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生物 考前三个月 专题突破提分练 技法2 对比分析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13005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三生物 考前三个月 专题突破提分练 技法2 对比分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高三生物 考前三个月 专题突破提分练 技法2 对比分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高三生物 考前三个月 专题突破提分练 技法2 对比分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高三生物 考前三个月 专题突破提分练 技法2 对比分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高三生物 考前三个月 专题突破提分练 技法2 对比分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三生物 考前三个月 专题突破提分练 技法2 对比分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三生物 考前三个月 专题突破提分练 技法2 对比分析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法2对比分析法技法概述通过对比分析题干信息之间(概念、结构、原理等)的关系、题干信息与选项之间的关系、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以摒弃似是而非的选项,从而做出正确判断。1某研究小组利用能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消耗的O2量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释放的CO2量和消耗的O2量之间的差值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

2、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技法导练(1)装置对比:(2)选项对比:选项A、B考查的是引起液面变化的原因;选项C、D考查的是依据液面变化判断细胞呼吸类型。乙组液面不变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O2的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相等进行有氧呼吸,二是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进行乳酸发酵。答案D2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技法导练题干关键信息为“特异性”。A中的tRNA只能运输的氨基酸为甲硫氨酸;D为抗体,其只针对于一种特定物质特定的抗原;C为细胞膜,其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B为吞噬细胞,可以吞噬所有抗原,没有特异性。答案B3甲图表示干细胞的发

3、育途径,乙图表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其中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和乙图中都含有细胞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所有变化: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B如果甲图中的细胞是乙图中的细胞,则分泌物最可能是神经递质C如果甲图中的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则其在增殖分化成B细胞和T细胞的过程中要选择表达不同的基因D如果甲图和乙图表示的是发生在同一个人体内的过程,则甲图中的细胞和乙图中的细胞相比,基因数目在分化过程中要减少技法导练对比分析甲、乙两图,乙图中因通过a过程细胞数目增加,而通过b过程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所以a、b分别为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因神经细

4、胞的功能为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递兴奋,在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细胞分化的实质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此过程中基因的数目没有改变。答案D4下表所示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单位:mmol)()处理前用鱼滕酮处理后用乌本苷处理后细胞内血浆中细胞内血浆中细胞内血浆中K1455115135Mg2351.41.81.4351.4A.鱼滕酮对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运输的C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D正常情况下

5、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技法导练由表中数据分析,在没有进行处理的时候细胞内的K和Mg2的浓度都比较高,而在用鱼滕酮处理之后,K和Mg2含量减少了,说明鱼滕酮对K和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都有抑制作用。用乌本苷处理后,K的吸收受到影响,而Mg2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说明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答案B5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无叶)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

6、量并记录各切段的长度,实验重复两次进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应将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以消除切段内原有激素的影响B实验结果说明3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伸长C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一定是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Dd组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的是最适浓度生长素技法导练对比题干柱状坐标图信息,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为对照组,其他三组分别是实验组,由图可知,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最适浓度下,植物切段的伸长效果最好,d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两侧的生长素处理切段效果可能相同,不能(填“能或

7、不能”)说明b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答案C1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C连接edcd,并从e侧通气,可验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D连接fd,d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答案B解析A中NaOH吸收CO2,液滴未动说明没有消耗O2,b中液滴右移说明产生了CO2,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b装置中液滴不移动;经过e、d装置可去除空气中的CO2,若经过c后d变混浊,则可验证酵母菌进

8、行了有氧呼吸;f为密闭容器,若d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可证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2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图中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行C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D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因为A物质的缘故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A表示磷脂,B表示蛋白质,甲表示自由扩散,乙表示协助扩散。胆固醇跨膜运输以甲的方式进行是A(磷脂)物质的缘故(相似相溶),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过程,所以B项错误。3人类的每一条染

9、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如图表示来自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基因。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下表分析他们的孩子不可能()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A.出现椭圆形红细胞B是Rh阴性的可能性为1/2C有3/4能产生淀粉酶D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以得出:亲本中控制红细胞形态的基因型为Ee和ee,后代基因型为Ee(椭圆形)和ee(正常);亲本中控制血型的基因型为DD和dd,后代的基因型为Dd,全为阳性;亲本中控制淀粉酶产生的基因型为Aa和Aa,后代中有3/4的可能性能

10、产生淀粉酶。4莱杭鸡羽毛的颜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B、b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A能抑制B的表达,A存在时表现为白色。某人做了如下杂交实验:亲本(P)子一代(F1)子二代(F2)表现型白色()白色()白色白色黑色133若F2中黑色羽毛莱杭鸡的雌雄个体数相同,F2黑色羽毛莱杭鸡自由交配得F3。则F3中()A杂合子占5/9 B黑色占8/9C杂合子多于纯合子 D黑色个体都是纯合子答案B解析由题干分析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两种,其他基因型全是白色个体。F2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依次为1/3aaBB、2/3aaBb,因此F2黑色羽毛莱杭鸡自由交配得到的F3中的基因型

11、及其概率依次为4/9aaBB、4/9aaBb、1/9aabb。所以F3中杂合子占4/9,黑色占8/9,杂合子少于纯合子,黑色个体不都是纯合子,白色个体都是纯合子。5假设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其基因型为MMNn。下图为该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只有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是有丝分裂中期图B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可发生在图所示的细胞中C图细胞只能表示第一极体,出现MmNN基因组成是交叉互换的结果D该雌性动物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图和图的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分别处于后期(着丝点已分裂,含有4个染色体组)和中期(

12、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和图中的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其中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含2个染色体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可发生于此时期;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开,含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且发生在雌性动物体内,故图细胞为极体。该动物的基因型为MMNn,图细胞中出现了新基因m,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6下面三种曲线是同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

13、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本题涉及种群数量增长的三条曲线,首先要对三个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进行对比:图1和图2的横坐标都表示时间,但图1的纵坐标表示种群个体数,图2的纵坐标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图3的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出生率或死亡率。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三个图中的曲线最终种群的个体数目都达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S”型增长,环境条件是有限的,A正确。图1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a点)增长速率最大,图3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e点)增长速率也最大,这两个点对应图2中的c点,B正确。图1中的

14、b点增长速率为0,图3中的f点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也为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2中的d点,C正确。图1、2、3中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b、d、f点,D错误。7如图1是“分泌细胞(甲)释放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乙)结合的示意图”,图2是“突触模式图”,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释放的物质一定是激素B图1中的物质在乙细胞表面或内部与相关受体结合C图2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所需要的能量可由线粒体提供D图2中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A解析图1所示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甲产生的属于信号分子,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主要是激素,还可以是其他物质,如CO2等,故A错误。体液调节中,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与靶细胞的相关受体结合以后才能发挥作用,受体有的分布在细胞膜表面,有的分布在靶细胞内部。兴奋传递过程中需要消耗ATP,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8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下面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答案D解析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切段形态学的位置的不同,故答案为D项。9据研究,某种植物的某种品种能合成两种对人类疾病有医疗价值的药物成分,其合成途径如图1所示。现有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