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知识结构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7338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知识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知识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知识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知识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知识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知识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知识结构(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史 知识结构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公元前2070年-公元1840年)朝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A生产技术与水利工程:时代生产技术水利建设夏商西周刀耕火种大禹治水(传说)春秋战国牛耕 铁农具都江堰 郑国渠秦汉耦犁井渠 魏晋南北朝马钧翻车隋唐五代曲辕犁隋唐大运河宋元水转翻车元代大运河明清风力水车B 小农经济 1含义: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产品主要供家庭消费的一种经济形态。2出现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大量被开垦,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生产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产品主要为自给自足。不足:脆弱性;封闭性;保守性4评价:积极作用: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以农为本),提高了农业产量,开垦了更多的荒地。局限性:个体生产规模小,不利于生产技术的革新。5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政策;土地;技术;社会环境;水利;劳动力;商品经济。C 赋役制度 特点:交赋比例高,且不稳定;赋役名目繁多;农民受地主控制严格。评价:1、赋税是专制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徭役的征派是大型工程得以营建的条件2、农民负担沉重,破坏了正常生产,王朝后期往往引发社会动乱。D 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现象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主要归地主所有;地主阶级掌握政权;占有关系

3、不稳定,土地买卖盛行。消极影响:导致地权与劳动者分离,生产秩序遭到破坏;导致农民贫困和社会暴动的根源。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A 分类: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B 古代手工业发展概况时代纺织业冶铸业陶瓷业夏商西周妇功青铜时代彩陶 黑陶春秋战国麻布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秦汉丝织业技术高,远销欧洲煤炭;杜诗发明水排青瓷魏晋南北朝蜀锦 八辈之蚕灌钢法白瓷隋唐五代官营规模大,私营作坊出现南青北白 唐三彩 青花瓷出现宋元区域扩大到闽粤五大名窑 景德镇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粉彩瓷 珐琅瓷 C 特点:历史悠久;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技术进步,分工日益西化;产品长期领先世界,远销海外(丝绸;瓷器;茶叶)D 影响古代

4、手工业发展的因素:技术;市场;农业;商业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A 古代商业发展概况:时代商业概况夏商西周商人出现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商人地位提高秦汉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明码标价;汉设管理机构。长安、五都魏晋南北朝草市出现隋唐五代夜市发展,草市作用显著;设官管理市,市坊分区,时间受限;长安 洛阳 成都 扬州宋元打破时空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发达;汴京明清区域贸易发达,会馆与商帮晋商 徽商,四大重镇(佛山 汉口 景德 朱仙)B古代商业发展特征:起源早不断发展;市场形式多样;商业交通和城市发达;海外贸易发展;受政府压制。C 影响古代商业的发展因素:政策;市场 商品 货币 交通

5、 城市 农业 手工业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A 重农抑商:1、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2、表现:重视水利建设;加强工商管理;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贬低商人地位。3、评价:a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对当时农业的发展、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b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B 明清:1、海禁”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2、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活动。3评价:a短期内有利于国内稳定;b不利于扩大海外市场,阻碍贸易的发展,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逐渐落后世界发展

6、潮流。C 新现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代)1、形式: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确立;资本-劳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2、行业:棉纺织业;制茶业;陶瓷业3、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资金 市场 劳动力 政策)封建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政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1840-1949)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及成因1、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城市手工业受打击,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曾国藩)二、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成因 发展阶段 发展概况成因(社会环境)1866-1895产生。上海发昌机器厂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导致自然经济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带动作用。1895-1912初步发展。无锡面粉厂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1912-1919短暂春天。棉纺业,面粉业发展较快。民国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提倡国货运动; 一战列强放松对华侵略;1919-1927-1937出现倒退,后得到发展,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国民政府采取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币制改革;官僚资本聚敛财富。1937-1949日益衰退。工厂倒闭破产战争破坏和殖

8、民掠夺;美国商品的涌入恶性通货膨胀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繁重的税收负担 1949-1956恢复后逐渐消失三大改造与赎买政策三 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社会性质 ;三座大山(封建主义 外国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政府政策与政局; 群众支持 ;工业基础与实业家 四 中国名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及其评价: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发展时间短,分布不均衡,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一定依赖。评价:A 进步性:经济:民族工业使用机器化大生产,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政治:为民主革命提供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组织了多种革命运动。思想: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传播了西方民主思想

9、,冲击了传统思想和影响了人们的观念。B 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三座大山的束缚,难以独立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难以领导中国革命成功。启示: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振兴的前提;抓住机遇创造条件;保证充足资金,以科技为先导。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49年后)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期 背景 经济概况 原因(政策)影响 1949-1956过渡时期经济崩溃,物资缺乏,我国是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工业成就突出(史实)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五计划的执行,三大改造开始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

10、基础1956-1966探索时期一五计划的顺利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前期发展,中期挫折,后期恢复。取得一些成就(史实) 中共八大正确方针,左倾错误泛滥,1958年总路线提出,大跃进(工农业),人民公社化(组织),八字方针(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提出,中央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经验教训1966-1976文革时期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对经济适当调整(周恩来 邓小平)给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经济秩序混乱,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1978后新时期文革结束,经济建设徘徊不进经济活力增强,发展迅速。

11、(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见必修一):改革开放B 经济体制改革(农村 城市):原因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12、承包责任制(1980):代表 内容 作用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管理方式,所有制,分配制度,作用C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南方讲话(内容:基本路线 三个有利于 计划与市场 社会主义本质)E中共十四大(内容:改革目标)F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内容:市场与宏观调控,经济体制;国企)G中共十五大(内容:)总结:1新中国农村经济政策变化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1840-1912-1949-1978-今)一 社会生活变迁概况社会生活领域晚清与民国 新中国成立 新时期服饰旗袍 连衣裙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列宁装 干部装 绿军装款式多样饮食四大菜系 西餐 外

13、来食品 统购统销 粮票菜篮子工程居住四合院 洋房(楼房) 安居工程习俗 剪发 婚姻 丧葬 礼仪 观念婚姻法文明 娱乐方式丰富交通 通讯交通工具 铁路 公路 航空;邮政 电报 电话传媒报纸 广播 电影 电视 互联网演变趋势:服饰由单纯引进到自己创造;由朴素单调到丰富多彩;食品种类越来越多,由国家统购统销到自主选购;由传统建筑逐渐走向现代西式的楼房;习俗由封建保守到日益文明二 影响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1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入2进步人士的宣传和提倡3政府法令对社会生活的规范4政治环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5经济和科技水平是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既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的特点,又表现

14、为新旧并存的现象三 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生活方式 观念 联系 等世界经济史部分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A历史条件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中世纪晚期的“寻金热”()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阻断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4地理位置: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开辟新航路的先行者5宗教原:传播天主教的热情6技术:航海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地理知识、科技水平成熟)B航海表现时间人物支持国成就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抵达非洲最南端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到达美洲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环球航行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世界整体:地理大发现与各文明的汇合,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2西方:西班牙和葡萄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