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广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研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500932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 广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0 广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0 广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10 广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10 广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 广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 广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研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豆丁紫琪整理发布为加速推进广州市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一步提高广州市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广州市工业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上新台阶,根据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结合广州市的实际,制定广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一、产业结构现状 广州工业经济在“九五”期间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分别以14%、16%的速度递增,工业增加值居全国城市第二位。2001年广州工业继续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393亿元和2822亿元,同比增长14.9%和15.8%;完成工业增加值分别为982亿元和787亿元,分别增长13.1%和13.

2、4%。2001年广州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约36.6%,对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6%,在全市GDP增长中工业增长拉动了4.9个百分点。 (一)广州工业结构特点“九五”时期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广州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果,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主要体现在:1.重工业增速加快。2001年重工业的发展明显快于轻工业,全市重工业的增速达到20.9%,比轻工业高出一倍。使广州工业产值的轻重比例从1998年的6238变为2001年的5644,显示广州工业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2.支柱产业发展迅猛。2001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大支柱行业合计实现工业产值848

3、亿元,同比增长31.2%,高于全市(同口径)平均增幅16.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0.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55个百分点。三大支柱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15.71%提高到2001年的30%。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1年广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60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8%,比2000年的15.8%提高了2.2个百分点,新增产值119.5亿元,同比增长30.7%,占全市新增产值的41.1%。目前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352家,其中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的有60多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群

4、。4.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512户国家重点企业和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中,广州市分别占7户和11户。全市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从1995年的9家发展至2001年底的29家,共实现产值777.89亿元,占全市工业占总产值的22.93%;其中利润超千万元的有25家,共实现利润83.1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59.03%。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437家,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182家。2001年,包括汽车、石化、造船、钢铁、医药、轻工等行业在内的全市大中型企业销售收入达1554.21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总额的56.9%;实现利润108.3亿元,占全市

5、工业利润的77.9%。这些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已经在工业增长中起到了较强的主导作用。5.产品和技术结构逐步优化。“九五”期间全市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52.4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33.4%;“九五”期间重点培育了100项能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技术开发项目。至2000年底,列入跟踪检查计划的共有103项,其中已完成试制任务的有 58项,已投产的有 57项。投产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07亿元,新创税利44亿元。2000年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48.1%,比1995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完成重大技术开发成果618个,其中国家级42个,省部级256个。形成了如广州本田雅阁轿车、珠江牌钢琴等一批技术

6、含量、附加值、市场占有率、知名度都较高的拳头产品。到目前为止,广州市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18家,国家级专项技术中心上百家。装备工业技术水平在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仍然保持了较强的比较优势。“八五”和“九五”期间,全市技术改造投入918.4亿元,引进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设备7208台(套),更新设备3.3万台(套),其中机械装备工业技改投资完成81.8亿元,引进设备1848台(套),新购设备7874台(套)。近几年来,广州市大力推进装备工业的技术进步,大大提升了装备工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奠定其在全省的优势地位,并为华南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相应的支撑。目前,广州机械

7、装备工业已经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汽车、通信设备、造船、楼宇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和输配电控制设备制造及配套的产业群,一批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大型机械加工能力和精密加工能力强,技术设备和研发机构水平全省领先,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1年,广州市规模以上机械装备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3.95亿元,比上年增长33.5%、比95年增长214.4%;完成工业增加值119.39亿元,比上年增长33.8%、比95年增长182.2%,;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55.25亿元,比上年增长38.5%、比95年增长213.1%。发展形成了广州本田、东风本田发动机、金鹏集团、广船国际、风神汽车、松下万宝压缩机、广

