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08powerpoint制作与应用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35972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08powerpoint制作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践08powerpoint制作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践08powerpoint制作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践08powerpoint制作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践08powerpoint制作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践08powerpoint制作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08powerpoint制作与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8 PowerPoint制作与应用5实践8PowerPoint一般制作实践8的目的是:1) 熟悉多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与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2) 熟悉演示文稿的操作和应用技巧,掌握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的基本应用能力。需要准备一台安装有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软件的计算机。8.1 PowerPoint快速测试下面是一些快速测试题,请通过完成这些测试题目,检查自己是否理解了课程的内容。1) 具备多媒体功能的计算机应该包含_,通过它可以连接扬声器、耳机和麦克风等设备。 2) 由于个人计算机存在着存储容量和处理速度的限制,_视频通常出现在小窗口中,而不

2、是填充整个屏幕。3) 多媒体是许多技术诸如文本、照片图片、语音、音乐、动画序列和视频的混合物。对不对?( )4) DVD驱动器能够像使用DVD样使用CD-ROM。对不对?( )5) PowerPoint幻灯片上使用的标题、文字、图片、图表和表格等,通称为_,可以对它们进行移动、复制、删除等操作。6) 对幻灯片打包的主要目的是_。7) 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是 ( ) 。a. 创建演示文稿b. 播放演示文稿c. 创建并播放演示文稿d. 创建并播放电子表格8) PowerPoint提供的幻灯片版式设计主要是为幻灯片设置 ( ) 。a. 背景图案b. 对象的种类和其间相互位置c. 对象的颜色

3、d. 动画效果9) PowerPoint的超链接可以使幻灯片播放时自由跳转到 ( ) 。a. 某个Web页面b. 演示文稿中某一指定的幻灯片c. 某个Office文档或文件d. 以上可以10) 关于幻灯片母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幻灯片母版不能进行编辑b. 只能编辑文本的字形、字号,不能插入其它对象 (如图片、图表等) 。c. 演示文稿中所有的幻灯片的设计必须基于母版的设计,不能有其它版式和模板d. 演示文稿中所有的幻灯片的设计可以基于母版的设计。8.2 阅读分析请阅读:艺术学生与科学学生下面,我们从学习艺术的学生和学习科学的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学习艺术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和创

4、造能力,这同艺术和艺术设计这个专业的特点和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艺术和艺术设计强调的是个性、创新和与众不同,它既不能重复他人又不能重复自己。然而,不重复他人也许还比较容易做到,要想做到不重复自己却很难。于是,艺术设计的教学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创新,每一个单元的课程、每一个作业都要创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教学过程,也是学习艺术的困难所在。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较强,具有以创新为荣,以重复和模仿为耻的精神。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理工科的学生考入大学的时候,学生是千姿百态的,而从学校毕业时却是整齐划一的 (缺乏独创精神) ;而艺术院校的学生考入院校的时候是整齐划一的

5、(必须经过同一模式的统一考试) ,而毕业时却是千姿百态的 (创造精神较强) 。”这句话比较形象地概括了这两类学校学生的基本特点和状况。然而,艺术院校学生的优点有时却正是他们的缺点,即艺术院校的学生个性太强,使得他们比较难于融入一个集体,团体意识和承受批评的能力较差,许多毕业生最后都变成“个体户”。这是艺术院校学生培养的一个误区,也是今后艺术和艺术设计院校在学生培养环节中应该加以调整的地方。而理工科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要求是严密的、准确的,1+2既不能等于6,也不能等于2,只能等于3,也许就是这样的理性导致学生严密和机械有余,而创新和想象力不足,这是工科学生应该加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学科方面

6、应该找到一个科学和艺术的契合点,在教育方面也应该为理工科学生和艺术学生之间找到一个交叉点,那么数字艺术设计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十分合适的点。如今,在数字艺术设计领域工作的人员中,学习艺术设计的仅占很小一部分,而大量的是学习计算机的理工科学生,特别是在一些新兴的领域,例如网页设计、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视频艺术、界面设计等更是如此。这一现实导致两个问题或者事实的产生:其一,这些新兴艺术领域的艺术效果欠佳;其二,尽管效果欠佳,但实践证明,学习理工科的人同样可以介入视觉艺术设计领域。其实,每个人在幼年时都具有绘画的素质。每个人在童年都有个“涂鸦期”。原因是婴幼儿时段人的大脑发育的速度特别快,其通过视觉接受

