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抗栓治疗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499139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抗栓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课件: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抗栓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课件: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抗栓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课件: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抗栓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课件: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抗栓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抗栓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急性脑梗死的溶栓及抗栓治疗(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脑梗死的溶栓 及抗栓治疗,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神经内科,流行现状,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 存活患者中,致残者约占40。30天和5年的死亡率分别为17%和40%。 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要在100亿元以上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脑卒中危险因素,不能干预的因素:性别、年龄、人种、种族、镰状细胞病、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和遗传 能改变的因素: 1.个体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少运动、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 2.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胆醇血症、颈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偏头痛史和口服避孕药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危险因素 吸烟 高

2、血压 高脂血症 其他 (糖尿病, 凝血功能异常, 高半胱氨酸血症等。),脂质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病理过程,阻塞,急性事件,栓塞,慢性缺血,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斑块产生裂隙或完全破裂,血栓与粥 样斑块融合,血栓脱落,稳定性斑块,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3.8%,11.9%,3.3%,症状性粥样硬化的分布,3.8%,11.9%,3.3%,NSD038 03/12/98,CAPRIE,急 性 期 治 疗,治疗原则: 防止血栓进展 减少梗死范围 调整血压 防治并发症,特异性治疗,特异性治疗,改善脑 血循环,神经保护,中医中药,其他疗法,临床应用

3、研究较多且取得较大进展,溶栓治疗: rt-PA .UK 降纤治疗: 东菱迪夫、降纤酶 抗凝治疗: 速碧林、华法令 抗血小板治疗: 阿斯匹林、抵克立得/波立维,溶 栓 治 疗,溶 栓 药 物,第一代:链激酶(SK)、尿激酶(UK) 第二代: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rtPA、单链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sCUPA) 第三代:抗体靶向溶栓药; 抗血小板膜受体靶向溶栓药物 阿太普酶与尿激酶的突变体 从动物(如吸血蝠)或细菌(如金葡菌)中提取物;葡激酶,动脉溶栓药物的选择主要依据是半衰期,半衰期越短越好 尿激酶 14min 爱通立 56min,溶栓药物选择,溶 栓 治 疗,美国 FDA于1996

4、年6月,肯定了rt-PA用于发病在3h内缺血性中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溶栓治疗延长至中风发生后4.5h内仍可进行 rt-PA是唯一一种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溶栓只有一条最简单的原则: “Time is Brain” 参与溶栓小组的所有成员在任何时间都必须牢记这一原则,溶栓治疗推荐意见,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3 h内(1级推荐,A级证据)和345 h (1级推荐,B级证据)的患者,应根据适应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rtPA 09 mgkg (最大剂量为90 mg) 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 min内静脉 其余持续滴注1 h用药期

5、间及用药24 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 (1级推荐,A级证据),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溶栓治疗推荐意见,发病6h内的缺血性 脑卒中患者,如不 能使用rtPA可考虑 静脉给予尿激酶, 应根据适应证严格 选择患者,尿激酶100万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1,持续静脉滴注30min,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护患者 (级推荐,B级证据),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溶栓治疗推荐意见,可对其他溶栓药物进行研究,不推荐在研究以外使用 (1级推荐,C级证据)。,发病6h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 (级推荐,B

6、级证据),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溶栓治疗推荐意见,发病24 h内由后循环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动脉溶栓(级推荐,C级证据),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应推迟到溶栓24 h后开始 (1级推荐,B级证据),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多中心提供的溶栓建议,(l)静脉rt-PA(0.9mgkg ,最大90mg),其10剂量一次性注入,后灌注持续60分,被推荐用于缺血性中风发生后4.5h内 (2)静脉rt-PA治疗发病超过4.5h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益处是较小的,但在一些选择性的病人中可出现,

7、多中心提供的溶栓建议,(3)静脉rt-PA不推荐用于中风发作时间不很肯定的病人,包括那些意识清醒的中风病人,(4)静脉链激酶是危险的,不适宜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5)任何其他的静脉溶栓药物的有效性或安全性的资料均不适合作为推荐的证据 (6)动脉内尿激酶治疗6h时间窗内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可明显改善预后 (7)在一些选择性的中心,急性基底动脉阻塞可用动脉内治疗,多中心提供的溶栓建议,禁忌症和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症:过敏、活动性内出血、1个月内有卒中史、近期颅内或脊髓内手术和外伤、治疗前评估有颅内出血、疑为SAH、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出血体质、无法控制的高血压 药物相互作用:如抗血小板活化药

