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外寄生虫蜱及蜱病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501430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外寄生虫蜱及蜱病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课件:外寄生虫蜱及蜱病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课件:外寄生虫蜱及蜱病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课件:外寄生虫蜱及蜱病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课件:外寄生虫蜱及蜱病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外寄生虫蜱及蜱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外寄生虫蜱及蜱病(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蜱、螨及蜱、螨病,形态特点: 体躯椭圆形或圆形,头、胸和腹连成一体;鄂体突出于躯体下方或躯体腹面的前部,形成口器。 生活史为不完全变态,分为卵、幼虫、若虫或成虫4个时期。 成虫或若虫有4对足,幼虫有3对足。,蛛形虫发育史(蓖子蜱),1.虫卵 2.幼虫 3.若虫 4.成虫,第一节 蜱及蜱病,(一)硬蜱和软蜱的重要属 硬蜱 硬蜱Ixodes 扇头蜱Rhipicephalus 牛(方头)蜱Boophilus 血(盲)蜱 Haemaphysalis 革(矩)蜱 Dermacentor 璃眼蜱 Hyalomma 软蜱 锐缘蜱Argas 钝缘蜱Ormithodoros,(二)一般形态,身体由颚体部

2、和体部组成。 体部分为前足部和后足部。 颚体部由假头(口器)和基部组成。 假头及假头基组成:口下板(位于腹侧) 须肢(I 、II、III、IV) 螯肢(位于背侧) 螯肢鞘 趾 硬蜱的假头、假头基、肛沟、缘垛、体表花纹等虫体鉴别的重要部位。,1.假头 2.生殖前板 3.生殖孔 4.第四基节 5.气孔 6.中板 7.生殖沟 8.肛门 9.肛沟 10.肛侧板 11.肛板 12.颈沟 13.盾片上的侧沟,硬蜱的外部构造(一),2,8,6,5,4,3,1,9,10,14,11,12,13,1,2,3,4,5,6,硬蜱的构造(二) 雌蜱背面:1.背甲 2.眼 3.多孔区4.螯肢 5.脚须 6.缘垛 雄蜱背

3、面:1.基节 2.转节 3.股节 4.胫节 5.前附肢 6.跗节7.爪垫 8.爪 9.生殖孔 10.肛门 11.副肛板 12.肛侧板13.肛下板 14.肛沟,雌蜱背面,雄蜱背面,7,2,8,6,5,3,1,10,14,11,12,13,4,9,7,15,20,21,22,24,23,25,雄扇头蜱背面,雄扇头蜱腹面,假头背面,硬蜱的构造(三) 1.头基被角 2.颈沟 3.眼 4. 侧沟 5.盾板 6.缘垛 7.基节外刺 8.生殖孔 9.生殖沟10.气门板 11.肛门 12.副肛侧板 13.肛侧板 14.肛后沟 15.多孔区 20.脚须第一节 21.脚须第二节 22.脚须第三节 23. 螯肢鞘

4、24.螯肢沟 25.假头基部,16,8,17,10,18,13,19,26,雌扇头蜱背面,雌扇头蜱腹面,假头背面,硬蜱的构造(四) 8.生殖孔 16.生殖前板 17.中央板 18.侧板 19.肛前沟 26.假头基部 27.口下板,27,硬蜱的假头(矩头蜱的腹面),1.螫肢鞘 2.口下板 3.内指 4.外指 58.脚须第四、三、二、一节 9.假头基部 10.螫肢干,硬蜱足的结构,足有7节组成,依次为:基节(coxa)、转节(trochanter)、股节(femur)、膝节(genu)、胫节(tibia)、跗节(tarsus)和后跗节。,(三)内部结构,1、消化系统:由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 前肠

5、:包括口、咽和食道,是吸血筒; 中肠:消化食物; 后肠:排泄废物。,背腹体肌,鏊肢,鳌肢的肌,脑,食道,消化盲管,胃,马氏管,直肠囊,马氏管,卵巢,直肠,子宫,输卵管,气管,副性腺,涎腺,简氏器的腺体部分,简氏器,蛛形虫的内部构造(雌蜱),2、生殖系统: 雌蜱生殖系统组成:包括卵巢、输卵管、阴道、1对附腺、简氏器、生殖孔。 雄蜱生殖系统组成:1对睾丸、输精管、射精管、生殖腔、生殖孔、生殖副腺。,3、呼吸系统: 若虫和成虫有发达的气管系统,通过气门交换气体和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4、循环系统:初步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 心脏、动脉等循环器官。,5、神经系统:有较完整的神经系统;并有发达的感受器:如

6、感毛、眼、哈氏器和须肢器等。,(四)分类,硬蜱中有7属的虫体对畜禽危害较大。 属的简易分类方法: 1)观察肛沟。无肛沟又无缘垛则为牛蜱属; 2)观察肛沟的位置。肛沟围绕肛门前方为硬蜱属; 3)观察假头基形状。假头基呈六角形且有缘垛则为扇头蜱; 4)观察须肢的长短和形状。须肢宽短,第2节外缘显著地向外侧突出形成角突,且无眼和足基节I后缘不分叉则为血蜱属; 5)观察盾板是单色还是有花纹,眼是否明显。盾板单色,眼大呈半球形镶嵌在眼眶内,且须肢窄长为璃眼蜱属; 6)盾板有银白色珐琅斑,腹面基节I至IV渐次增大,雄蜱基节IV特别大,为革蜱属; 7)盾板有色斑,体节较宽呈宽卵圆形,须肢窄长,第二节显著长,

