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消化患者的护理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501722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消化患者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课件:消化患者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课件:消化患者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课件:消化患者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课件:消化患者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消化患者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消化患者的护理(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丁薇,第一节 概 述 (一)消化系的组成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和肛门。 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腺。 (二)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 排除食物残渣,食管是连接咽和胃的通道,全长约25cm,食管在起始部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和穿越隔处有三个生理狭窄,是异物滞留嵌顿和肿瘤的好发部位,行食管插管时要注意这些狭窄; 食管壁没有浆膜层,食管病变易扩散至纵隔。 食管的功能是将来自口腔的食团和唾

2、液通过周期性收缩等运送到胃内。,食管,第一个狭窄部:位于食管与咽 交 接处,距中切牙15cm 食管的狭窄部 第二个狭窄部:位于与左支气 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 第三个狭窄部:为膈食管裂孔 处,距中切牙40cm,食管全长三处狭 异物肿瘤最好发 首在食管起始处 次于左支相交叉 三过食管裂孔处 测算距离到切牙 前俩十五二十五 最末四十才到达,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壁细胞,浆膜层,主细胞,粘液细胞,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腺体,细胞,由内向外,胃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四部分,胃,粘膜层,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形成胃蛋白酶,并具有杀灭胃内细菌的作用。 内因子可

3、协助VB12的吸收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后,参与蛋白质的消化。 粘液细胞:分泌碱性粘液,可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 此外胃黏膜还有多种内分泌细胞: 胃窦部的G细胞分泌血清促胃液素,引起胃酸分泌。 胃体和胃窦部的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抑制胃酸分泌。,胃的主要功能为暂时贮存食物,通过胃的蠕动和胃液分泌,对食物进行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形成食糜,然后借自身的运动将食糜送入十二指肠。 幽门括约肌可控制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并能阻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 一餐混合性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需要46h。,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 (一) 十二指肠duodenu

4、m 十二指肠,上连幽门、下连空肠,长约25cm,呈“C”字形包绕胰头,分为球部、降部、横部和升部四段。 1上部:长约5cm,起自幽门,向右后方至胆囊颈后下方转折向下移行为降部 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上曲 上部近幽门处的一段肠管,壁薄内面光滑,环状襞少,称十二指肠球。 2降部:长约78cm,在右肾内侧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转折向左续水平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下曲。 降部左侧贴胰头,其后内侧壁上有十二指肠纵襞。 纵襞下方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距中切牙约75cm 。大乳头稍上方,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是副胰管的开口。 3水平部:长约10cm,自右向左横过第三腰椎,至左侧续于升部 。肠系膜上

5、动、静脉贴前面下行。 4升部:长约23cm,自第3腰椎左侧上升至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移行为空肠。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指肠悬肌连于膈右脚,此肌是手术时确定空肠起点的标志。,小肠,球部(上部),降部,横部(水平部),升部,空肠,胰管,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 十二指肠,上连幽门、下连空肠,长约25cm,呈“C”字形包绕胰头。 分为球部、降部、横部和升部四段。,小肠,球部(消化性溃疡好发部),降部,横部,升部,十二指肠乳头,空肠,胰,球部为消化性溃疡好发处 降部内后侧壁粘膜上有一乳头状突起,称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与胰管汇合于此。胆汁和胰液由此

6、进入十二指肠。 升部与空肠相连,连接处被屈氏韧带固定,为上下消化道的分界处。,胆总管,胰管,空肠、回肠,空肠和回肠间无明显界,二者借助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在腹腔内有较大的移动性。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场所,小肠液由小肠粘膜内肠腺分泌,呈弱碱性,PH值约7.6,成人每天分泌量为13L,主要成分有水、电解质、肠激酶、淀粉酶、双糖酶、肽酶、脂肪酶等。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经小肠液中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酸和葡萄糖后被肠壁吸收。 空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水溶性维生素。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铁离子。 回肠吸收VB12和内因子。 食物在小肠停留时间一般为38h。,六、大肠lar

7、ge intestine 盲肠 (包括阑尾) 升结肠 横结肠 结肠袋 分部 结肠 降结肠 ( 盲肠和结肠 乙状结肠 的特 征) 结肠带 直肠 脂肪垂,结肠带,脂肪垂,结肠袋,结肠特点:,结肠带colic bands 结肠袋haustra of colon 肠脂垂 epiploic appendices,第六节 大肠 large intestine,分为5部分 盲肠cecum 阑尾vermiform appendix 结肠 colon 直肠 rectum 肛管 anal canal,横结肠,空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回肠,阑尾,升结肠,盲肠,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回肠和盲肠交界处的回盲瓣,

8、具有使回肠中食糜残渣间歇进入结肠和阻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的作用。 大肠液由柱状细胞及杯状细胞分泌,分泌液富含粘液和碳酸氢盐,呈碱性,其中的黏液蛋白具有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的作用。 大肠的主要功能:吸收水、电解质:由结肠内微生物产生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为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提供暂时性的贮存场所,将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浓缩成粪便排出体外。,横结肠,空肠,降结肠,直肠,回肠,阑尾,升结肠,盲肠,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应。 门静脉是肝的功能性血管,收集来自腹腔脏器的血流,内含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在肝内进行物质代谢或被解毒。 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其血液是肝营养的来源。,肝的主要功能:分

9、泌胆汁,促进脂肪的吸收。 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等许多物质的代谢。 将进入人体内的各种异物、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和代谢产物进行生物转化,使其毒性减弱或水溶性增高, 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肝,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起始于肝细胞之间的毛细胆管,毛细胆管在肝内逐渐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 左右肝管出肝后汇合成肝总管,并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胆总管与胰总管汇合形成Vater壶腹并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胆囊的作用是贮存浓缩、分泌和排出胆汁 胆管的作用是运输和排泄胆汁。,胆,胰pancreas (一)胰的位置和形态 胰(pancrease)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位于胃的后方,在第1、2腰椎体的水平,横贴

