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语文 40分钟课时作业 4.14《原君》语文版必修4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1000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中语文 40分钟课时作业 4.14《原君》语文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高中语文 40分钟课时作业 4.14《原君》语文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高中语文 40分钟课时作业 4.14《原君》语文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高中语文 40分钟课时作业 4.14《原君》语文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高中语文 40分钟课时作业 4.14《原君》语文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高中语文 40分钟课时作业 4.14《原君》语文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中语文 40分钟课时作业 4.14《原君》语文版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4原君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窥伺(s)无稽之事(j)曾不惨然(cn)B骨髓(su) 摄缄縢(jin) 废然摧沮(j)C寇雠(chu) 固扃(jin) 好逸恶劳(w)D唐虞(y) 职分难明(fn) 桀纣之暴(zu)答案C解析A项“曾”读zn。B项“髓”读su。D项“纣”读zhu。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摄缄縢,固扃摄:抓住B曾不惨然曾:曾经C不易无穷之悲易:容易D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过:过分答案D解析A项摄:收束。B项曾:竟然。C项易:交换。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C项假

2、使。A项本来/使牢固,弄结实。B项偏爱/以为私。D项单独,孤独/难道。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均为助词,的。B项代词,他们的/代词,那些。C项介词,给/动词,作为。D项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介词,相当于“于”。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B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C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D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答案C解析C项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A项古义:众人。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B项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

3、的能力。D项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二、一法一练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就是“走到尽头”的意思;又如本文“独私其一人一姓乎”中的“私”,就是“偏爱”的意思。6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用作动词的词,看看属于哪一类型,并试着找出形容词用作动词的规律和特点。(1)穷山之高而止:(2)不耻相师:(3)始指异之:(4)阙秦以利晋:(5)何必劳神苦思:(6)齐彭殇为妄作:规律和特点:答案(1)穷,用作一般动词(2)耻,意动用法(3)异,意动用法(4)利,使动用法(5)苦,使动用法(6)齐

4、,意动用法规律和特点: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则用作动词。三、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黄宗羲,字太冲,馀姚人,明御史黄尊素长子。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思宗即位,宗羲入都讼冤。至则逆阉已磔,即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会廷审许显纯、崔应元,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时钦程已入逆案,实疏辩原疏非己出,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宗羲立奏之,於对簿时复以锥锥之。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思宗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明亡,清诏征博学鸿儒。掌院学士叶方蔼敦促就道,再辞以免。未几,方蔼奉诏监修明史,以礼来聘,又辞之,上曰:“可召至京,朕不授以事。即欲归,当遣官送之。”宗羲

5、虽不赴征车,而史局大议必咨之,乞审正而后定。尝论宋史别立道学传,为元儒之陋,明史不当仍其例。朱彝尊适有此议,得宗羲书示众,遂去之。王夫之,字而农,衡阳人。张献忠陷衡州,夫之匿南岳,贼执其父以为质。夫之自引刀遍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重,免之,与父俱归。明王驻桂林,授行人。时国势阽危,诸臣仍日相水火。夫之三劾王化澄,化澄欲杀之。明亡,益自韬晦,归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僭号于衡州,有以劝进表相属者,夫之曰:“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赋以示意。三桂平,大吏闻而嘉之,嘱郡守馈粟帛,请见,夫之以疾辞。当是时,海内硕儒,推容城、馀姚、昆山。然诸人肥遁自甘

6、,声望益炳,虽荐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著述易行于世。惟夫之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遂得完发以殁身。(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列传二百六十七,有删节)注磔:古代酷刑之一,车裂肢体以处死。朱彝尊:人名。舁(y):抬。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掌院学士叶方蔼敦促就道就:靠近、上B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狱:监狱C得宗羲书示众,遂去之去:删掉D夫之自引之刀遍刺肢体引:举起答案B解析狱:官司、案件。8明亡后,黄宗羲、王夫之在政治上都采取了与清朝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这一态度的一组是()敦促就道,再辞以免益自韬晦,归衡阳之石船山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赋