7、为花蜱属。,常见硬蜱科六属两性分类特征的比较,方头蜱属,常见硬蜱科六属两性分类特征的比较,扇头蜱属,常见硬蜱科六属两性分类特征的比较,盲眼蜱属,常见硬蜱科六属两性分类特征的比较,矩头蜱属,常见硬蜱科六属两性分类特征的比较,硬蜱属,常见硬蜱科六属两性分类特征的比较,璃眼蜱属,(五)发育及生物学特性,蜱的发育属不完全变态发育。 成虫产卵, 从卵开始经幼虫、若虫(稚虫)发育为成虫。 幼虫阶段和成虫在形态和饲食、居处等生活习性都较为相似。 幼虫三对足, 无气孔、无生殖孔; 若虫四对足、有气孔、有生殖孔, 但无生殖能力。成虫和若虫较为一致, 虫体比若虫大, 有生殖能力。,蜱发育史,幼虫、若虫和成虫均需要

8、吸血。 雌、雄虫在动物体上交配,雄蜱一生交配23次,雌蜱交配后饱血落地,49天在土壤中产卵。 产卵高峰在产卵后第27天,产完卵后死亡。 1个蜱一生可产数千至数万枚卵。 幼虫孵出,到畜体饱血后蜕化为若虫,若虫饱血后蜕化为成虫。,蜱发育史,各期蜱饱血量不同:幼虫饱血后的体重增加1020倍,若虫为20100倍,雌虫为250倍,雄虫为1.62倍。,根据蜱采食和更换宿主情况, 可把蜱分成: 1.一宿主蜱: 吸血和两次蜕化都在同一宿主上进行, 即幼虫、若虫和成虫都在同一宿主上寄生。,一宿主蜱发育史,2.二宿主蜱: 幼虫和若虫在同一个宿主身上吸血, 若虫落地后变为成虫, 成虫到另一宿主身上吸血。,二宿主蜱发

9、育史,3. 三宿主蜱: 幼虫、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分别更换三个宿主 。,三宿主蜱发育史,(六)硬蜱流行特点,生活史的长短随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 存在滞育现象; 分布与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 越冬场所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嗅觉灵敏,采食、交配和聚集行为都与其嗅觉功能关系密切。,(七)我国畜体常见的硬蜱,1、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小型蜱。 宿主:黄牛、水牛、山羊、绵羊、马、驴、猪、犬和人 等。 生活史类型:一宿主蜱。生活史周期为50天,每年45 代。 分布:除东北、西北几个省区外的全国各地农区。 危害:除对宿主自身造成直接损伤外,还能够传播双芽

10、 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和Q热立克次氏体。,2、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小型蜱。 宿主:成蜱可侵袭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幼 蜱和若蜱多侵袭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 生活史类型:三宿主蜱。3年完成1代。 分布:东北和新疆等地。 危害:除对宿主自身造成直接损伤外,还能够传 播森林脑炎和莱姆病。,3、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中型蜱。 宿主:主要寄生于犬,也可寄生其它家畜。 生活史类型:三宿主蜱。整个生活史需50天,1年可发生3 代。 分布:全国各地。 危害:除对宿主自身造成直接损伤外,还能够传播犬巴贝 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4、镰形扇头蜱

11、(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 宿主:主要寄生于水牛、黄牛、羊、犬和猪。 生活史类型:三宿主蜱。38月份在宿主体表发现成虫。 分布:南方农村和山地。 危害:除对宿主自身造成直接损伤外,还能够传播水牛巴贝斯虫、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5、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 宿主:主要寄生于牛、马、羊、犬和猪。 生活史类型:三宿主蜱。华北地区每年一代。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 危害:除对宿主自身造成直接损伤外,还能够传播瑟氏泰勒虫、卵形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6、青海血蜱( 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12、宿主:主要寄生于绵羊、山羊、马、野兔等。 生活史类型:三宿主蜱。一年变态一次,三年完成一代。 分布:我国西北地区常见。 危害:除对宿主自身造成直接损伤外,还能够传播牦牛瑟氏泰勒虫和羊泰勒虫。,7、残缘璃眼蜱( Hyalomma detritum),大型蜱。 宿主:主要寄生于牛,羊、马和骆驼也有寄生。 生活史类型:二宿主蜱,一年发生一代。 分布:西北、东北、华北以及华中等地区。 危害:除对宿主自身造成直接损伤外,已经证实其传播环形泰勒虫。,8、草原革蜱( Dermacentor nuttalli) 宿主:主要寄生于猪、牛、羊、马以及大型野生动物。 生活史类型:三宿主蜱。一年发生一代。 分布:华北

13、、东北和西北等地区。 危害:除对宿主自身造成直接损伤外,还能够传播驽巴贝斯虫、马巴贝斯虫和森林脑炎。,(八)危害,1、吸食宿主血液; 2、造成宿主皮肤炎症; 3、分泌的毒素被宿主吸收,严重的造成蜱麻痹; 4、蜱传疾病:传播多种微生物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七)蜱的防治,1. 手抓:人工摘除畜体上的蜱。 2. 药物防治:似菊酯类、阿维菌素类等多种 药物。 3. 改良耕地:通过深翻土地等措施减少环境 中的蜱。 4、消灭畜舍的蜱:药物喷洒等措施。,蜱的各种图示,图1,各期蜱基本形态,假头,假头扫描电镜图,腹面图示,各种蜱的外形,雄蜱,饱血后产卵蜱,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