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粪便有效利用12aug2010中文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6172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展与粪便有效利用12aug2010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济发展与粪便有效利用12aug2010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济发展与粪便有效利用12aug2010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济发展与粪便有效利用12aug2010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济发展与粪便有效利用12aug2010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与粪便有效利用12aug2010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与粪便有效利用12aug2010中文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经济发展和人居地的集中对农家有机肥利用的影响:以农村粪便处理方式为案例* 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KSCX1-YW-09-04)、The European Community (Contract No 044255, SSPE)和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632-02-05)的资助。感谢张林秀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和学生在调研过程中的帮助。文责自负。摘要(最后再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劳动成本的提高,许多学者担心这将对利用农家有机肥提高土地肥力这种优良的传统农业投入方式提出了挑战。为了摸清我国农村居民粪便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我们依据

2、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全国5省份25个县开展了百村的农户调查,在一般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户粪便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粪便的处理虽然仍以堆肥等方式还田为主,但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农村经济发展、人居地的集中和交通条件改善等是粪便还田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判断如果国家没有一些相应的政策支持,未来农家有机肥的利用率将继续下降,对土地肥力和农村污染将产生负面的影响。1.引言过去30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环境代价。农业稳步增长,非农就业比例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然而在农业资源管理方

3、面的一些措施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耕地退化、盐碱化、地下水资源耗竭以及土壤和水资源污染等(Sonntag等2005;朱兆良等,2008;黄季焜等,2008)。同时,伴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化肥和农药等农用化工品过量施用,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和农业污染加剧的同时,农用化工品过量施用不但并没有起到增产效应,而且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黄季焜等,2010)。近年来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升对农户通过有机肥来提高土地肥力这种优良的传统农业投入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粪便等有机资源还田这种传统的、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的措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是否会逐渐消失正引起许多人的关注。粪便还田是过去我国农村

4、粪便处理的主要方式,粪便直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农业部,2009)。到1993年,我国农村居民粪便用于农田肥料和农业生产的比例还高达96%(潘顺昌等,1995)。然而,有迹象表明,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比例的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升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在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传统的粪便还田方式已经面临挑战(卫生部,2008)。粪便还田不但对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减少农村生活排污、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也有积极影响。Liu等(2008)的研究表明,农户逐渐放弃有机粪便而依赖化肥的这种生产投入模式转变加剧

5、了中国的水体污染。未加以利用的粪便直接进入地表水,使水体富营养化,水中含氮物质浓度升高,长期或大量饮用可能诱发癌症(孙军德等,2008)。减少有机肥投入、过度依赖化肥还将导致食品污染问题加剧,并危及土地使用的可持续性(Zhen et al. 2006)。在土地肥力和农户有机肥利用上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例如,目前我国农户对农家有机肥总体利用现状如何?区域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有那些主要因素影响农家有机肥的利用?经济发展是否就意味着劳动密集型的农家有机肥循环利用将逐渐退出农业生产?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农村居民粪便处理方式为案例,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粪便利用现状及区域间的差异,研究农村经济发展、人

6、口居住地的集中趋势、交通条件改善以及农业生产情况等变化对农户粪便还田和丢弃行为的影响。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未来农村以居民粪便为主的有机肥利用的变动趋势,对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以提高粪便等有机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采用分层的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在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粪便处理方式作了描述性的统计分析,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与农村粪便利用相关的一些影响因素。本文结构如下,第二节介绍抽样调查方法和数据,第三节对目前我国和不同地区农村粪便利用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做描述性的分析,第四节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第五节讨论实证模型的

7、估计结果,最后是结论部分。2.抽样方法和数据为了能较好地了解我国及不同地区农村粪便利用现状,并使研究样本更具代表性,本项研究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在全国有代表性地抽取了5个省,分别为江苏(代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四川(代表西南和中部地区),陕西(代表西北地区),吉林(代表东北地区)和河北(代表华北地区)。 当然,如果经费允许,我们还可以增加更能代表中部和其它地区的省。 其次,再逐层抽出县、乡和村。在每个省,根据人均工业总产值指标,把所有的县分成5组,每个组随机抽取一个县;用同样方法,每个县抽取2个乡,每个乡抽取2个村。一共25个县、50个乡以及101个村。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无意

8、中多调查了一个村。最后,在所选定的样本村,根据每个村农户花名册按照随机数随机抽取20个农户。101个村共随机抽取2020个农户样本,有效样本数为1998个(占99%)。调查对象包括村级和农户两个层面。村级问卷由村干部和村会计进行回答,内容主要包括本村的经济、社会、人口和地理条件等。而农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居民粪便的处理方式、户主基本特征,家庭收入,非农就业,以及农业经营等情况。调查时间为2008年底,所调查的数据是2008年的情况。3.农村粪便处理方式及相关因素分析本节描述分析农村粪便处理方式的现状、区域差异及其相关因素。在分析时,我们把农村粪便处理方式分成三类,包括还田利用 在问卷回答中,有