7、信息的量已经远远大于其用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时的孩子们为了表述自己的感受,只好通过绘画来实现。所以,每个孩童都是画家。此后的时间,有的孩子继续喜欢绘画,家长又没有阻拦且培养其绘画兴趣,后来成为艺术工作者;而更多一部分人,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就不再继续绘画了,或者家长从中阻拦而无法继续画下去,因而走上了其他学科和专业的路程。但是如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样,创造美的潜在能力可谓人人具备。未来教育将从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的、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分析和综合不仅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具体方法,而且是具有历史时代性的思维方式。近代以来,生产分工的发达、社会组织的科学化和知识内容的学科

8、分化,表明人类的认识和思维进入了以分析方法为主的时代。与此相呼应的是,教育与教学建立了学科课程和分科教学制度,教学中重视分析方法的传授,分析思维的训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亦即现代教育开始具有分析思维的特征。应当承认,分析性思维及方法对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正是这种思维及方法的成熟和发达,使自然科学知识从古代哲学中分化出来,同时也使教育走出古代历史,进入现代发展阶段。但是必须看到,知识越来越被分割成毫无意义的、互不关联的单元,我们的教育体系深受其害,教育所培养出的人往往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甚至造成人的畸形发展。展望未来,教育必将走向综合的时代,教育必将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

9、方法和系统的课程去培养全面而完整的人才。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而建立的。资料来源:林华,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有删改。请分析:1) 在培养特点上,艺术学生和科学学生的主要差别是什么?这个差别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差别是否需要弥合?如果需要,则应该如何弥合?_2) 从以上的阅读分析中,你还能得到什么启发?请简述之。_8.3 PowerPoint作品欣赏与分析新加坡的多元化民族(见实验素材) 是新加坡的廖秋燕同学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进修时创作的PowerPoint多媒体作品,作品篇幅不大 (18页PPT幻灯片) ,但内容丰富,表现生动。从颇具代表性的语言、音乐

10、、风俗、服饰和饮食等方面分别介绍了由华人、印度人、马来人和其他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社会。下面,我们从内容组织、多媒体处理等方面来学习和欣赏PPT作品“新加坡的多元化民族”。(1) 内容组织作品的全部18页幻灯片分成以下各部分:1) 封面:第1页。2) 引言:第2页。新加坡民族的基本组成。3) 华人:第3 6页。4) 印度人:第7 10页。5) 马来人:第11 14页。6) 其他民族:第15 17页。7) 结束页:第18页。(2) 内容链接启动PowerPoint软件,运行该作品,点击至第2页,这一页实际上是一个主菜单。1) 幻灯片左侧的5个图标中,有4个图标可以分别链接到作品对应的各个部分。除了第

11、一张封面幻灯片外,其余各张幻灯片均有此功能。2) 第2页幻灯片右上方的图标设置了至结束页的超链接。请分析: 各张幻灯片左侧的图标是用来实现链接还是仅用于提示?_ 如何实现图标上蒙罩的虚化功能 (对象的半透明) ?_ 如何设置超链接功能?_3) 请在PowerPoint的“幻灯片浏览”视图中观看第2、6、10、14、17页。步骤1:打开幻灯片文件“新加坡的多元化民族”。步骤2:单击PowerPoint屏幕左下角的“幻灯片浏览视图”按钮,在排列的幻灯片中单击上述幻灯片之一,再在“幻灯片浏览”工具栏中单击“切换”按钮。步骤3:在屏幕右侧出现的“幻灯片切换”窗格中,你会发现“换片方式”栏的“单击鼠标时

12、”项没有被选中。请分析,此项设置的意义何在?_(3) 内容特点请观察分析,作品“新加坡的多元化民族”是通过哪些内容来表现各民族的不同特点的。_(4) 声音效果的处理在幻灯片第3、7、11、15页中,你会发现其中加入了音乐对象。步骤1:打开幻灯片文件“新加坡的多元化民族”。步骤2:以“普通视图”方式显示第3张幻灯片 (以此为例) ,以右键单击该幻灯片中的声音对象 (喇叭图标) ,单击快捷菜单中的“编辑声音对象”命令,屏幕显示“声音选项”对话框。可以通过“声音选项”对话框来了解声音的有关信息。注意到,以插入方式加入的声音文件 (一般适用于 MP3和MID文件) 需要保持该文件所处的存储位置。步骤3:返回幻灯片,如果在编辑状态双击该声音图标不能正常播放,则通常是因为文件查找路径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