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38706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构成入门点的构成形式AKI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线的构成形式AKI线是点移动的轨迹(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

2、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5)立体化的线(6)不规则的线面的构成形式 AKI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3)徒手的面(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单形的构成 AKI(1) 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2)分割所

3、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 (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到构成设计中去)平面构成的形式AKI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

4、本形)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形的大小、方向渐变 形状的渐变 疏密的渐变 虚实的渐变 色彩的渐变 平面构成的形式(二)AKI5.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格6.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

5、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7.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8.分割构成形式 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9.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蜡色法撕贴法 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盐与水色法浅议平面构成与图案http:/2006-03

6、-03 10:03:55来源: 美术家网网友评论0条 论坛艺术设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当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作为设计艺术基础的平面构成与传统基础图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基础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 平面构成一词的出现及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引进,的确是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里程碑。平面构成是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已为当今社会各个艺术、设计门类所应用,平面构成与其他应用设计的学科一样,都是为了完善与创造更赋予现代感的设计理论和表现形式。平面构成以一个全新的造型观念,给我们的艺术设计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高科技

7、的融入,大大的拓展了设计艺术的视觉审美领域,丰富了设计的思维及表现手段。相对于传统的基础图案不光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曾有一时,大有取代传统基础图案之势,传统基础图案岌岌可危,的确,平面构成的出现也不得不让我们对固守已久的传统进行反思。平面构成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带来新鲜的观念要素,并且它已成功应用于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不能不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必经的途径。新生事物总是蕴藏强大的生命力的,但传统的东西也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的认识和观念也经历几波几折,从基础图案课程在课题上悄然隐退,到重新回到课堂,又经历不断改革调整,逐渐打破设计

8、基础课程的传统的模式,一改以往较单一封闭为现在多元而开放的局面。在基础图案课程与平面构成并存的基础上,结合各方面实际,许多院校都开设了由图案课程延伸开来的如:黑白图案、装饰图案、装饰画、图形创意等等系列课程。实践结果证明,平面构成和图案(这里的图案涵盖了上面所述的非平面构成的系列课程)各具优势,它们具共性之处又相互区别。因各自优势的特点而不能相互取代,因而也就有了共存的基础。从教学结果的终端,受教育者学生来看,经历构成和图案等系列课程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学习,可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训练多种思维方法,拓展创作视野和创作手法,更好的服务社会。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其含义是指将不

9、同或相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构成对象的主要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几何形态和抽象形态。并赋予其视觉化的、力学化的观念。平面构成探讨的是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其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浙变、变异、对比、集结、发射、特异、空间与矛盾空间、分割、肌理及错视等等。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建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人们更为关注事物内部的结构,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也影响了造型艺术规律的发展。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可见到其影子。如立体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他们都主张放弃传统的写实,以抽象的形式表现

10、,到后来的德国包毫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构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视觉传递等等领域。传统的图案造型艺术,从其含义及其特征看,引用我国工艺美术家雷圭元的解释“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统称”。狭义的讲,图案也可称为装饰纹样。可见图案与平面构成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平面构成完全摒弃实用性目的,

11、如功能、材料、工艺等等因素,形态相对也就离具象较远,而塑造纯粹形式感的视觉画面。而图案则一开始既与实用功能挂钩。在艺术表现上相对有一定的制约性。平面构成是高科技的产物,其涉及的知识结构方面,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开放而多元,尤其在素材方面,涉及广阔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传统图案相对封闭,内容到形式均有一定制约性。虽然也讲究形式感,具有一定的抽象因素,但却是建立在具象基础之上的。其具体、生动、感人的特征使之独具魅力。基于以上认识,从视觉心理上看,平面构成与图案也就形成了在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感知及情感体验上之不同。心理学家认为,艺术家在创作的思维过程中,始终体验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美感。平面构成以其特有的视觉

12、形态和构成方式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视觉美感。其形态的抽象性特征和产生不同视觉引导作用的构成形式,组成严谨而赋有节奏律动之感的画面,营造一种秩序之美,理性之美,抽象之美。如平面构成中的重复、近似构成形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秩序,而渐变、发射、对比、空间等构成形式则常表现出一种炫目的视幻美感。平面构成的创作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的是一种理性的情感体验。图案的相对制约性,使其题材相对具象,形式规范,但这种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抽象,展现的却是一种生动的感性之美。不言而喻,图案的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带有明显的感性特征的。概说:“平面构成”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它是探讨和研究平面设计中基本要素的构成,

13、形成规律以及应用等问题, 是二维空间的构成。 在现代社会中,“平面构成”已成为学习艺术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 是将现有自然形态中的点、线、面等抽象符号元素用艺术的审美法则,把它进行归纳和演义,在二维的平面内, 按照一定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重组,在设计构成的理念中达到新的理想形态。 “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运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在实践中被认为是一种开拓抽象思维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我国在改革开放后, 八十年初由广州美术学院幸泉华教授介绍到我国随后在中国的美术设计院校,引发了一场教学革命,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

14、构成”被誉为三大构成课,侧重面有所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 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反映时代审美的新理想。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课程,现在已经在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璜设计、 服装设计、 包装设计等所有的视觉设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该课程主要强调点、线、面单纯的艺术训练, 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 强调形态元素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 推移的同时,用图形设计的形式,给人们视觉美感, 用形象符号元素的叠加,减少, 造成严谨又无穷率动变化的构图, 扩大了传统图案的表现手段和领域, 极大丰富了现

15、代图形艺术, 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平 面 构 成 平面构成是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系为全系环艺、装潢、美术等各专业共计16个班开设 的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设计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从构成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平面构成 的基础理论。了解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 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的设计语 言,也就是掌握设计方法和程序,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赋予了高起点、高境界。纵观平面构成所含的内容可知,该课程的内容非常之抽象,概念定义多,应用的形式变化 多样,由于该课程具有上述特点,加之同一构成形式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变化,如同万花筒一般, 因此学生感到难学,以往采用的教材多为本科高自考教程,对高职高专院校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