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知识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48095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春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春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知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知识一、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Epideiliic parotitis简称腮腺炎、中医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爆发。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

2、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通过血流传到腮腺及其它器官,亦可经口腔沿腮腺管传到腮腺,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5天或更长的时间内排出病毒。亦可经结膜分泌物和尿中排出病毒。发病最初12天还可从患者白细胞中发现病毒。孕妇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先天感染,从而引起胎儿畸症。青春期妇女受感染后,除腮腺炎外还可继发卵巢炎,引起月经紊乱和不孕病。青春期男性患者,可并发睾丸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脑炎,还可并发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等。预防措施 首先是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

3、左右,学校、托幼机构实行晨检制度能够及时排查患病儿童,采取隔离措施。合理使用口罩,也可作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儿童应该及时接种腮腺炎疫苗,目前常用疫苗有腮腺炎疫苗、麻腮二联疫苗和麻腮风三联疫苗。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在疫苗问世前,风疹呈世界性分布,1岁以下不易感染,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是儿童常见的一个出疹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一般间隔35年,呈周期性流行。风疹最大的危害是母亲在怀孕早期特别是头三个月感染风疹,造成流产、死产和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预防措施 1、免疫接种:选用减毒风疹活疫苗、麻风二联疫苗和麻腮风三联疫

4、苗; 2、病人、接触者的管理:对风疹患者和CRS,尤以后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风疹通过呼吸道、尿液、鼻咽分泌物排出病毒,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病人隔离至诊后14天,CRS排毒1年左右,应隔离1年。对接触者进行观察,必要时隔离,检疫期为21天; 3、流行期防控措施: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防控措施,重点是实施应急接种,重点人群为学龄儿童,青春前期妇女,医务人员;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三、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疾病,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第37天开始红色斑疹,首先见于面

5、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皮疹消退后有时有糠皮样脱屑。婴儿和成人发病比儿童严重,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肺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腹泻和脑炎等,特别当伴有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出疹前后5天内可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本病。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每个儿童难以幸免麻疹病毒的感染,每隔两年就会发生一次麻疹流行,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预防措施 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麻疹传播的有效手段,经多年的实践证实,我国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较好。目前,我国针对儿童的麻疹疫苗免疫程序为

6、接种两针次麻疹成分疫苗,初种年龄为8月龄,复种为1824月龄,每次接种剂量0.5ml,使用的疫苗种类有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疹疫苗。四、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

7、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如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五、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

8、疾病。脑膜炎奈瑟氏菌有13种血清群,我国致病的血清群一直以A群为主,B、C、Y、W135群仅有散在发病,但近年来我国检出的B、C群所致病例有增多迹象。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脑膜炎是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发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本病病死率较高,过去在50%以上,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仍维持在815%的较高水平。另外,1020%的存活者将长期留有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本病传染性较低,

9、如仅有34%的家庭会出现二代病例,而且大部分仅有1例二代病例。病菌对抗生素敏感,一般开始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就不再有传染性。 个体抵抗力下降、上呼吸道感染、吸烟、居住生活环境拥挤等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易感性增高、人口流动、低温、干燥、沙尘、居住拥挤等为流行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使用手帕,不直接面对他人等,可以减少传播、感染的机会。 2、改善居住、工作环境的拥挤状况,并经常通风换气,特别是幼儿园、学校、工地等人群聚居地区。 3、接种疫苗。我国目前有两种疫苗,分别针对A群和A+C群,疫苗安全有效,保护效果也较好,可以去当地疾病控制机构咨询接种

10、疫苗相关事宜。 4、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出现临床表现后,即去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防止死亡。 5、保护接触者。出现病例后,对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发病迹象(发热),即应进行治疗,以免延误。密切接触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服药。幼儿园、学校出现病例后,即使不是密切接触者,最好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预防。服药不仅可防止发病,也可消除带菌状态,阻断传播。密切接触者主要包括同吃、同住人员。六、流感 季节性流感是由早已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有人因为接触了污染

11、了流感病毒的物品(如食具、茶杯或玩具等),然后又接触自己的嘴或鼻子,感染病毒。预防措施 1、戴口罩。在流感流行期间,体弱多病的老人、孩子尽可能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拥挤的地方,必须去医院就诊的最好自己先戴上口罩。 2、勤开窗,多通风。全封闭式办公室十分有利于病毒停留,所以应设法使空气流通。患者打喷嚏及呼吸所排出的病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十几个小时,条件许可时,还可悬浮两昼夜以上,所以即便数九寒天也要设法通通风。 3、勤洗手,不招菌。流感病毒在一些物体表面上可以生存数小时,在此期间若无意中用手触摸被污染的物体会沾上病毒,并在不经意间用手摸自己的鼻子或眼睛感染,所以勤洗手显得非常重要。 4、常锻炼,高抗

12、力。经常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自身抵抗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减少流感病毒感染的机会,即使传染上流感,其病程也会明显缩短,症状也相对较轻。 5、学有时,乐有度。长期疲劳学习会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易受流感等传染病的“攻击”。因此学生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与规律的生活作息,不通宵达旦学习,避免过度疲劳。同时,成年人也要娱乐有度,不吸烟、不酗酒,少食辛辣食物,减少对呼吸道刺激,保护自然免疫功能。 6、多喝水,营养丰。冬季北方人饮食较为单一,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和适度的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可有效增强对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同时多喝开水,也是促进机体的代谢功

13、能,抵御病毒入侵的好办法。 7、有病歇,须隔离。生病了还坚持超负荷工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恶性透支”行为。得了流感还到处奔波,继续上学,您会把疾病传播给他人,得了流感要回家自我休息、自我隔离。 8、对症医,去社区。流感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对抗生素无效,病程需要5至7天。建议大家尽可能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避免交叉感染,用药要按医嘱,特别是儿童使用的退烧药,不可自行用药。七、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三大疾病之一。当前我国疟疾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安徽、河南、湖北、江苏、贵洲省。我市于1996年经过卫生部组织专家评估达到基本消灭水平。近年来我市的疟疾病例多数来自于外省、出入境输入,只有少量的本地病例。 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出汗,还可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疟疾型肾病、黄疸等症状。 传播途径:疟疾是通过蚊虫传播的,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分别为各地区的传播媒介。 预防措施:患者一旦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外出打工、出入境人员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将外出的具体情况告诉接诊医生,以免误诊。 在疟疾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防止被蚊虫叮咬。外出到高疟疾传播地区的人员,应于传播季节定期进行预防性服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