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做法和体会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41221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做法和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做法和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做法和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做法和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做法和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做法和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做法和体会(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时代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做法和体会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微博、博客、智能手机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我国已进入信息网络化的新媒体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91亿,手机网民规模已达4.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4.1%。网络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以开放度高、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传播面广、社会影响广泛等特点,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发酵场、放大器,更成为群众反腐的新渠道,许多“苍蝇、老虎”被网络反腐打落。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应对网络反腐舆情成为摆在各级党政机关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张家港市在积极应对

2、网络反腐舆情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创新。一、新媒体时代网络反腐舆情的主要特点网络反腐舆情就是网民借助互联网,对社会公共事务、公职人员个人行为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倾向性的负面意见或言论,主要包括网民意见舆论和网络新闻舆论两大部分。就本市而言,涉及张家港(简称“涉张”)的网络负面舆情主要有:公职人员违纪违法类、维权集访类、执法执勤类、案件事故类、民生环保类、政治人事类等。通过对近年来张家港市公安局发现的各类互联网负面信息的数量、内容、信息发布人员等指标统计,以及对异地和境外网站涉及张家港的网络负面舆情收集分析,涉张网络反腐舆情具有以下特点:(一)数量逐年上升。新媒体时代,网民热衷从网络寻求信息、通

3、过网络表达诉求、使用网络宣泄情绪、利用网络传播信息。以近三年涉张互联网负面舆情数据为例,2010年公安机关共发现各类涉张负面互联网舆情99条,2011年为202条,2012年年为395条,涉张互联网负面信息条数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在递增。(二)热点逐步发散。本市网民除了对传统的征地拆迁、事故案件、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关注外,对其它的社会民生问题、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也更加关注,像“爱满港城捐款”等以前网民不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网民的关注。特别是2013年以来,因社会经济环境引发的社会问题,成为网络的热点较为明显。(三)手段更加隐秘。越来越多的网民,特别是别有用心的网民,发帖手段较为隐秘,有的侵入

4、他人无线网络发文、有的使用无安全审计的公用无线网络发文(酒吧、茶座等)、有的使用图片发布文字信息、有的通过联通手机发文等,以此来规避公安机关的侦查。2012年上半年,在落地调查的26条负面舆情中,有9条是从无法调查的非计算机平台工具发出的,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官二代张XX”舆情。(四)发帖更趋异地。以前网民发帖主要集中在本市的52KD、爱上网等少数论坛。现在越来越多的网民知道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本地论坛进行封堵,故将负面舆情信息发布到国内主要门户网站上,有的甚至将负面信息发送给国外的博讯等敌对网站,以期扩大传播。以2012年上半年为例,135条互联网信息中,有39篇通过外地网站发布,约占2

5、9%,2011年异地发布为30条,占比为15%;2010年异地发布为8条,占比为8%。由此可见,网民发帖更趋异地化。(五)微博渐成热源。微博具有注册简单、扩散迅速、监控困难、影响广泛等特点,特别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IPAD等通信工具随时随地进行访问发布,使其成为网民发布各类负面舆情的新的平台。2011年来,本市多名上访人员都在网上开设微博,炒作本市的征地强拆事件。如上访重点人员顾XX的微博已经有近4万的粉丝关注、杨XX微博发文超过2万多篇。二、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主要做法网络反腐舆情的出现,一方面,暴露出了本地社会矛盾和各方面工作的不足,有利于改进工作、化解矛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另一

6、方面,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通过网络被渲染放大,有的甚至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也损害了本市的形象。近年来,张家港市公安局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加强虚拟社会管控,积极加大网络信息监控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涉张网络反腐舆情“发现在早、处置在快、影响在小”。(一)建立“横向拓展,纵向深入”的舆情监控机制,规范监控工作。2011年上半年,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大队就与市委宣传部多次沟通,就进一步改善互联网监控工作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建立“政府牵头、职能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互联网监控机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2011年下半年,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大队与市委宣传部紧密协作,参与起草相关文件、

