济学定义。 按照这个定义,实证经济学可以更加简洁地说成是:实证经济学主要研究怎样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和经济机构来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高级微观与宏观经济学都主要是从实证意义上来研究经济学,因此,马林沃对经济学所作的解释,适合于作为高级

12、经济学的定义。第二节 经济分析方法论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最大区别,是自然科学结论可以首先放到实验室中进行检验,而经济学没有实验室,结论必须放到社会经济实践中去检验。经济理论得到实践的检验,又不得不经历一个慢长的阶段,比如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经历了四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实践,才探讨摸索出来的正确理论。这样,就迫使经济学家去创造既可靠又简明的经济分析方法体系,用来发现和检验经济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在较短时期内真理无法得到实践的检验时,什么手段可以用来验证真理并且可靠呢?那就是数学中所用的严格逻辑推理检验了,逻辑推理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验证真理的可靠方法。通过严格逻辑推理检验的

13、结论,能真正揭示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运动发展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逻辑推理分析还可用来发现先于经验的新理论和新真理,从而能够加快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实证经济学问题,正好适合于用逻辑推理手段来进行分析研究。这样一来,数学在实证经济学中大显身手,并且成为实证经济分析的方法论基础。一些经济学家甚至把经济学就说成是“稀缺资源的最优利用”,这样,经济学就与应用数学中的运筹学成为同类型的学科。在此提到了数学,我们指出,数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它是一门思维科学,数学中的结论是人们进行逻辑思维分析的可靠的有效工具。但是,数学方法对于经济学中的规范部分则是无能为力的。如果硬要套用,要么是所建立的数量关系过

14、分简单,小学数学就能解决;要么是其中的变化过程过分复杂,现成数学远不足以把握其关键;要么是可能永远也不会产生诸如能严格论证人的本性的数学、能准确预测社会未来的数学等等。因此,对于涉及价值判断与伦理道德的经济问题,是无法用数学来进行研究的。历史上,经济学中使用数学方法从十七世纪中叶就开始了。普遍认为,配第(W. Petty,1623-1687, 英国政治经济学家)的著作政治算术是这方面最早的例子。而把数学真正作为经济分析方法论基础,则是十九世纪中叶的事情。198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德布罗(Gerard Debreu,1921-)在他的获奖演讲中说:“如果要对数理经济学的诞生选择一个象征性的日

15、子,我们这一行会以罕见的一致意见选定1838年,古诺是作为第一个阐明经济现象的数学模型的缔造者而著称于世的”。 1838年,作为数学家拉普拉斯(P. S. Laplace, 1749-1827)和泊松(S. D. Poisson, 1781-1840)的学生,以概率论研究开始其学术生涯的古诺(A. A. Cournot, 1801-1877),发表了一本题为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第一次以数学家的严谨思维方式阐明并建立了经济现象的理论模型。古诺的这部著作的价值及他后来享有的声誉,同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Lon Walras,1834-1910)和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 S. Jevons,

16、 1835-1882)的贡献分不开。瓦尔拉1870年的论文交换经济的一种数学理论的原理及杰文斯1862年的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数学原理一文,都利用微积分阐明了边际效用理论。瓦尔拉的另一项倍受称颂的成就,是他在1874年前后提出的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后来人们发现,瓦尔拉的一般经济均衡存在性命题,竟然与1911年才问世的“Brouwer不动点定理”等价,可见一般经济均衡思想的深刻性。对此熊彼特(J. A. Schumpeter)不至一次地说过,瓦尔拉提出的一般经济均衡理论,使他成为所有经济学家中最为伟大的一个。从1874年到1954年,高级微观经济分析的重点就是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研究。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罗(K. J. Arrow,1921-)与美籍法裔经济学家和数学家德布罗,共同重建了瓦尔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