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商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501398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商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商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商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商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商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商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商业发展规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商业是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行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与首都城市发展环境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的重要窗口行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维护市场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体产业,是加速实现首都城市发展新定位、促进城市繁荣与和谐发展的重要领域。为了全面、充分地实现首都商业的产业功能,促进首都商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本规划适用的领域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物流配送业、一般旅馆业、部分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以及特殊流通业等。规划实施期限为2

2、006-2010年。第一部分 “十五”发展回顾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经过全市努力,北京商业步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在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增长方式开始转变,运行质量有所提高。(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商品销售总额分别由2000年的1658.7亿元、6780.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2902.8亿元、13400.1亿元,年平均增幅分别达到11.8%、14.6%,北京作为北方流通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凸现。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家用汽车、住房相关商品、通讯器材、数码电子商品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和重要的市场增长点。(二)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2004年商

3、业实现增加值83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3.7%;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88亿元,住宿业实现增加值90.5亿元,餐饮业实现增加值72.5亿元,居民服务业和其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30.8万人,占全市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28.3%,是就业人员最多的行业,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为首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批发零售业每万吨标准煤实现营业收入83.9亿元,在全市各行业中仅次于金融业,列第二位。批发零售业每万吨标准煤实现利润1.93亿元,高于全市各行业平均水平,呈现低能耗、高产出的集约型产业特征。(三)现代流通快速发展2005年,连

4、锁经营已覆盖商业、餐饮业、服务业三大领域85个业种,商业、餐饮连锁企业达到188家,店铺5973家,实现零售额950.7亿元,占全市零售额的32.8%,五年提高了20.8个百分点,企业规模、行业组织化水平和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物流配送业健康发展,重点公共物流区建设进展顺利,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快速发展,物流配送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流通效率的不断提高。2004年,全市连锁企业共建自有配送中心84个,覆盖率达到42.9%。电子商务迅速发展,2005年各类电子商务交易额887亿元,三年增长了94%。商业公共信息平台北京商业服务网覆盖面不断拓展,上网企业累计达到1105家。刷卡消费取得突破

5、性进展,2005年,银行卡特约商户达到4.1万个,三年增长了7倍,刷卡消费额达到1443.8亿元,增长了11倍,按可比口径计算,刷卡消费额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7.3%。(四)商业布局持续优化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全市商业法人单位数达到9.76万个、个体经营户达到39.87万个,均居各行业首位,形成了遍布城乡的网络。一大批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向城市社区、郊区乡村延伸发展,五年来,社区连锁超市便利店覆盖率由40%提高到87%,上升了一倍多;2005年远郊区县村镇连锁超市、便利店累计达到1123个,88%的乡镇和53%的千人以上大村有了连锁超市、便利店。洗染、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业和典

6、当、拍卖等特殊流通行业快速发展。全市商业设施总体布局逐步优化。(五)特色商业发展迅速培育发展并正式命名了高碑店古典家具街、什刹海茶艺酒吧街、东直门餐饮街、马连道茶叶街、莱太花卉街和十里河家居建材街等6条特色商业街。红桥市场、潘家园旧货市场等特色市场成为京城独特的发展景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快速成长,整体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服装、电子、家居建材、汽车交易等专业市场发展较快,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稳步推进,商品检测、信息管理等功能日臻完善。(六)市场监测调控体系初步建立成功应对非典、粮油市场波动及禽流感疫情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市场压力,初步建立了以居民生活必需品为核心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重点商品政府储

7、备体系,以及由生活必需品生产销售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连锁商业集团组成的商品应急投放体系,市、区两级政府预测判断市场走势和有效调控市场的能力明显增强。(七)市场秩序得到改善加快发展连锁经营,促进了行业规范化水平的提升;大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流通领域一些突出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健全完善协会组织体系,行业自我规范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加大研究制定标准、规范的力度,加快商业立法进程,流通领域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对改善市场秩序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专栏1:“十五”期间研究出台的重点流通标准、规范列表序号标准、规范名称1DB11/T209-2003商业、服务业服务质量2DB11/T309