7、以示意荐辟皆以死拒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ABCD答案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宗羲嫉恶如仇,铁骨铮铮,入都讼冤,锥刺阉党,拒绝贿赂,终于为父昭雪。B王夫之拒绝与张献忠合作,自伤肢体,救出被扣为人质的父亲。参加明王政府,为国事弹劾王化澄,几乎被杀。明亡后,避居衡阳之石船山。C王夫之在父亲被张献忠掳为人质时,将自己刺成重伤,以己身交换父亲。后来在明王手下为官,和其他大臣水火不容,数度弹劾王化澄。D黄宗羲虽然屡次拒绝清廷征召,但在明史编修时,他仍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被采纳。王夫之对吴三桂没有好感,坚决不去讨好他。答案C解析“和其他大臣水火不容”不对。

8、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宗羲立奏之,於对簿时复以锥锥之。译文:(2)可召至京,朕不授以事。即欲归,当遣官送之。译文:(3)虽荐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著述易行于世。译文:答案(1)(李实)暗地里送给黄宗羲三千两银子请求他不要出面对质,黄宗羲立即把这件事奏报朝廷,在和李实对簿公堂时又用铁锥子刺他。(2)可以召他到北京来,我不交给他任务。如果他要回去,当即派遣官员送他回去。(3)虽然朝廷征召都以死拒绝,可是公卿称赞,天子为之动容,他们的著作容易在世上流传。参考译文黄宗羲,字太冲,余姚人,是明朝御史黄尊素的长子。黄尊素因为弹劾太监魏忠

9、贤死在诏狱里。明思宗即位后,黄宗羲赴京师为父亲申冤。抵达时太监魏忠贤已被分尸处死,便写了奏疏请求皇帝处死曹钦程、李实。正逢朝廷审问许显纯、崔应元,黄宗羲和他们对簿公堂,拿出衣袖中所藏的铁锥子刺许显纯,刺得遍体流血。当时曹钦程已经牵连到魏忠贤的逆案中,李实上疏申辩原先的奏疏并非出自己手,暗地里送给黄宗羲三千两银子请求他不要出面对质,黄宗羲立即把这件事奏报朝廷,在和李实对簿公堂时又用铁锥子刺他。官司了结以后,他和受害各家的子弟到狱门前设祭台对亲人祭奠,痛哭声传到皇宫里。明思宗听到以后,叹息说:“忠臣孤子,朕的心中很可怜他们。”明朝灭亡后,清廷下诏征求博学鸿儒。掌院学士叶方蔼敦促黄宗羲上路就任,推辞

10、两次才得以避免。过了不久,叶方蔼奉诏监修明史,以礼聘请他,又被推辞。皇上说:“可以召他到北京来,我不交给他任务。如果他要回去,当即派遣官员送他回去。”黄宗羲虽然不肯来,而史局凡有重要的问题,一定向他征求意见,请黄宗羲审订改正而后定稿。曾经说到宋史另外列有道学传,是元朝者的鄙陋所致,明史不应该按照宋史的旧例这样做。朱彝尊正好有这种主张,得到黄宗羲的书信后拿给大家看,便删去明史中的道学传。王夫之,字而农,衡阳人。张献忠攻陷衡州,王夫之避居南岳,张献忠抓住他父亲作为人质。王夫之自己举刀遍刺肢体,被人抬去交换父亲。对方见他伤重,放了他,和父亲一起回家。明王驻扎桂林,任命他担任行人一职。当时国势危急,大

11、臣们仍然水火不容。王夫之多次弹劾王化澄,王化澄想杀他。明朝灭亡,王夫之更加收敛锋芒,隐蔽行迹。回到衡阳石船山,学者称他船山先生。吴三桂在衡州称帝,有人让王夫之上劝进表,王夫之说:“亡国遗臣,剩下的只有一死罢了,现在怎么会写给此不祥之人呢!”于是逃入深山,作祓禊赋来表明心志。吴三桂被平定,上级官员听到此事,心中称许,嘱咐郡守赏赐王夫之粟帛,召见他,王夫之以患病推辞。当时,海内大儒,道推容城、馀姚、昆山。然而这些人通过隐居声望日盛,虽然朝廷征召都以死拒绝,可是公卿称赞,天子为之动容,他们的著作容易在世上流传。只有王夫之避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最终得以完发而死。四、语言运用11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_,又如_,还有什么用呢?答案(示例一)做出的饭不能吃缝好的衣服不能穿(示例二)盖的房子无法居住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12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答:答案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