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北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5013428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头市北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包头市北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包头市北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包头市北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包头市北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头市北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头市北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头市北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前 言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北依阴山,南临黄河,西连河套平原,东接土默特川。全市现辖10个旗、县、区,其中:4个市区(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和稀土高新区),2个矿区(白云鄂博铁矿区和石拐煤矿区),4个农业旗县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九原区和达茂旗),总面积27768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243.21万,居住着蒙、汉、回、满、达翰尔、鄂伦春等31个民族。包头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48.7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我国西部第一批财政收入超百亿元的地级市

2、。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21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667元。包头北部地区是指包头市域阴山以北地区,包括白云区、达茂旗和固阳县,总面积为23501平方公里(其中固阳县5021平方公里,达茂旗18177平方公里,白云区303平方公里),占包头市总面积的84.63%。2005年,三区、旗、县总人口为30.34万人,占包头市总人口的12.48%。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共计713423万元,仅占包头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41%。包头北部地区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经济社会的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经济发展依然以粗放式资源开发为主,产业发展规模小、水平差、层次低。由于资源禀赋条件相同,各区

3、、旗、县产业结构雷同,导致在资源和市场上相互封锁、争夺,区域间功能协调性差,产业之间关联度弱,特色产业发展还有待深入。包头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不仅使得包头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难度加大,同时还削弱了包头市的整体发展潜能,受到周边城市快速追赶的威胁。因而,相当意义上说,在包头市今后的发展中,占84.63%土地面积的北部地区广大地域的有序开发、集约发展、强化分工、增进协作,形成北部地区区内产业错位发展、分工明确,并与南部地区产业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包头市实现“十一五”规划期末,即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860亿元以上奋斗目标的重要依托,也是包头市统筹区域发展,在2020年实现全面

4、小康、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本规划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指引,把包头北部地区放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实施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和包头市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宏观环境当中,根据其所处的特殊区位,为加强包头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重振包头“草原钢城”全国重点钢铁基地的雄风和加快包头北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作的促进包头北部地区丰富的农牧、能源矿产及特色旅游等资源的开发与产业发展的规划。一、包头市北部地区区域定位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全国统一市场逐步形成以及对外开放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国内社会分工继续

5、深化,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化程度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区域的发展须放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以宏大的视野,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自己所具备的发展条件和区位优势,找准自身所处的位置,并给予准确的区域定位,进而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方能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包头北部地区作为包头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须放在整个包头市来考虑;而包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包头市须进一步认清自己在内蒙古所处的位置,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为实现内蒙古自治区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然而,包头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更要认识到其在国家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包

6、头市北部毗连蒙古国南部矿产资源富集区的特殊区位对我国开展对蒙合作开发、支援我国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矿产巨大需求的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以下从三个层次分析包头北部地区的区域定位。(一)包头市在国家原材料、能源等基础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1.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原材料、能源的需求及其供给情况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规律判断,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在工业化发展中期,随着社会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转变,耐用消费品成为人们主要的消费需求,相应地制造业也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即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化已处于城市化“S”形发展规律的

7、快速上升阶段,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两大特征都决定了在“十一五”期间甚而到2020年,我国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都将异常巨大。1.1钢铁据国际经验,工业化中期是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时,钢铁的生产和消费呈低速发展;工业化基本实现时,钢产量和消费量将达到历史峰值。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于2008-2009年左右结束,到2020年为止,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钢材消费达到峰值。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通过分析发达国家英、法、德、日、美和前苏联人均GDP与人均钢使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其峰值出现在按1990年不变价约为人均1.8万美元时,人均用钢

8、量大约是600公斤,而我国2005年人均用钢量为267公斤,离600公斤的峰值还有很大的距离,我国钢铁的需求量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增大。依据国家制订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GDP年增长7.5%,预测2010年GDP为26.1万亿元,钢消费4.7亿吨(其中钢材4.4亿吨),增长速度平均为 5.9%(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十一五”期间钢材需求预测)。然而,随着我国矿山的逐渐减量、闭坑,国内铁矿石的生产及增长远远不能满足钢铁生产的需求,缺口将进一步拉大。当前,一方面,我国在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的带动下,造成中国进口铁矿石的连年高增长(见图1),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另一方面,