9、0.8%的样本回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处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为主。、丢弃、沼气利用。还田利用和沼气利用可视为粪便资源的再利用;丢弃是指未经过任何处理而排放到水体或化粪池中。表1汇总了2008年农村粪便处理方式的总体情况和区域差异。 表1. 2008年农村粪便处理方式。样本数(户数)农村居民粪便各种处理方式所占比例(%)还田利用丢弃沼气利用合计总体情况1998 84.9 11.3 3.8 100 江苏393 75.9 23.4 0.8 100 四川395 86.2 3.9 9.9 100 陕西394 84.1 10.2 5.8 100 吉林418 90.2 9.6 0.2 1

10、00 河北398 88.0 9.5 2.5 100 数据来源:作者的调查。从总体上看我们的调查表明,一方面农村粪便利用率还是相当高的;另一方面粪便丢弃现象也应值得注意。表1数据显示,到2008年农村粪便利用率仍然高达88.7%,其中还田比例为84.9%,沼气利用占3.8%。这与全国爱卫会2006-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粪便处理现状调查得出的84.3%的还田率极为接近,表明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得到的数据基本上能够反映全国的总体情况。同时,我们的调查也表明,到2008年粪便丢弃比例已占11.3%(表1),这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几乎不存在粪便丢弃的现象(潘顺昌等,1995)形成鲜明对比。

11、从分省数据来看,不同地区粪便处理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从表1中不难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粪便还田比例较低,例如江苏省是这几个样本省份中经济最发达而还田比例最小的省份(还田率为75.9%);而相对落后省份的粪便还田率相对较高,例如四川、陕西还田率均为85%左右。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例如吉林、河北的人均GDP相对而言比四川、陕西要高,而还田比例也是最高的,达到90%左右。因此粪便处理行为不仅仅受经济因素影响,还存在其他因素也在从中作用。在本项研究中,我们除了关注农村粪便利用现状外,还要研究可能影响其利用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判断未来的变动趋势。我们考察了当地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在经过简单的统计分

12、析后,我们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农村经济发展、人口居住地的集中趋势、交通条件改善和一些农户特征等因素。我们选择这些因素不但基于实地调查中的直觉,而且也基于如下考虑。例如,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用村人均收入代表)意味着劳动力从事粪便还田活动的机会成本的提高;城镇化或人口居住地的集中(用人口密度代表)趋势可能会加大粪便传播疾病的几率以及粪便还田前的贮存成本;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人口的外出流动,影响在家产生粪便的数量。其次,为分析农户粪便还田率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选取相关变量对农户进行分类描述。根据表2的分析结果,我们发现以下一些现象: (1) 我们进一步发现,经济发展与粪便还田率呈负相关性。我们把农

13、户按照村人均收入水平分成三组,第一组是人均收入小于2000元的农户,其还田率为92.3%;第二组是收入介于2000元到4000元之间的农户,其还田率下降为87.0%;第三组是收入高于4000元的农户,其还田率进一步下降到77.1%。(2) 人口密度与粪便还田率也有负相关性。表2中把农户按人口密度分为三组,可以看到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还田比例逐渐下降。从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组(低于0.036百人/公顷)到较高组(高于0.082百人/公顷),还田率从88.3%下降到79.7%。(3) 交通条件与粪便还田具有一定相关性,在偏远地区粪便还田这一传统耕种习俗维持得相对较好。我们把样本村分为两类,一类是村里已

14、通硬化公路的地区,另一类是未通硬化公路的地区。对于已经开通硬化公路的地区,其粪便还田率为79.6%,明显低于没有开通硬化公路地区的还田率(93.7%)。(4) 农户特征与粪便还田也有相关性。例如家庭居住人口与粪便还田呈正相关,家庭居住人口越多,更倾向于粪便还田;而家庭种植面积与粪便还田有正相关性,家庭种植面积越大,粪便还田的可能性越大。表2. 2008年农村居民粪便处理方式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样本(户数)农村居民粪便各种处理方式所占比例(%)还田利用丢弃沼气利用合计村人均收入(元) 4000726 77.1 19.9 3.1 100 人口密度(百人/公顷) 0.082665 79.7 15.7 4.6 100 村委会是否通硬化公路是1219 79.6 15.8 4.7 100 否779 93.7 4.1 2.3 100 家庭居住人口(人)1-3695 84.5 13.8 2.0 100 4-5929 85.0 11.2 4.0 100 5374 86.7 6.7 6.7 100 种植面积(公顷) 0.54628 92.8 5.0 2.2 100 数据来源:作者的调查。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