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4993228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课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课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课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课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心内科 刘同涛,在美国,每年有90万人患急性心肌梗死(AMI),其中死亡约22.5万人。半数以上死于症状发作后1小时和到达急诊室之前。多年的实践证实,大多数心脏性猝死是由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目前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成立以及其它复苏技术的提高无疑减低了患者死亡的危险。最近发展成熟的溶栓疗法能更有效地治疗AMI,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不仅能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同时可缩小梗死面积和改善心功能。,一、AMI的诊断和处理原则,AMI的诊断标准:具有以下三条标准中的两条: 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AMI治疗指南

2、明确指出: 1、 对就诊于急诊室的AMI患者应在10分钟之内完成临床检查和12导联心电图。从就诊至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应30分钟。 2、st段抬高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抬高(胸导联0.2,肢体导联0.1) ,时间6小时,年龄75岁。 心电图(AMI)和缺血性胸痛病史是目前筛查心肌缺血和AMI患者最有效的方法。在急诊室行12导联ECG是诊断过程的关键,因为明确的st段抬高有助于选择能从再灌注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二、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MI死亡的患者约50%在发病后1小时内于院外猝死,死因主要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其原因有 (1)患者就诊延迟 (2)院前转运、入院后诊断和治疗准备所需

3、的时间过长,其中以患者就诊延迟所耽误的时间最长。因此,AMI院前急救重要的是帮助患者安全、迅速地转运到医院,以便尽早开始再灌注治疗;重点是缩短患者就诊延误的时间和院前检查、处理和转运所需的时间。,通过健康宣教,对大众普及有关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急救知识,可缩短AMI患者就诊延迟所耽误的时间。帮助患有心脏病或有AMI高危因素的患者提高识别AMI的能力,以便自己一旦发病立即采取以下急措施: (1)停止任何主动活动和运动; (2)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0.6mg),每5分钟可以重复使用。,AMI患者被送达医院急诊室后,医生应尽快作出诊断并及早开始再灌注治疗。对st段抬高的AMI患者,应在30分钟内收

4、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开始溶栓,或在90分钟内开始行PCI治疗。在典型临床表现和心电图st段抬高已能确诊为AMI时,决不能因等待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时间。,三、一般治疗,AMI患者来院后立即给予一般治疗,重点是监测和防治AMI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 1、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 2、 卧床休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减少心肌损害。对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并发症的AMI患者一般卧床13天,对病情不稳定及高危患者卧床时间适当延长。 3、 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4、 镇痛:AMI时,剧烈胸痛使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产生

5、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和心肌收缩功能增强,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并易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应迅速给予有效镇痛剂。可给吗啡3m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一次,总量不宜超过15mg。若出现呼吸抑制的副作用可给予纳洛酮0.4mg(最多3次)拮抗。 5、 吸氧:AMI患者即使早期无并发症也应该给予鼻导管吸氧,以纠正因肺淤血和肺通气/血流失调所致的中度缺氧。,6、 硝酸甘油:AMI患者若无禁忌症通常使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2448小时,然后改用口服硝酸酯制剂。在低血压(90mmhg)、严重心动过缓(50次/分)、心动过速(100次/分)和下壁伴右室梗死时应禁用或慎用。 7、 阿司匹林:若无禁忌症应立即服用阿

6、司匹林150300mg。 8、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9、 阿托品:用于下壁AMI伴有窦性心动过缓、心室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0.5mg1m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35分钟重复使用。总量2.5mg。 10、 饮食和通便:AMI患者需禁食至胸痛消失,然后给予流食和半流食。所有AMI患者均应使用缓泻剂。,四、再灌注治疗,溶栓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的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导致st段抬高的AMI的原因。然而,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心肌透壁性坏死需要一定时间,动物实验研究显示这一时间窗大约为6小时。溶栓时间越早,降低死亡率的效果越明显。发病612小时仍有胸痛及st段抬高的

7、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仍可获益。溶栓治疗受益的机制包括挽救心肌和对梗死后心肌重构的抑制作用。,溶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 i. 持续的缺血性胸痛30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ii. 至少2个相邻的胸前导联或、和avf三个肢体导联中至少两个出现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mv,胸导联0.2mv)。 iii. 距离发病在12小时以内。 iv. 年龄75岁。 对前壁AMI、低血压(收缩压100mmhg)或心率增快(100次/分)患者治疗意义更大。,禁忌证: i. 既往有出血性脑卒中史,1年内有其它卒中和脑血管事件。 ii. 已知有颅内肿瘤。 iii. 近期(24周)活动性内脏出血(月经除外)。

8、iv. 可疑有主动脉夹层。 v. 就诊时存在严重且不能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 vi. 目前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inr在23),INR中文名称为国际标准化比值,是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推算出来的,INR=(病人PT/正常对照PT)ISI,采用INR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便于统一 用药标准。 其临床意义是检测血液凝固性的指标,也是衡量抗凝治疗是否适当的标准。 其中,PT(凝血酶原时间)是最基本的检查,其他指标是根据PT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推算出来的。但真正调整华法令剂量的时候,主要的参考值是PT百分率(P

9、TR)和INR。 INR值一般控制在1.8-2.3左右,如果过高,应该减量,过低则应加量,vii. 已知的出血倾向。 viii. 24周内有创伤,包括头外伤、由于创伤行心肺复苏(cpr)或cpr时间10分钟或3周内有外科手术史。 iix. 不能压迫的血管穿刺。 ix. 24周内的脏器出血。 x. 曾使用(尤其在5天2年内)链激酶/阿可尼普酶或曾对其过敏。 xi. 妊娠。 xii.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溶栓药物的药理学和不同溶栓药物及其给药方法,第一代溶栓药物: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不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 第二代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重组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前