8、-2005社区菜市场(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3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促销行为规范(试行)4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进货交易行为规范(试行)5北京市商业企业鞋类商品经营管理办法(试行)6北京市开锁行业自律规范7洗染行业经营管理规范(试行)8北京家政服务业行业公约9北京市商品代销合同和北京市商品购销合同示范文本10北京市大型商场超市试衣间设置与管理规范(试行)11北京市大型商场超市卫生间设置与管理规范(试行)12北京市美容美发经营管理规范13北京市摄影行业服务规范(试行)14北京市住宿业经营管理规范15北京市商场、超市安全管理规范(试行)16北京市餐饮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17北京市洗浴经营企业安全管理

9、规范(试行)(八)骨干企业迅速成长2005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资产总计达到6312.6亿元,比2000年增长1.2倍。企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9.4%上升为2005年的66%。2005年大型企业单位数仅占限额以上企业的2.1%,比2000年下降6个百分点,但单体企业的资产增长2.2倍,商品销售收入增长3.7倍,利润总额增长10.6倍。在商务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前30名连锁企业中,北京6家企业名列其中,连续两年为内资连锁企业最多的省市。4家企业入围商务部进一步重点培育的全国20个大型流通企业队伍。(九)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

10、十五”期间累计批准外资零售项目39个,建筑面积82.1万平方米。2005年外资商业实现零售额220亿元左右,占当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6%。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和商品品牌进入北京市场,北京已成为国际品牌的集聚地,企业经营理念不断创新,行业水平快速提升,消费者得到更多的消费选择。专栏2:“十五”商业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指标2000年“十五”规划目标2005年实际年均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1658.723302902.811.8%商品购销总额(亿元)12071.4年均增长10%25708.816.3%连锁商业市场份额(%)122732.84.2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市场份额(%)0.153

11、1.30.23个百分点人均零售商业营业面积(/人)0.660.90.910.05/人大型企业MIS普及率(%)721001005.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MIS普及率(%)4860684个百分点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态势良好,成效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新的发展时期妥善解决。(一)行业、业态发展不够协调传统批发业尚处于变革时期,物流配送业刚刚起步发展,北京作为北方重要流通中心的辐射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零售业不同业态发展不够平衡;餐饮业和生活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高。(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城市南部与其它城区、城区与郊区的商业发展不够协调。南城商业设施总量、结构和质量

12、与其它城区存在明显差异。一些郊区村镇商业设施相对落后,有的社区商业规模偏小、功能不尽完善,有的新建社区商业设施不够配套,依然存在居民买菜不方便和废旧物品收购不规范等问题,不能充分满足居民的多层次消费需求。局部地区商业设施建设盲目发展、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的趋势较为严重,大型商业设施供过于求的态势有所显现。(三)现代化水平仍然偏低与国外发达城市成熟商业和国内先进商业相比,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产业组织化、现代化水平较低,导致竞争成本增大,经营效益难以提高。商业街区整体水平、社区商业服务功能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完善。(四)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商业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商品

13、流通领域标准规则体系不够健全,解决商品流通各环节出现的矛盾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制约手段,商业服务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影响商品流通与消费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破解,行业诚信建设尚处起步阶段,诚信体系发挥作用不够充分,流通领域市场秩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五)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有待提高与国内外商业发达城市相比较,本市商业整体盈利能力和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还有一定差距。销售利润率、人均劳效、地均劳效、资金周转率等指标均低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大型流通企业的营销规模、经营网络、盈利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第二部分 “十一五”发展环境、趋势判断“十一五”时期,是

14、首都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北京商业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格局,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时期。一、社会经济环境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理念和形式发生重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由重视规模速度的外延型向突出结构优化提升、统筹协调发展的内涵型转变。城市建设将更加突出城乡统筹,快速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城市总体发展进入建设和谐社会与首善之区的新阶段。同时,随着区县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调整,中心城区的人口、产业及经济社会活动将逐步向新城和城市外围转移,新城将成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十一五”时期是加入WTO后的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期,商业流通

15、领域将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特征将更加突出。外资商业进入将由合资、合作的探索阶段进入以独资和并购为主的规模扩张阶段,北京将成为跨国商业巨头国际竞争的主要市场之一,本土商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态势。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推动首都更加全面、快速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商业作为服务奥运的重要窗口行业,要抓紧解决突出问题,尽快与国际化商业接轨,为奥运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也要把握好奥运会举办前后的巨大商机,整合资源,集约功能,提升水平,实现商业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二、市场需求环境首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一番,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72%左右。价格总水平将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年涨幅将控制在3%以内。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和能级的提升,为北京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