8、物等阿斯匹林、抵克立得、波立维都可增大出血危险性,动脉溶栓VS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可显著提高局部溶栓药物浓度,增加药物与栓子接触的速度,减少药物使用量 使用微导丝可机械性破碎栓子,加速血栓溶解速度 可显著提高溶栓效果,减少全身副作用,缩短溶栓时间 非随机性研究示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率高于静脉溶栓,约50%-71%(静脉内溶栓47-50%) 不足 介入准备操作花费时间可能会抵销一部分治疗效果,1、小动脉或皮层支等侧枝循环好的血管,静脉溶栓也可取得好的效果 2、主干血管闭塞等严重致残性中风动脉溶栓明显优于静脉溶栓 3、由于手术、溃疡等静脉溶栓禁忌的患者可考虑动脉溶栓 4、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但CT(-),

9、可考虑动脉溶栓,动脉/静脉溶栓选择,显微导管超选择动脉溶栓,27,(一)超早期动脉溶栓,专业特色,降 纤 治 疗,将纤维蛋白原转换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从而降低了纤维蛋白的血浆浓度,使血栓形成的底物减少,降纤治疗,降纤治疗,2000年国内发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n= 2244)显示,国产降纤酶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发病6h内效果更佳 但纤维蛋白原降至1.3 g/L以下时增加了出血倾向,2005年发表的中国多中心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纳入1053例发病12h内的患者 治疗组3个月结局优于对照组,3个月病死率较对照组轻度增高 治疗组颅外出血显著高于对照组,

10、颅内出血无明显增加 推荐意见: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可选用降纤治疗(级推荐,B级证据),降纤治疗,纤维蛋白在血栓形成初始过程中的作用,5,SD3321 03/12/98,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ADP,氯 吡 格 雷,阿司匹林,血栓栓子,血管壁损伤 血小板附着 血小板激活 血小板聚集,血栓栓子的形成,3,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1)环氧化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磺吡酮等 (2)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 1)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如噻氯匹定、氯吡格雷。 2)血小板GPb/a受体拮抗剂:如阿昔单抗、替罗非班等。 3)血小板GPb受体拮抗剂、血小板血清素受体拮抗剂

11、及血小板凝血酶受体拮抗剂等 (3)增加血小板内环腺苷酸(cAMP)的药物:PGI2、前列腺素E1及衍生物、双嘧达莫、西洛他唑等,中国急性脑卒中试验和国际脑卒中试验研究了脑卒中后48h内口服阿司匹林的疗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病死或残疾率,减少复发,仅轻度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抗血小板,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抗 凝 治 疗,抗 凝 治 疗,Cochrane系统评价纳入24个RCT共23 748例患者,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类肝素、口服抗凝剂和凝血酶抑制剂 Meta分析显示:抗凝药治疗不能降低随访期末病死率 随访期末的残疾率亦无明显下降 降低缺血性脑卒

12、中的复发率、降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被症状性颅内出血增加所抵消 心脏或动脉内血栓、动脉夹层和椎-基底动脉梗死等特殊亚组尚无证据显示抗凝的净疗效 3h内进行肝素抗凝的临床试验显示治疗组90 d时结局优于对照组,但症状性出血显著增加,认为超早期抗凝不应替代溶栓疗法,凝血酶抑制剂,如阿加曲班(argatroban),与肝素相比具有直接抑制血块中的凝血酶、起效较快、作用时间短、出血倾向小、无免疫源性等潜在优点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症状性颅内出血无显著增高,提示安全,抗 凝 治 疗,抗 凝 治 疗,适应征: 1、TIA 2、进行性脑缺血性卒中 3、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4、反复

13、发作的脑栓塞 5、房颤的卒中预防,抗凝,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出血转化,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梗死的预防,积极加强社区宣传预防脑血管病的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脑血管病的各种危险因子重点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二级预防 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心房颤动 对于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华法林的目标剂量是维持INR在2.03.0(I级推荐,A级证据) 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I

14、级推荐,A级证据),(一)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复发(I级推荐,A级证据),二级预防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的抗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50325 mg/d)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I级推荐,A级证据) 有证据表明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获益更显著(I级推荐,A级证据),二级预防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的抗栓治疗,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I级推荐,A

15、级证据)。但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I级推荐,A级证据),二级预防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的抗栓治疗,(二)抗凝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不推荐首选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和TIA复发(I级推荐,A级证据)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颈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级推荐,D级证据),二级预防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的抗栓治疗,谢谢,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