8、日电梯、黄埔造船等一批骨干行业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广重集团、广州日立电梯公司、白云电气集团、广州数控设备厂、广州金鹏集团、广州黄埔造船厂、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公司等一批既拥有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优势产品,也拥有国内少有的、达到国际水平的先进设备的企业以及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广东轻工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一批实力较强的研发机构。产品结构得到显著改善。目前,一些主要产品销售额位居国际国内前列,如:珠江钢琴的销售额居世界第二,国内第一。金页新闻纸,555、虎头牌电池等25种产品销售额居国内第一位。广州拥有208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华凌等一批产

9、品获出口免检,虎头牌电池、乐华彩电等产品被外经贸部列为出口扶持品牌。2001年全市工业出口产品产值734.4亿元,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的市属工业企业29家;出口超1亿美元的产品从1996年的8个增至18个,其中机电类的产品从2个增至9个,工业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190多个。6.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001年,在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6.37%,比1995年的56.49%提高了19.88个百分点, 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3.4%; 1858家“三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总量59.3%。7.国企改革成效突出。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

10、大任务顺利完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要进展,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多元化、混合型的产权模式使国企打破原有的“条块”制约,为广州工业增强了发展后劲。近年来,通过改革重组,广州国有工业企业虽然数量逐步减少,但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576家,企业数量比1997年减少了20.4%,但效益却大幅提高,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69.69 亿元和160.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9.75%和53.16%,分别比1997年增长41.8%和63.6%。(二)主要存在问题1.企业普遍存在“散、小、弱”问题。

11、据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有29个行业的104户工业企业进入全省各行业销售收入前十五强之列,其中位于前五名的企业只有42户;优势较明显的行业分别有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造纸、烟草、食品、皮革、普通机械等行业。但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广州市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进入前十五名,说明广州市在这一行业中企业及集团规模偏小。2.名牌产品产量规模普遍偏小。广州拥有一批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较高的工业名牌产品,其中有29种产品销售额在全国排前三名。但缺乏一些能支撑全局、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名牌产品。如拥有穗宝床垫、立德粉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的企业,品牌产品的年销售额只有1亿多元,生产规模和市场

12、占有率偏小。缺少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这与广州工业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地位极不相称。3.工业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广州市工业布局的调整一直未能适应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工业规划滞后于城市规划,特别是部分区和县级市招商引资布局混乱,以致“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再加上工业易地改造时的盲目无序搬迁,最终导致工业布局分散、零乱,未能及时形成推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工业园区,影响了广州市工业发展的后劲。4.电子信息产业化水平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广州市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市场辐射和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群,而

13、且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广州市没有一个企业能够进入广东省十五强,这与广州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是不相称的。5.广州市工业产品出口市场未能真正实现多元化。虽然广州市工业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190多个,但主要出口市场仍以欧美为主,出口到欧美的工业产品产值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0%以上,导致广州市工业产品出口受欧美国家经济影响很大,不利于降低国际市场波动的风险。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体制创新作保障。1.以发展为目标。要紧跟国际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以及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构

14、和竞争格局变化的趋势,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要求,培育发展增量,优化改造存量,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调整促发展。突出抓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和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三个环节,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依托。大力发展广州市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发和推广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努力提高工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3.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

15、础性作用,促使企业尽快形成能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敏反应、自主优化配置资源的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4.以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作为社会资源的流向。结构调整要突出重点,要结合实际制定结构调整规划和实施产业政策,组织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从而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量减少和避免新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降低产业发展创新的风险。5.以全社会企业为对象。推进结构调整工作要面向全社会,不分企业所有制。要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6.以体制创新作保障。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工业企业进

16、行战略性改组,进一步推动企业产权多元化,为多种经济成份的公平竞争,实现结构创新提供体制保证。(二)主要目标1.“十五”期间,围绕实现广州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 12 %左右,实现广州市工业持续、稳定、有效增长,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为推动广州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大支柱行业的主体地位和支柱作用进一步加强,到2005年,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26.3%提高到46.7%。(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机械工业等机械装备工业力争年均增长10%,“十五”期末,劳动生产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资金利润率和资本收益率超过全国工业平均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