7、制定工作制度,2012年初成立“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以市委宣传部、公安局为依托,以全市各机关部门为抓手,由点、线再到面,把互联网监控工作推广到全市各成员单位,形成由全市机关单位共同负责涉张互联网信息监控的立体监控格局。(二)建立“人员精干,素质过硬”的舆情监控队伍,强化监控能力。2012年以来,市公安局积极选调精兵强将充实网警部门警力,使互联网舆情监控工作队伍由原先的5人增加到14人。2012年10月,市互联网监控分中心在市公安局网警大队成立,互联网舆情监控力量进一步加强。同时,通过改进工作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常态监控、定期监控、敏感期重点监控对互联网监控信息进行分类,通过统一的

8、账号开展监控工作。为强化舆情监控能力,市公安局将互联网涉张信息发现上报纳入派出所综合考核之中,发动基层民警、网评员、辅助人员等共同参与到舆情监控工作中,切实提升互联网信息监控能力,形成多条互联网监控战线,实现了“一条信息多层过滤”的互联网监控格局。(三)建立“信息互通、快速流转”的舆情协作机制,提升监控效能。市公安局不但利用市局指挥中心、公安派出所情报收集的工作优势,还与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卫生局、教育局、城管局等多家舆情多发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尽可能早掌握本地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可能引起网上炒作的负面信息,了解事件真实情况,提炼关键字,有目标性、有针对性开展互联网监控和舆情引导工作。对可能引起负面

9、炒作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巡查,争取达到“未发先觉,即发即处”的监控处置能力,避免事件被炒作放大而引发涉稳事件。(四)建立“快速响应、随时应变”的舆情引导队伍,及时应对舆情。2009年夏天,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成立了以文字功底扎实、网络知识丰富、法律素质较强的民警组成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在本市历次网络负面舆情处置中,都能按照上级要求和市局新闻办的引导口径,通过论坛发帖、回复、评论等形式,以网络发帖压制、干扰阻断、正面宣传、批驳辩论等手段,进行网络评论和引导处置。(五)树立“严格执法、文明规范”的网络执法形象,严打涉网犯罪。每年,本局都召集全市各大网站负责人、版主,政府部门网站、校园网站负责人

10、,就加强本市互联网舆情管控和虚拟社会管理等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同时,严厉打击在互联网上传播虚假不实信息、制造网络恐慌、网上侵害他人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树立了公安机关网上良好形象,使广大网民认识到,互联网信息传播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010年以来,先后行政拘留30余人,刑事拘留120余人;每年通过监控手段删除各类违法信息、负面信息达上万余条。(六)确立“主动宣传、公开透明”的舆情处置观念,加强互动交流。市公安局积极把公安微博建设作为“提高公安机关办事效率的新资源、密切警民关系的新平台、探索现代警务活动的新模式、推动队伍建设的新载体”,建成公安博客、微博近百个,主动宣传公安工作,在强化警务信息公

11、开,加强与网民交流沟通,强化互联网舆论引导,改进社会管理服务,提升警务效能,加强治安防范以及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特别是在本地主要网站论坛以“张家港网警”、“公安局发言人”等身份主动应对负面舆情信息,赢得了网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积极利用公安微信、QQ群等宣传公安工作、开展舆情引导、进行警民沟通、发布防范预警,积极丰富警民网络沟通手段,提升网民互动的及时性、有效性,以便及时有效化解负面舆情。三、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反腐舆情的难点问题从近年来涉张网络反腐舆情处置工作的经验来看,目前应对难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及时发现难。“发现在早”是网络舆情监控的第一要求,事实证明,

