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5.1“四两拨千斤”-虚词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00725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5.1“四两拨千斤”-虚词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5.1“四两拨千斤”-虚词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5.1“四两拨千斤”-虚词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5.1“四两拨千斤”-虚词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5.1“四两拨千斤”-虚词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5.1“四两拨千斤”-虚词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5.1“四两拨千斤”-虚词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两拨千斤”-虚词基础巩固1.下面的句子或词组中间能不能加“的”?如果能加,其结构与意义有无变化?候补_党员师范_学校生活_习惯夜晚记_日记抓破了_鼻子答:_【答案】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均为偏正结构。中间不可以加“的”,它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中间可以加“的”,但加后结构和意义均发生变化,由动宾词组变成偏正词组。2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请说明下列词语各修饰哪一方面。也许非又大肆曾经仅挺稍微已统统极其极端格外马上一齐总共准欣然急忙幸而简直竟然一再互相公然必须常常诚然没有亲自光别果然非常猛然的确悄悄再(1)表示程度的:_(2)表示范围的:_(3)表示时间、频率的:_(4

2、)表示肯定、否定的:_(5)表示情态、方式的:_(6)表示语气的:_【答案】(1)挺、稍微、非常、极其、极端、格外(2)光、仅、总共、统统、一齐、互相(3)已、曾经、马上、又、一再、常常、再(4)准、必须、诚然、没有、非、别、的确(5)亲自、大肆、急忙、欣然、猛然、公然、悄悄(6)竟然、简直、幸而、也许、果然3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其中哪些虚词可以去掉,哪些虚词不能去掉;哪些虚词去掉后句子的原意会改变,哪些虚词去掉后句子的意思不变。场外又是一片彩声。王三胜流了汗,不再去拾枪,努着眼,木在那里。老头子扔下家伙,拾起大衫,还是拉拉着腿,可是走得很快了。大衫搭在臂上,他过来拍了王三胜一下:“还得练哪,

3、伙计!”“别走!”王三胜擦着汗:“你不离,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就是为会他才来的!”老头子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走;收了吧;晚饭我请!”(老舍断魂枪)答:_【答案】该文段中大部分虚词都有自己的特定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其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果去掉虚词句子就不成立了。例如:“努着眼”“走得很快了”“收了吧”。另一种是如果去掉虚词句子仍成立,但是却不是原来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了。例如:“别走”,“走”可以单说,但是表达的意思却与原意完全相反了。“不再去拾枪”,“不去拾枪”可以单说,但是从中却看不出之前有没有拾过枪了。4指出下面句子的谓语部分之前哪些可以加介词“被”,

4、哪些不可以加“被”,并说明理由。电影票买着了。 文章写好了。衣服他撕破了。 自行车小偷偷走了。答:_【答案】可以加介词“被”的是和。汉语的句子表示被动意义,一般都要用介词“被”引出施事成分并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或者单独使用介词“被”做状语;有些句子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介词“被”,如“眼镜打破了”,甚至施事名词在句子里出现的时候,也不一定非用“被”字不可,如“眼镜是我打破的”。“被”字句所陈述的事情对于受事者(主语名词)往往是不如意或不希望发生的。因此和两个表示事情已经做成功了的句子,尽管有被动的意义,却是不能加“被”字的。5分析下列几组近义词的区别,在句子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1)A.因为B由

5、于_这几天事情实在太多,所以你来了以后我没能及时来看你。_问题复杂,对问题的看法又各不相同,因而一时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_他一贯软弱,委曲求全,因此他仅有的一次发怒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2)A.以至B以致一石居是在的,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_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由于他不听从劝告,_上了别人的当。对群众的批评采取抵触_于压制的态度,那是十分错误的。这项工艺改革如果成功的话,生产效率将会提高几倍_十几倍。在一片赞扬声中,他变得飘飘然起来,_看不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3)A.不管B尽管_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要克服。_科学家并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血