10、于腹后壁。胰外形细长似三棱形,可分头、体、尾三部。胰头为右端膨大部,在第2腰椎体右前方,被十二指肠包绕。胰头后方有门静脉和胆总管通过,因此,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时,常压迫胆总管而出现阻塞性黄疸,如压迫门静脉,可引起门脉系淤血、腹水等症状。胰体为胰的中间部,横跨第1腰椎体前面,向左逐渐变细,移行于胰尾,胰尾向左行达脾门。胰的实质内,有一条从左向右横贯全长的排泄管,称胰管。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胰腺分泌胰液,经胰管排入十二指肠。,(二)胰的组织结构 胰的表面有薄层的结缔组织被膜,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伴随被膜的结缔组织深入实质,构成间质,将实质分成若干小叶。胰腺实质由外分

11、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有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对食物起重要的消化水解作用;内分泌部分泌胰岛素,参与糖代谢等的调节。 1.外分泌部 外分泌部为复管泡状腺。 (1)腺泡 由浆液性腺泡组成。(2)导管 开始于闰管,一端伸入腺泡腔内形成泡心细胞,另一端汇合小叶内导管。出小叶汇合成小叶间导管和叶间导管。最后与总胆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2.内分泌部 内分泌部称胰岛(pancreatic islet),是分散在外分泌部之间的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细胞团,分泌的激素直接入毛细血管。 特殊染色法(如Mallory法)制备胰腺切片,可显示下列各种细胞: (1)A细胞

12、(甲细胞) 分泌的高血糖素,可促使糖原分解,血糖升高。 (2)B细胞(乙细胞) 是胰岛的主要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调节体内糖代谢的重要激素,它可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并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贮存于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胰岛素与高血糖素协同作用,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 (3)D细胞(丁细胞) 数量较少,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其作用可能是抑制甲、乙细胞的分泌功能。 (4)PP细胞(D2细胞) 细胞数量较少,能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减弱胆囊收缩增强胆总管括约肌收缩作用。,胰的位置、分部、构造 胰在胃后一二间 头周包绕十二环 胰体胰尾向左伸 分泌胰液入胰管 内分泌部称胰岛 控制血糖不简单,第

13、四节 腹 膜 一、腹膜与腹膜腔 腹膜(peritoneum)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由间皮和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腹、盆壁内面和脏器表面。被覆于腹壁和盆壁内面的腹膜,称壁腹膜(腹膜壁层)。被覆于脏器表面的腹膜,称脏腹膜(腹膜脏层)。脏、壁腹膜相互移行,围成的腔隙,称腹膜腔。男性腹膜腔是一个密闭的盲囊,女性的腹膜腔借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与体外相通。正常人腹膜腔内含少量浆液,可湿润脏器表面,减少脏器间摩擦。腹膜具有分泌、吸收、支持、修复和防御等功能。,腹膜和腹膜腔特点 腹膜分脏壁 二层夹一隙 女性通体外 男性是密闭,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根据腹膜被覆脏器程度不同,可将腹、盆腔脏器分为三类。 1.腹膜内位

14、器官 整个器官表面几乎全被腹膜包裹的,属腹膜内位器官。这类器官的活动性较大,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卵巢、输卵管、脾等(4-29、30)。 2.腹膜间位器官 器官的三面或大部分被腹膜覆盖的,属腹膜间位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子官、膀胱等。 3、腹膜外位器官 脏器仅一面有腹膜覆盖的,属腹膜外位器官。如胰、肾上腺、肾、输尿管、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直肠中段等。肾和输尿管等手术,常在腰部腹膜外进行,可避免腹膜感染和术后脏器粘连。,三、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 腹膜从腹、盆壁移行到脏器,或从一个脏器移行到另一个脏器,其移行部位的腹膜形成许多腹膜结构,

15、主要有网膜、系膜和陷凹等。 (一)网膜 1小网膜(lessor omentum)为肝门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它包括两部分: 位于肝门至胃小弯的部分,称肝胃韧带;位于肝门至十二指肠上部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含有胆总管、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胆总管在右侧,肝固有动脉在左侧,门静脉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 2大网膜(greater omentum)为胃大弯至横结肠的腹膜,下垂呈围裙状,覆盖于横结肠、空肠和回肠的前面。大网膜由四层腹膜构成,胃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前后两层腹膜,在胃大弯处合并成大网膜的前两层,下垂至骨盆上缘,再返折向上,形成大网膜的后两层,上升包绕横结肠,移行为

16、横结肠系膜。大网膜的四层常愈合为一层,内含丰富的血管和脂肪。由胃大弯下垂的大网膜前两层,常与横结肠愈着,这时把胃大弯至横桔肠之间的腹膜,称胃结肠韧带,胃手术时常切开此韧带。大网膜有较强的吸收和保护功能,腹膜局部有炎症或胃肠穿孔时,它即向病灶移动,将病灶包裹,限制其蔓延。因此手术时可借大网膜的移位情况寻找病灶。小儿的大网膜尚没有发育完好,较短,往往达不到下腹部,故在阑尾炎穿孔时不能被大网膜包裹,易导致弥漫性腹膜炎。,网膜形态特点 小网膜,似餐巾 小弯向上围肝门 大网膜,象围裙 大弯向下横连襟,3网膜囊(omental bursa)是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一个前后扁窄的间隙,其后壁为覆盖于胰、肾、肾上腺表面的腹膜。网膜囊和腹膜腔之间借网膜孔相通。网膜孔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的后方。 (二)系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