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201205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8050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d201205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td201205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td201205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td201205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td201205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d201205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201205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通达)201205一、名词解释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 实践: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4、 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5、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基本属性。7、 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

2、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8、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9、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10、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历史的、具体的统一。11、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c:v表示。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地爆发的社会经济混乱和衰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3、金融资本: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

3、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14、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15、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决定实行发展以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其主要措施有: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大力发展商业,在一定限度内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并以租让、租赁等形式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二、辨析题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

4、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X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或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或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

5、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X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两者的其他对立和分歧都是由这一根本对立派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X这种观点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抽象劳动的成果。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

6、唯一源泉。知识的运用、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等都离不开人的作用,所以,不是知识本身创造价值。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已主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公开的利已主义,合理的利已主义和功利主义等等。利己主义是资本索取和掠夺本性在经济上的表现,资产阶级利己主义认为人的本性生来就是自私的,宣扬自我是至高无上的,强调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把个人幸福看作一切行动的目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突出表现是拜金主义。垄断价格的出现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X(1)垄断价

7、格的制定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2)垄断的形成并不能增加价值总量,全社会商品价格的总额仍然只能等于商品价值总额。(3)通过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所以,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否定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因此,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X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各种具体形式本质上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

8、务的手段,是资产阶级国家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因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有百利无一害。X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生产社会化及经济国际化高度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维度拓展,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是

9、当代资本主义主导下进行的,是由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推动起来的。因此,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活力和机遇的同时,更青睐于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X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那种把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做是一种反常现象的观点

10、是错误的。三、简答题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是:第一,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11、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现代意义是: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也包含着感性认识的因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走向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简述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12、,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简述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

13、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3)劳动二重性理论为解决政治经济学上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价值规律的内容、表

14、现形式各是什么?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不断波动的,但这种波动始终围绕着价值这个中心。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实现资本连续循环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

15、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是如何实现其统治的?(1)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所谓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2)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这种联合有多种途径,如金融寡头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或议会,通过掌握政权,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或者是收买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或者聘请曾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等。(3)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以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果是论述题,则加上括号内的话展开讨论)(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先进的社会制度,能够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够创造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所必须的物质基础,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