6、压,但是普遍认为和遗传基因、饮食习惯以及压力有关,肥胖也会导致血压升高。_检查不检查,都要按计划做到“天天清”“段段清”,即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欠账”。_困难很大,但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答案】(1)ABB(2)ABAAB(3)ABAB考点专练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新来的经理同老经理一样,很会体贴职工。B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C行军途中,碰到了一件很猛然的事情,首长及时调整了作战方略。D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解析】句A,“很”表程度高,使用正确。句B,误用否定副词,这本是个双重否定

7、句,“谁也不会否认”,就是“大家都承认”,所以应去掉后一个“不”字。句C,“猛然”是副词,错把副词当形容词用,应改为形容词“突然”。句D,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或继续应用“又”,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用“再”,因为句中用“了”表示了已然语气,所以把“再”改为“又”。【答案】A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B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关于我国古代土壤的专门著作。C开春第一天,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了不便。D在小明进入初中以来,他就再没迟到过。【解析】句A滥用介词“对于”,掩盖了主语。句B介词“关于”的作用是引

8、进动作行为涉及的事物,使用正确。句C介宾搭配失当,“对”应改为“给”。句D介词和时间名词组合不妥。“在”应改为“自”,或删去。【答案】B8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南阳人杰地灵,藏龙卧虎,彪炳史册的又_诸葛亮一人呢?他梦想在作文大赛中获得奖励,这次他_获得了一等奖。优秀的教师并非为了金钱工作,所以,_得不到丰厚的报酬,他也会竭尽全力。A何止偏偏既然 B何止恰恰即使C何尝偏偏既然 D何尝恰恰即使【解析】第一句表示不止诸葛亮一个,应选“何止”。第二句表示恰好之意,应选“恰恰”。第三句表示让步关系,应选“即使”。【答案】B9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相关规定操

9、作性不强,_缺乏刚性约束,因而带薪休假被公众批评为“一项仅仅写在纸上的权利”。_此,此次_带薪休假制度的修正,鲜明地体现了有关部门力图使带薪休假制度成为一种刚性约束的努力。A由于加之基于对于B因为而且基于关于C由于加之鉴于关于D因为而且鉴于对于【解析】“由于”,此处为连词。与后面的“因而”配合使用。“因为”多用于口语。不能和后面的“因而”配合使用。“而且”表递进关系,而“加之”表并列关系。“基于”即“根据”,表条件之一,而“鉴于”表因果关系。“对于”指出对象,“关于”表示关涉。语境指出对象“带薪休假制度的修正”,故用“对于”,不用“关于”。【答案】A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10、是()这座楼本来就是一项“豆腐渣工程”,如果再在这破烂的楼体上乱挖乱建,_出现裂缝,后果将不堪设想。个别大型超市开张酬宾时,由于事先未做好安全方面的预案,造成了现场秩序混乱,_给顾客造成了人身伤害。科学是美丽的,但在琳达威廉斯的眼里,科学诗_美丽,因为它在科学美中注入了浪漫情怀。A一经或者更加B一旦或者越发C一经甚至越发D一旦甚至更加【解析】“一经”指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表示条件关系;“一旦”则用于未然,有“要是有一天”之意,表示假设关系。据语境,应选用“一旦”。“或者”表示选择关系,“甚至”表示递进关系。句中“给顾客造成了人身伤害”是比“现场秩序混乱”更为严重的

11、后果,应选用“甚至”。“更加”,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用于相同或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越发”多用于同一对象之间的比较,用于两个或更多的分句前后呼应的场合。【答案】D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一类,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A毕竟难免不过/也B

12、毕竟不免但/而C究竟难免但/而D究竟不免不过/也【解析】“毕竟”确实也有一个意思是“究竟(追根究底)”,“究竟”也有一个意思是“毕竟(到底)”。换句话说这两个词在某个义项上意义相近,但是,“毕竟”主要是用来表示“终归、到底、归根到底”之类的意思,而“究竟”最主要的用法还是“表示结果、原委”和“用于问句中表示追究”。从句上下文看,“个人的不同感受”既非原委和结果,也不是表示追究的问句,而主要是表示“有人说也有人说”之后“终归、说到底”的结论,所以这里选用“毕竟”比用“究竟”更恰当。根据通常的语感判断,也可以确定这里不宜选用“究竟”。“不免”是副词,“难免”是形容词,但它们的意思和用法非常接近。“不免”的意思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