9、我国的铁矿石进口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罗斯,20002005年,这五个国家占我国进口铁矿石来源的比重高达90%以上。特别是巴西和澳大利亚主宰着全球铁矿石的供应市场,而日本和欧盟则为买方代表,他们共同决定铁矿石国际价格,中国作为铁矿石进口世界第一的买方,却没有定价的话语权,使得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处于被动的境地。这迫使中国寻求新的国际铁矿石来源,改变铁矿石进口来源地畸重少数国家的局面,从而提高自己的定价话语权,保障我国钢铁产业的原料来源的安全。图 1 我国历年铁矿石进口量增长(万吨)表 1 2000-2005年中国分国别铁矿石进口情况统计(单位:万吨) 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南非俄

10、罗斯总计2005年进口量112,17868,55354,71410,5524,283250,280比例%40.80%24.90%19.90%3.80%1.60%91.00%2004年进口量78,13750,17246,03511,0992,076187,519比例%37.60%24.10%22.10%5.30%1.00%90.10%2003年进口量58,17232,30138,3969,5600138,429比例%39.30%21.80%25.90%6.50%93.50%2002年进口量42,78422,53229,77310,298105,387比例%38.40%20.20%26.70%9.

11、20%94.50%2001年进口量38,03216,98424,5398,97288,527比例%41.20%18.40%26.60%9.70%95.90%2000年进口量32,75010,99614,8158,04066,601比例%资料来源:http:/ 的增长速度,并且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铜的第一消费大国。然而,历年来我国的铜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供应缺口一直存在,并且越来越大,并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目前我国铜的人均年消费量为2.5kg3.0kg;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对铜的消费量应达53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将约达4kg;到2020年,我国对铜的消费量应达1083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将

12、约达7kg。目前我国国内铜矿产原料供应约能满足国内精炼铜产能的25,靠大量进口各种铜资源来弥补国内的供需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铜需求的不断增长,铜的供应缺口会不断增大,“走出去”开发利用国外丰富的铜矿资源,是保障我国铜的供应能力的重要战略。表 2 1995-2005 年中国铜产量及消费量(单位:万吨)年度铜生产量(万吨)铜消费量(万吨)缺口(万吨)1995108119.311.31996111.9139.727.81997117.9128.410.51998121.113513.91999117.4148.4312000135170352001145200.255.

13、22002163.226096.82003183.6295111.420042003201202005253367114数据来源:聚源数据。图 2 1995-2005年我国铜的生产与消费变化情况1.3能源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经济增长会拉动能源生产的增长,同时,能源生产也会促进或制约经济增长。从长期看,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将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生产和消费仍然会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2010年中国能源需求将达到21.6亿至23.2亿吨标准煤(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发布的预测报告)。为了保障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国未来20年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特

14、别是当前我国过分依靠固体能源,一方面导致不可再生的能源矿产资源的绝对减少,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加大煤炭固体能源开发、保障能源供给的同时,发展清洁能源是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表 3 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较石油天然气煤炭核电水电中国2004年22.7%2.6%67.7%7%2005年21%2.9%68.9%7.2%世界2004年36.8%23.7%27.2%6.1%6.2%资料来源:根据网上资料整理。2.包头市在国家原材料、能源等基础产业发展中的定位分析2.1包头雄厚的工业基础优势综合性重工业城市解放初期,国家依托包头丰富的矿产资源,把规划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6个建在包头:包钢、内蒙古一机厂、内蒙古二机厂、核工业202厂(光华化学工业公司)、包头铝厂、热电厂。与之配套、扩建的有矿务局、长征砖瓦厂、化工厂、糖厂、电机厂、棉纺厂、矿山机械厂、皮革厂等20个中型厂矿。经过多年的发展,包头以丰富的煤炭、稀土、铁矿和水资源为基础,已经建设成为以冶金、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包头拥有一大批力量雄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2.2包头市自身的资源优势原材料、能源战略基地包头市地处黄河中下游资源聚集地,有稀土、煤、铁、黄金、石英、白云岩等72种金属、非金属矿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