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499149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204 大小:7.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课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课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课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课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土建、装修、安装工程)(2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质量通病防治,1,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定义,建筑工程治理通病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疏于管理而难于彻底根治的工程质量问题。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关键在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为消除公司在建项目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促进工程质量的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满足顾客需求及期望。综合考虑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人、机、料、法、环、测”,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对容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分部(子分部)、分项(子分项)工程进行重点监管,从设计深化、原材料控制、施工全过程、设备使用维护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全员参与管理,进行全面质量管理。,2,一、土方、基础工程质量

2、通病及防治 二、主体部分质量通病防治 三、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四、地下工程及屋面防水质量通病防治 五、安装工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常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表现 形式及防治措施,3,4,一、土方、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土方工程常见质量通病有:基坑塌方、基土扰动、边坡超挖、场地积水、基坑(槽)泡水、填方边坡塌方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一)土方开挖,1、基坑塌方: 1.1、现象: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塌现象。 1.2、原因:1)开挖顺序不合理;2)地表水、地下水作用;3)边坡顶存在堆重或振动荷载等;4)未按要求放坡。

3、1.3、预防:1)在斜坡等地段开挖时,制定有效的开挖措施;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水,降水措施;3)应避免在开挖好的坡顶上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当场地条件限制必须离开基坑边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m,且基坑边禁止行驶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4)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及场地条件放坡.开挖深度超过3m(虽未超过3m,但工程地质情况较复杂的)应编制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专项方案,开挖超过5m的还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5,基坑四周汽车泵堆载,导致基坑水泥路面开裂,6,2、基土扰动: 2.1、现象: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表层局部或大部分出现松动、浸泡等现象,原土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承载力降低,基

4、土下沉。 2.2、原因:1)基坑开挖后未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机械或车辆行走造成的扰动;2)地基长时间爆晒、失水;3)冬季地基表层受冻胀;4)被水浸泡。 2.3、预防:1)开挖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禁止边坡堆重;2)机械开挖时注意开挖顺序;3)做好降水措施。,3、边坡超挖: 3.1、现象: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造成积水,使边坡坡度加大,影响边坡稳定。 3.2、原因:1)采用了机械开挖,控制不严,局部多挖;2)边坡存在松软土层;3)测量放线错误。 3.3、预防:1)机械开挖应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2)对松软土层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外界车辆的振动;3)加强测量复测,严格定位,在坡

5、顶边脚设置明显标志和边线,并设专人检查。,4、场地积水: 4.1、现象:在建筑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完成后,场地范围内高洼不平,局部或大面积出现积水。 4.2、原因:1)回填土未分层夯实,土的密实度不够,致使不均匀下沉;2)场地周围无排水沟或场地没有排水坡度;3)测量错误 4.3、预防:1)土方回填时,应根据要求进行施工(如分层夯实等)2)场地面积较大时,应考虑排水的问题;3)测量工作必须到位,复核数据。 5、基坑(槽)泡水: 5.1、现象:基坑(槽)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造成地基松软,承载力降低,地基下沉。 5.2、原因:1)开挖基坑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表水流入基坑;2)未采取降排水措施,

6、未连续降水 5.3、预防:1)合理设置排水沟或挡水堤;2)地下水位以下开挖时,根据水位高度,确定降水方式及设置排水沟;3)施工中保持连续性降水,直至基坑(槽)回填完毕。,基坑(槽)泡水,场地积水,10,1、填方边坡塌方: 1.1、现象:填方边坡塌陷,造成坡脚处土方堆积,坡顶上部土体裂缝 1.2、原因:1)边坡坡度过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等未清理干净; 3)边坡未按要求回填夯实; 4)未做好排水工作。 1.3、预防:1)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有关资料按设计规定放坡,分层夯填,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4(或设计要求); 2)填方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避免采用腐殖土和未经破碎的大块土

7、; 3)在边坡上、下部作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二)回填,12,2、填方出现橡皮土 2.1、现象:填方受夯打(碾压)后,基土发生颤动,将使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地基长时间不能得到稳定。 2.2、原因分析 (1)在含水率过大的粘土、粉质粘土等原状土地基上进行回填。 (2)用于回填的地基土含水率过大。 (3)施工气温较高,表面易形成硬壳,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挥发。 2.3、防治措施 (1)夯(压)实填土时,应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土的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也可采用工地简单检验,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2)避免在含水率过大的粘土、粉质粘土等原状土地基上进行

8、回填。 (3)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0.5m以下。 (4)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渗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水分,降低含水率。 (5)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数量范围,再夯(压)实。 (6)将橡皮土挖除,采取换土回填,或填以3:7灰土、级配砂石夯(压)实。,3、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3.1、现象 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使回填土在荷载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导致不均匀沉降。 3.2、原因分析 (1)回填土料不符合要求 (2)施工方法不当。 (3)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不符合要求。 3.3、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回填土料质量:

