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特别庆祝暖暖亲情遍校园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4861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亲节特别庆祝暖暖亲情遍校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母亲节特别庆祝暖暖亲情遍校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母亲节特别庆祝暖暖亲情遍校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母亲节特别庆祝暖暖亲情遍校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母亲节特别庆祝暖暖亲情遍校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母亲节特别庆祝暖暖亲情遍校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亲节特别庆祝暖暖亲情遍校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工作快讯 2005年第5期 总第90期 二五年六月 2005年第5期 总第90期开展特色主题活动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隆重开展第五届“5.25 心理健康节”活动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学校的广泛关注。1988年,我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成为北京市高校中最早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的学校之一。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个别咨询专业、日常管理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层次丰富、学生心理普查面广、注重研究积累等特点,各项工作都走在北京市高校前列。“5.25” 即“我爱我”是北京团市委于2000年向北京高校推广的大学生心

2、理健康日,旨在鼓励大学生关注自我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2004年团中央采用了此做法并在全国大学生中推广。我校是这一活动的积极响应者,从1994年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就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心理主题讲座、现场心理测试与辅导、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电影赏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2000年,我校将此活动正式命名为北京理工大学“5.25”心理健康节。随着近年来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迅速开展,面对新形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在特色和深度上下功夫。在以往开设心理学选修课的基础上,今年3月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必修课

3、,较为系统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此项工作在北京市高校中位居前列。在课堂教育的同时,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十分注重在实践中发掘学生的心理能力。今年的心理健康节选取了大学生最关注的人际关系话题,以“提升人际关系、建构和谐自我” 为主题开展第五届“5.25心理健康节”活动月,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际关系的内涵,在实践中锻炼人际交往的努力,通过关系重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各项活动都颇具特色。 母亲节特别庆祝 暖暖亲情遍校园5月8日,风和日丽,正值母亲节和世界微笑日,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协会及理学院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了“妈妈,我想对您说” 庆祝母亲节活动,拉开了我校第

4、五届“525”心理健康节的序幕。 活动当天,举办者为过往的妈妈送上一枝康乃馨,送去温馨的祝福;给过往的同学发放母亲节和微笑日的卡片;请同学在祝福板或条幅上写下了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和祝福。举办者为儿女不在身边的妈妈送去一份儿女的问候;为儿女在身边的妈妈送一声真挚的祝福;提醒各位路过的儿女给妈妈发个短信,打个电话,为妈妈带去一份温暖 每个妈妈在接到花朵和祝福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现场出现了很多感人的场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在很远的地方还回头微笑;一位妈妈拿着花开心的说:“我回去送给我妈妈”;一位小伙子在看到活动时才惊讶自己的粗心,当场就给他的妈妈打电话;一位同学在卡片上认真的写着“妈妈,我长大

5、了 ”;还有很多人都拿出了手机给自己的妈妈发短信 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一百朵康乃馨全送到了妈妈们手中,有数百位同学留下了对妈妈的祝福和感谢,还有留学生也参与到了活动中。“妈妈,节日快乐!”“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亲爱的妈妈,感谢您,我会做个好儿子!”这是同学们对亲爱的妈妈的心声,祝天下所有的妈妈身体健康,天天快乐。 此次母亲节活动为5月的校园带来温馨的清风,让忙碌于学业的莘莘学子勿忘心亲情。 赏美丽心灵电影 心理节正式开幕5月12日晚5:30,我校第五届“525”心理健康节开幕在七号楼报告厅开幕。出席此次心理节开幕式的领导有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宾、校团委书记张启鸿、学生工作处

6、副处长娄秀红,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人文学院老师,同时还有来自各学院200多名学生代表。杨书记在开幕式致词中,列举了我校在个别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性、新生心理普查的创新性、心理危机干预的完善性等几个重要工作特色,充分肯定了多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工作成效,强调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学校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保障之一,同时勉励学生们要不断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意识,自觉地锻炼各项能力,勇于面对问题,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学校的繁荣发展做贡献。开幕式结束后,开始电影赏析单元,来自人文学院的王立群老师

7、为同学们进行电影美丽心灵评析,指出建立和谐的人格、适应环境是一个需要同学们不断领悟、努力的过程。本次 “5.25” 心理健康节活动内容是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而设计的,提出“提升人际关系 建构和谐自我”的主题,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人际关系的内涵,在实践中锻炼人际交往的努力,通过关系重新认识、提高自我发展。具体的活动内容包括:“心理论坛”、“宿舍凝聚力比赛”、户外素质拓展、“心情万花筒”作品大赛、心理健康宣传系列活动。其中,心理论坛中,邀请了多名心理专家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讲座;户外素质拓展,为学生们提供在实践中挑战自我、超越自身极限,锻炼协调合作的能力;“心情万花筒”

8、作品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现大学中心路历程变化,如何获得个人心理成长的平台。每一项内容都各具特色、值得期待。 心理论坛一场场 气氛热烈又舒展心理论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自2003年以来推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活动之一,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邀请心理专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与学生们进行广泛交流,拓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此次“5.25心理健康月” 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邀请了多名心理专家开展了三场不同主题的讲座,三期论坛分别于5月18日、25日、30日晚6:30分在7号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明奇、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娄秀红、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

