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蒲松龄书馆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6456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蒲松龄书馆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走进蒲松龄书馆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蒲松龄书馆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蒲松龄书馆microsoftword文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蒲松龄书馆 翟慎晔想来,期待走进蒲松龄书馆的愿望由来已久。做为先生的故乡人,舍近求远地去拜谒过好多名人的故居,却没有进过自家门口的蒲松龄书馆,拜谒过先生。刚好,周村作协与市文联齐风文学双月刊编辑部联合在蒲松龄书馆举办文学笔会,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第一次走进了周村西埔,走进了坐落于西埔村的蒲松龄书馆。蒲松龄书馆,原为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故居,因蒲松龄在此教书并完成世界著名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而命名。当年的毕家已很少有人知道,而当年客居于此的落寞秀才蒲松龄,却因一卷纸书,名扬天下。走进书馆,静谧的院内,花木葱茏,绿荫疏淡,布局严谨,风光秀丽,有着江南园林的特色。院子里的辘轳、水井、蝴蝶松,还有先生教

2、书,睡觉,写作狐梦的绰然堂,无不烙印着历史的沧桑,厚重的文化内涵。据史料记载,康熙十一年间,先生来到毕府,下榻“绰然堂”,青灯孤影,开始他在石隐园30余年的读书写作生涯,完成了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举世之作聊斋志异。先生知识渊博,却屡试不第,一生怀才不遇。在其32岁时,应好友毕际友之聘离开淄川,直到71岁高龄,方才撤帐回归故里。漫长岁月中,先生一直栖身毕家大院高墙内,领衔伴读绰然堂,以志怪的艺术,超尘绝俗的笔墨,抒发自己内心愤郁的情感,揭露当时黑暗社会的现实,抚慰受创的心灵。可以说,周村的西铺是先生的第二故乡。转过“绰然堂”向北,是“振衣阁”,也是当年毕府的藏书之地,是先生读书写作的地方。“万卷藏

3、书宜子弟,十年树木起风云”。据说,当年的毕家藏书,可与宁波的“ 天一阁”齐名。很显然,先生创作聊斋志异和聊斋俚曲,与他常年在此饱读诗书有关。笔会活动地点在万卷楼,楼上陈列着当代著名作家毕四海的各类藏书和文物。齐风总编沈琪老师,济南作家自牧先生,周村作家孙方之、李经国两位老师以及鹤发童颜75岁的王秀桐老先生,他们都在笔会上就过去与现在,读书与写作,生活与创作,谈了自己的体会,让参会者,在这样一个地方,嗅着书墨幽香,超然物外,远离喧嚣与浮躁,回味久远的过去,感受香醋熏染过的土壤灵气,一同走进旱码头,走进周村商埠大街,打开那的一扇扇窗口,追寻周村自商周至当今的隶属沿革。说心里话,对坐落在西铺村的这个“三重”小院,我是怀着朝拜的心情走进来的。因为我对它向往已久,期待已久;因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在此任教30余年,度过了他生命中的三分之一。漫步于古老的书院,追寻着历史印痕,探寻着诗书文墨的芳华足迹,心中便滋生出一股超然的感觉。尽管振衣阁前的蝴蝶松,因后人管理不善,早在好多年前就已经枯死,落尽它往日的繁茂,徒留一具枯壳任人追憾。但是,伴随着毕氏家族的荣辱兴衰,先生当年亲手栽下的蝴蝶松,虽死犹生,一如先生“愤世疾俗”的风骨,至死不移,坚守至今,固执地扎根在院落里,静听先生与狐仙们的纠结缠绵。走进西铺,走进蒲松龄书馆,回望三百年历史,庭院深深,心感苍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