12、网络反腐舆情信息发现的越早,处置起来就容易,效果就越好,但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1.难在“早”。现在互联网上网站多、信息量大、传播平台丰富,如何尽快尽早发现负面信息一直是困扰互联网信息监控工作的重要难题。2.难在“准”。有些事情是可以预知会有网民在网上反映,但难以准确找到,一些网民通过图片或在关键字中加入特殊符号等方法逃避搜索引擎的过滤。3.难在“快”。许多重大事情在发生后几分钟就会在网上出现,而此时可能相关信息还没有报送到有关部门,特别发生在公共场所和公众关注的地方的案事件。比如本市曾发生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网民先将事故现场上网,而后才报警。4.难在“选”。互联网上各类负面信息很多,有大有小

13、,如何选择可能会引发负面舆情的信息报送给上级机关部门,也是难题。(二)准确研判难。对报送的网络反腐舆情进行有效研判,对可能存在的炒作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提出合理处置对策建议,这也是应对困难之一。1.判断有没有炒作难。有些事情只是网民通过网络反映现实问题,有些则可能背后有力量在炒作,甚至给政府施压,判断负面信息背后有没有黑手比较困难。2.判断会不会炒热难。并不是所有负面信息都会引发关注,成为网络热点,每个负面信息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情况,会不会炒成网上热点,形成负面舆情是较难判断或预见的,有的内容甚至在网上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被炒热。3.判断影响范围难。网上的一条信息能够在多大范围内产生负面影响

14、是不大可能控的,故无法判定影响范围。4.判断要不要处置难。有的负面内容并不一定需要处置引导,或者说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处置就可以了,不需要过问,而有的则需要及时处置,很难判断冷处理之后会不会因为偶然的原因再度被炒。5.判断能不能处置难。采取何种方法处置负面信息,能不能控制住负面舆情的传播,如何处置,特别是发布在异地的网站论坛、微博的负面信息有没有可能进行处置,进行处置会不会帮助炒热等,这些都是比较难以判定的。(三)妥善处置难。网络反腐舆情发生后如何将影响缩至最小,采取何种应对措施,确实比较困难。1.难在缺乏处置意识。许多部门领导,一厢情愿地认为负面信息可以一删了之,可以通过两台一报予以平息

15、,缺少如何应对处置的正确认识,也有的领导害怕网络舆情,错误认为上了网就无法处置、听之任之。2.难在缺乏处置队伍。全市虽建立了网络宣传志愿者(网评员)队伍,但多数缺乏上网经验,无法使用网言网语开展对负面舆情的正面引导,多数单位没有建立自己的网评员队伍,在网络上没有自己的“意见领袖”。3.难在缺乏处置机制。互联网负面舆情涉及到当事部门、新闻宣传、文广部门、网络管理、公共安全等多个部门,有的甚至牵连到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目前未能统一扎口管理,缺乏处置机制,现有的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没有明确的对负面舆情处理预案,许多部门网络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有名无实。4.难在缺乏处置手段。对网络负面舆情,有的只是被动应

16、对,本地的可以删帖封堵,异地则束手无策,缺少有效的处置办法,不敢积极回应、不能及时回应、不能主动发声、不会开帖引导。5.难在提升处置速度。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通常鼠标一点,通达全球,特别是微博的推送机制,信息上网会立即推送给所有关注的人。因此,提升处置速度极为重要,但现有的响应机制从信息发现上报、研判到决定处置,通常需要数个小时,压缩这个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在现有机制下还比较困难。(四)有效引导难。网络反腐舆情发生后,通过封堵进行处置是不太容易的,也是不可取的,及时进行核查、积极开展网络评论和正面引导是正确的应对方法,但在引导工作上也有困难。1.启动引导机制难。具体而言,由谁按照负面舆情的应对处置预案启动网络评论和舆情引导机制,何时需要组织网络志愿者和网评员开展正面引导。2.确定引导口径难。根据负面舆情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引导口径,然后在网上发布引导,但由于对舆情的了解程度、社会影响、网络认识等方面存在不同认知,哪些内容可以作为引导口径,难以确定。3.评价引导效果难。对网络评论和舆情引导缺乏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