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学生用案例材料(20131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6883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学生用案例材料(20131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原学生用案例材料(20131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原学生用案例材料(20131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原学生用案例材料(20131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原学生用案例材料(20131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学生用案例材料(2013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学生用案例材料(2013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材料案例一英国有个皮尔先生购置了5万英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他没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材料来源:资本论,中文1版,第1卷,835页)案例二近2000年来,人口稀少的南太平洋小岛米克罗利亚的雅普人用巨大的石轮(石灰石)当货币。石轮大多直径为2.5英尺5英尺,有些大到12英尺,中间有个洞,以便搬动。全岛共有6600个石轮,货币供给十分稳定。石轮货币的最大优点有二:一是很难有黑市交易,即无假钞;二是不怕被盗。石

2、轮有时还具有国际意义。1984年,米克罗西亚总统访美时,计划用空军的喷气式飞机运送一个石碟给美国人,以表示对减少美国巨额的财政预算赤字做点贡献。(资料来源:【美】曼昆.经济学原理)案例三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威马逊”到来的前六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未来5天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

3、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气象台每隔3小时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的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

4、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由于上海特殊的地理环境,“防汛”成了许多企业的一大难题。国内钢铁老大宝钢集团旗下的宝钢股份位于北纬31度,东经121度附近的长江边上,辖区内还包括78公里长的江堤,极易受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股份公司安全环保处华平键介绍,宝钢与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合作始于1985年建厂初期,现在,公司每年向气象台支付6万多元,获得包括即时天气信息(每3小时更新一次)

5、等在内的15项气象信息。“我们每天向集团和主要单位通报这些信息,为防汛、防台和抵御雷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作好充分准备。”据悉,一些大型的仓库码头也是如此。这些企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更是两小时左右就得更新一次。而上海铁路局、电力部门和华东地区电网、大型水库与气象台的合作也是出于减少损失的考虑。保险行业也加入了购买气象信息的行列。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业务经理程仕标介绍,公司与气象台签订每年5万元的合同,获得11条基本气象信息和查询历史记录的权利。“保险公司就是保风险的,而气象灾害在其中占很大分量。保险公司利用气象信息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预防,将获取的灾害信息及时通知相关客户,提醒他们作好防灾

6、准备;二是将气象台提供的权威信息作为理赔依据。”程仕标说。(材料来源:杨洁:气象信息值多少钱?,经济日报2002年7月20日)案例四民间资本就是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家庭的金融资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集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2010年国务院发通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案例五材料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成全面金融危机,而且向实体经济渗透,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所谓次贷危机,简言之,是指缺乏支付能力而信用程度又低的人在买了

7、住房之后,无力偿还抵押贷款所引发的一种金融问题。居民住房是不动产,很难发生位置移动,因而即使发生供求问题以及由此引发金融问题,也应只限于一定地区的范围之内。然而在美国,这个问题却成了波及全国以至全球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一种金融衍生品即“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泛滥造成的。一旦金融衍生品介入,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就会展开无穷的金融交易。这种证券既可以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断交易,又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流通,于是就把住房问题由局部问题变成全局问题、由地区问题变成全国以至全球问题。当第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即大量买房的穷人无力偿还贷款时,其后的诸多环节就难以运行了。不仅如此,金融危机前几

8、年美国住房市场火爆,即使是次级抵押贷款证券也成为抢手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金融机构把这种十分畅销的金融衍生品同其他行业的次级证券甚至垃圾证券“打包”出售。这样,多年积累下的大量金融残次品甚至垃圾就像汹涌的海浪一样涌向了美国以至世界金融市场。其后果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由次贷危机引出至少两个问题:其一,穷人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次贷危机证明,仅靠市场,不论靠房地产市场还是靠金融市场,都难以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其二,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要不要加强监管?也许这次危机能让人们得出几点教训。仅仅次贷危机,还不足以造成美国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还有更深更广的根源,其中至少包括以下三点:互联网泡沫问题没有

9、解决。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IT产业如日中天,带动美国经济走向繁荣,然而其中也隐含着大量泡沫。但美国一直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反而企图以房地产业的繁荣来进行掩盖。21世纪以来,美联储连续降息,金融机构简化购房手续,不需首付款即可发放贷款,甚至在信用等级评定上造假以鼓励次级抵押贷款,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日益膨胀。房地产泡沫同过去没有解决的互联网泡沫合而为一,金融市场的风险迅速累积。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二重性、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二重形态,使国民经济划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部分。这两部分本应大体一致,但由于商品的价值同使用价值的运行渠道、轨迹、方式以及监管机构、经营主体

10、各不相同,价值往往会背离使用价值,这就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当这种背离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就在于虚拟经济(其主要代表是金融业)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美国实行赤字财政政策、高消费政策和出口管制政策。美国政府靠财政赤字或者说靠借债运行,美国的家庭也靠借债来支持超前消费,家庭债务已超过15万亿美元。在美国的产业结构中,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是优势,而劳动密集的生活必需品产业则是劣势。这就决定了美国必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出口高科技产品。但美国在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以出口管

11、制政策严格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这就导致贸易严重失衡,贸易逆差与日俱增。如何解决财政和贸易双赤字问题?那就靠在全球发行美元、国债、股票以及大量金融衍生品。通过这样的虚拟渠道,使全世界的实体资源(自然资源、劳动资源和资本资源)不停地流进美国。美国生产货币,其他国家生产商品。然而,它终究是难以持续的。 材料二: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

12、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1825年,经济危机第一次在英国爆发一后,每隔 810年重演一次。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暴增,危机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加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案例六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

13、-罗伯吏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 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

14、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摘自 W . E 哈拉尔著: 新资本主义 ,社会文献出版社 1999 年版)案例七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为了保证两党的统治地位,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美国总统大选是一个政客们披着民主面纱,相互拆台的过程,而想要

15、登上到这一巅峰,也没那么简单。在美国独立之后,总统的宝座不仅要求总统候选人有名校出身,参议员、众议员甚至州长的履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足够的美元后盾来“烧钱”赚选票。很多人质疑美国大选就是一场“烧钱秀”。案例八 美国科研背后的“政府之手” 自二战以来,美国科技水平稳执世界之牛耳。那么,导致美国巨大科技优势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呢?在科技发展的背后,美国靠的是看不见的“市场之手”:还是有一只粗大的“政府之手”在舞动? 战略:政府领军,抢占高地 美国联邦政府出面组织科技发展项目发轫于二战期间著名的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原子弹的问世,使美国手握利器,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和战争的终结。“曼哈顿”模

16、式对美国科技发展之影响至深至远,延续到今。 二战期间和冷战时期,美国政府主导的重大科技发展项目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最高指针,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如“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和“星球大战”计划。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的焦点从军事斗争转向以高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经济竞争,美国政府主导的科技项目力图全面控制和抢占新时期科技制高点,以保持新兴产业的优势地位,军民两用的色彩越来越浓。 如克林顿时期,美国政府看准信息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相继推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长期研究的重大项目。除了人们熟知的、由副总统戈尔大力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一一下一代互联网计划(NGI)外,还有2000年发布的“面向2l世纪的信息技术计划”(IT2)。此外,联邦政府还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1997年7月,克林顿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