9、填方土料不得使用含有大量有机物、石膏和水溶性硫酸盐( 含量大于5%) 的土以及淤泥、冻土、膨胀土;以粘土为土料时,应检查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含水量大的粘土不宜作填土用;一般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可作表层以下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垫厚度的2/3;使用灰土或者砂、砂石进行回填。,(2)回填土的压实方法:一般有碾压、夯实、振动压实等几种,碾压法适用于大面积填土工程。碾压机械有平碾( 压路机) 、羊足碾、振动碾和汽胎碾。碾压机械进行大面积填方碾压,宜采用“薄填、低速、多遍”的方法;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填土,适用于小面积填土的压实。夯实机械有夯锤、内燃夯土机和蛙式打夯机

10、等。 (3)回填施工基本要求:填土应按整个宽度水平分层进行,当填方位于倾斜部位时,应将斜坡修筑成1:2阶梯形边坡后施工,以免填土横向移动,并尽量用同类土填筑;回填施工前,应排除积水并清除杂物;清除基底松软部分;分层碾压或夯实,分层厚度应根据夯实机具的性能确定。 (4)严格控制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在压实功作用下,土中的应力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压实作用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各种压实机械的压实影响深度与土的性质和含水量等因素有关;对于重要填方工程,其达到规定密实度所需的压实遍数、铺土厚度等应根据土质和压实机械在施工现场的压实试验决定。,(三)桩基础-人工挖孔桩,1 流砂地层开挖措施 人工

11、挖孔在开挖时,如遇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重时会发生井漏,造成质量事故,因此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 流砂情况较轻时:有效的方法是缩短这一循环的开挖深度,将正常为1m左右一段,缩短为0.5m,以减少孔壁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护壁混凝土灌注。当孔壁塌落,有泥砂流入而不能形成桩孔时,可用纺织袋逐渐堆堵,形成桩孔的外壁,并控制保证内壁满足设计要求; 流砂情况较严重时:常用的办法是下钢套筒,钢套筒与护壁用的钢模板相似,以孔外径为直径,可分成46段圆弧,再加上适当的肋条,相互用螺栓或钢筋环扣连接,在开挖0.5m左右后,即可分片将套筒装入,深入孔底不少于0.2m,插入上部混凝土

12、护壁外侧不小于0.5m,装后即支模浇注护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后流砂仍上涌,可采取突击挖出后立即用混凝土封闭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结后,将孔心部位的混凝土清凿以形成桩孔。,2 淤泥流泥地层开挖措施 开挖土方时由人工从上而下开挖, 先挖中部后挖四周,每开挖0.45m对淤泥流动与崩塌后形成的空洞采用红砖填满、砌实。 将空洞填满、砌实后采用12100纵筋长0.8米,逐根打入下模土方内,且深入下模不少于0.3米,然后安装环形箍筋。 采用0.5米高弧形组合钢模,用U型卡连接,将其校正和清理后,浇筑砼。 当砼强度大于1Mpa强度后拆除钢模,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下一模开挖,直到穿过淤泥层。,3 地下水的处理 (1

13、)地下水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影响最 大。当地下水位不大时可进行单桩桩内 抽水;当地下水位较大时可采用多桩同 时抽水法来降低地下水;如果桩设计深 度不大时可考虑在场地四周设置井点排 水。 (2)开挖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开挖顺序,先 开挖部位桩孔做为降水井,开挖降水井 时先抽水再开挖,地下水位上涨影响开 挖施工时再抽水,逐步循环直至开挖至 桩底。降水井开挖完成后,放置潜水泵 进行不间断抽水,降低场地内地下水 位,以便于其余桩孔的开挖作业。 (3)混凝土浇筑成桩前,应将桩孔内地下 水完全抽干,以防混凝土离析。土方开 挖至桩底时,应在桩底一侧开挖集水 坑,混凝土浇筑前,将潜水泵放置在集 水坑内将桩孔内地下水

14、抽干。在混凝土 浇筑前5分钟,将潜水泵提起,提泵过程 中不得关闭电源以防管内水回流。,4、桩身倾斜,达不到设计深度: 现象:成桩未能达到设计标高,桩体偏斜过大。 原因:1)遇到了地下物(如孤石、老房基等);2)遇到干硬粘土或硬夹层;3)遇到了倾斜的软硬土结合处,使桩尖滑移向软弱土方向;4)地面不平坦、不实,致使桩机倾斜;5)桩管本身弯曲过大。 预防:1)施工前平整场地,并压实;2)选择合格的桩管,并校正;3)对于特殊的地质情况,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4)选择合理的打桩顺序及打桩方式;5)严格控制桩位偏差,打桩过程中定期校核。,17,(三)桩基础-钻孔灌注桩,1 缩颈 1.1 产生原因分析 (1)

15、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2)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混凝土桩身夹泥或缩颈。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 (3)塑性土膨胀导致桩径缩小形成缩颈。 1.2防治措施 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 (1)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 (2)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预防清孔后的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径的产生。 (3)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

16、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2 孔底沉淤 2.1产生原因分析:在钻孔成孔,拆除钻杆泥浆,停止循环至吊放钢筋笼,浇灌水下混凝土的全过程中,施工环节多,时间长,会在孔底淤积较厚的淤泥而影响成桩质量.静置的时间越长,淤积的淤泥越多。 2.2 防治措施 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 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沉渣厚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应尽快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3 、坍孔 3.1现象: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发现护筒内泥浆水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为坍孔征兆。如用测深锤探测混凝土面与原深度相差很多时,可确定为坍孔。 3.2 产生原因分析 (1)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