9、院长和专职学生工作干部、部分班主任、学生处全体工作人员以及来自各个学院的学生代表共35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专职老师李旭珊、刘翼灵、王晶晶分别主持。学生工作处刘明奇处长每次都亲临现场并为论坛致词,刘处长回顾了近年来我校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学校所做的各项工作,并且就每次论坛的主讲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他希望师生们都来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保健意识。第一期心理论坛主题是“精神障碍的识别和处理”,来自北京安定医院的主治医师,林涛博士分别对精神症、强迫症、抑郁症等一些典型的精神障碍症状的识别和处理方式进行了详细且生动的讲解。精神障碍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虽然

10、较低,但学生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却影响重大,会使当事人出现生命危险,也给周围的人们带来心理创伤。因此,学会识别和处理常见的精神障碍,对学生本身和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教师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随后,林博士耐心地回答了由部分教师和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会场气氛十分热烈,林博士幽默、生动的讲解引发大家的笑声不断,形成了良好的现场互动。第二期论坛的主题是“我们的青春岁月从“痛”与“耻”说起,由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龙迪博士主讲。龙博士首先分析了人们在青年期容易出现的困惑与苦恼的原因,她谈到:缺乏驾驭感和价值感越来越常见;这些内心之痛又不仅仅来自个人,还有源于学校、社会、文化等不同层面的原因;并且生命在一个本身

11、不确定、无既定意义的宇宙中寻求确定性与意义也令青年期的我们往往不知所为何来、何去何从。生命之痛重在超越而不在逃避,龙博士继续详细讲解了乐观面对生活的具体内容:学会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头脑、对自己好一点就有智慧、把自己的生命与更多人联系在一起等。第三期论坛的主题是“透析心理本质,构建和谐自我”,主讲人丛中教授来自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多年从事精神分析的研究和临床心理治疗实务。他在前两期论坛的基础上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透析心理本质的核心就在于构建和谐自我、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即对自身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判断、评价和态度。讲座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反映

12、在构建和谐自我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自卑,丛教授因而特别谈到消除自卑的重点在于重新评价自己、尊重自己、勇于表达、善待自己、宽容自己、接纳自我、目标要切合实际、积极行动、善于主动交往等。论坛会场的气氛如五月春天的天气般热烈而舒展,同学们深受启发而多次提问,三次论坛都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宿舍向心力大赛 提升团体凝聚力“宿舍贯穿着我们整个大学生活,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今天我们就要一起作战了”。随着主持人富有激情的开场白,第五届“5.25”心理健康节之宿舍向心力大赛,于5月22日在北篮球场正式拉开战幕。全校代表各学院风采的十一个宿舍参加了此次比赛。本次比赛以团体辅导的理论为指导,比赛项目参

13、照户外拓展训练方案,形式新颖,寓教于乐,注重参与性,旨在通过调动学生潜力达到增强宿舍团体凝聚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比如“顶针传递”,“蜈蚣竞走”,“坦克履带”等都是拓展训练的经典项目,细心、耐心、智慧、合作、体力的比拼在比赛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比赛中不仅有竞争,更有彼此的感动:一位同学摔倒后爬起来,全队成员以真挚的掌声给予他鼓励和安慰;全队胜利了,大家欢心跳跃,击掌庆祝。经过初赛和决赛的角逐,被淘汰的队伍经历了一次有意义的体验,胜利的队伍更加感受到大家合作的魅力。比赛只是形式,通过大赛同学间增进了友谊和凝聚力,提高了团队意识和面对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宿舍向心力大赛是我校心理健康

14、辅导的新尝试,这在各高校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在校内举办可操作性的拓展项目比赛,一方面可以达到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效果;另一方面具有可行性,在学生中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比较广,此类活动值得我们总结经验继续推广下去。 户外素质拓展好 体验超越自我感继宿舍向心力大赛之后,“525”心理健康节的又一特别体验活动“户外拓展训练”,于5月28日在昌平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拓展训练学校进行。参加此次拓展训练的成员由各院系的心理健康联络老师和自愿报名的学生组成。活动中,队员间淡化了身份、年龄、性别的差异,为团队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精诚合作、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成为贯穿全队的精神氛围。拓展训练的概念源于1941年的英国,现在

15、的英文名为Outward Bound,意为投向外界未知旅程,迎接挑战。二战时期,英国商务船队屡遭德国潜艇袭击,许多海员葬身海底。人们从生还者身上发现,他们并不一定都是体能最好的人,但却都是求生意志最顽强的人。战争结束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1961年,在美国创办了拓展训练学校以锻炼人的意志,发掘内在心理潜能。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技能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1995年,拓展训练的概念进入中国大陆。拓展训练使参与者在身心与自然交融的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感受中,体会强烈的感官愉悦,挖掘自身的巨大潜力。

16、拓展训练课程,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学员参与完成的,充分调动体能和智能的配合,生动活泼,动静相宜。课程设计强调学员的亲自参与和自身感受,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鼓励学员向自我挑战,克服孤独、胆怯、浮躁等不良心理,锤炼意志品质。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大学生而言,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开放的心境,勇敢自信,环境意识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此次“525”心理健康节针对“提升人际关系,建构和谐自我”的主题,特别选定拓展训练项目,并对拓展基地进行前期实地考察,在考虑安全、培训效果等诸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将拓展项目纳入“525”心理健康节内容。此次拓展训练的又一特色是将老师和学生融入共同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