10、尿激酶、重组葡萄球菌激酶及其衍生物等,具有纤维蛋白选择特性。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具有相对纤维蛋白选择特性。 第三代溶栓药物也已应用于临床,主要特点是半衰期延长。适合静脉推注给药,如rpa等。,选择溶栓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经济能力来综合考虑。 a) 尿激酶:是我国应用最广的溶栓剂,根据我国的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建议150万u,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配合肝素皮下注射750010000u,每12小时一次,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日2次。,b) 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根据国际和我国进行的关于AMI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即60分钟内给予150万u链激酶静脉滴注是安全的。配合肝素

11、皮下注射750010000u,每12小时一次,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日2次。重组链激酶由于半衰期较长,可采用30万单位51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的方法。,c) rtpa:国外普遍采用加速的给药方案(即gusto方案),首先静脉注射15mg,继之以30分钟静脉滴注0.75mg/kg(不超过50mg),再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0.5mg/kg(不超过35mg)。给药前静脉注射肝素5000u,继之以1000u/小时静脉滴注,监测aptt调整肝素用量,使aptt维持在6080秒。我国进行的tucc(中国rtpa与尿激酶对比研究)试验,应用50mg rtpa(8mg静脉注射,42mg在90分钟内静脉滴注,肝

12、素应用方法同上)也有较好的溶栓效果。,五、药物治疗,1、 硝酸酯类药物:降低心脏前负荷、减少心脏做功和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和对改善左室重构有益。正常血压者收缩压降低10mmhg和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30mmhg为有效治疗剂量。在低血压(90mmhg)、严重心动过缓(50次/分)、心动过速(100次/分)和下壁伴右室梗死时应禁用或慎用。,2、 抗血小板治疗:为AMI的常规治疗,溶栓前即应使用。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clopidogrel)。前者为血小板内环氧化酶抑制剂,后者主要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 3、 抗凝治疗: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肝素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抗凝作用,

13、 肝素的抗凝作用非常迅速、强大。不同制剂的肝素分子量不一,肝素钠的分子量在10000左右,低分子肝素为4800。据认为低分子量者比高分子量者抗凝作用为强。,肝素的抗凝机制在于可与血浆中的抗凝血酶(AT-)结合成复合物。AT-是一种a2-球蛋白,是凝血酶的抑制物,它对某些激活的凝血因子如Xa、激肽释放酶、a、a、a、和a均有抑制作用,但不能溶解已形成的栓子。因此,在正常情况下AT-起到抗凝的作用,肝素与AT-结合后则大大加强了后者的抑制凝血因子的作用。故肝素是通过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而发挥作用,但其中以抑制Xa为主,且在低浓度时即可产生作用,此即小剂量肝素疗法的作用基础。因此,在持续应用肝素治疗后

14、,血浆中AT-消耗增多而含量减少,停药后到AT-尚未恢复正常期间,病人可能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故停用肝素后宜继续应用口服抗凝剂。,肝素的极性和大分子使其难以通过生物膜,不被胃肠道吸收,故口服无效。肌内注射后可形成大血肿,故仅能深部皮下注射(小剂量)或静脉给药。静注肝素迅速产生抗凝作用,其抗凝活性的消除相的半衰期与剂量有关,如100/kg、200/kg、400/kg的t1/2分别为1,1.6,2.5小时。持续静点24小时并不能达到稳态血浓度,原因是其消除相的剂量依赖动力学而且可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所致。肝素在肝脏中被肝素酶所代谢,少量由肾排泄。肝肾功能不全者其t1/2延长,4、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

15、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 5、 洋地黄制剂:AMI 24小时内一般不用 6、 其他:镁和极化液(gik)。,常规极化液(G-I-K) 组成 用普通胰岛素10U和10%氯化钾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日为1个疗程。 作用机理 心肌细胞在复极过程中的离子交换主要是Na + 、Ca 2+ 离子的内流、K + 离子的外流,从而使心肌细胞内恢复负压,回到“极化状态” ,但此时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尚未恢复,心肌细胞未达到真正的极化状态,还必须依靠钠-钾泵,由ATP供给能量,排出Na + 、Ca 2+ ,摄回K + ,使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极

16、化状态 。 胰岛素可以促进多种组织摄取葡萄糖,如骨胳肌、心肌、脑垂体等。可使血中K + 、脂肪酸及氨基酸含量降低;缺血损伤的心肌纤维中的钾外逸,且能量不足,而极化液在提供糖、氯化钾的同时供给胰岛素,可使细胞外钾转回心肌细胞内,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谢;促进葡萄糖进入心肌细胞内,抑制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放,从而减少中性脂肪滴在缺血心肌中堆积。胰岛素并能显著增加心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极化液能使病态的心肌细胞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对保护缺血损伤的心肌、改善窦房和房室传导,防止心律失常均有一定作用 。,镁极化液(G-I-K-M) 组成 用普通胰岛素10U和10%氯化钾10ml及10%硫酸镁102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日为1个疗程。 作用机理 镁极化液即是在常规极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镁,因为镁对心肌电活动有广泛的影响 ;同时镁能激活心肌腺苷环化酶,维持线粒体的完整和促进其氧化磷酸化过程;镁能激活Na + -K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