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景区讲解词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30161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红袍景区讲解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红袍景区讲解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红袍景区讲解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红袍景区讲解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红袍景区讲解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红袍景区讲解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红袍景区讲解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红袍景区讲解词亲爱的游客,您好!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武夷山之旅的大红袍景区。在这条游览线路上,您将会看到世界奇迹大红袍和武夷山第一大佛寺天心永乐禅寺;走在崎岖的小路上,四周秀美的景色将会令您如痴如醉,留连忘返;意味隽永的摩崖石刻、绵香醇厚的茶文化和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若细细品味,画境、意境相谐趣,您将会感到情景交融,妙趣横生。这是一条生态之旅、茶叶之旅,亦是文化之旅。古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石刻,历代高僧在此驻足,当代游人在此忘返。 进入大红袍景区后,您会发现路边郁郁葱葱的茶树,因山形地势种植,规整而又不缺乏错落,和丹山碧水相融合,独特而又不缺乏韵味。武夷山有“十大怪”,其中一怪就是“家家都有茶叶卖

2、”,武夷山童叟皆通茶道,一提到茶,他们便如数家珍,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路已经成为武夷山旅游的经典线路。岩茶介绍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这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当年在武夷山品珍茗时的诗句。迷人的武夷山,四野茶香飘洒,处处香茶醉人。来到武夷山游览的人们总想目睹九龙窠的大红袍和九曲溪畔的片片茶园。武夷山志记载:“茶之产不一,崇、建、延、泉随地皆产,惟武夷为最”,武夷山脉绵延500多公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这里海拔大都几百米,峰峦起伏,计有36峰,99岩。山坡上茶园层层叠叠,苍翠欲滴。溪涧两旁,一丛丛茶树给优美的武夷山披上了绿装。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名茶”,武夷岩茶就是武夷

3、山水孕育出的上等佳茗。武夷岩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悠久而又辉煌。武夷茶在南北朝时,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馈赠佳品,宋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茶叶成为“一家一日不可无”的寻常饮品。至元代,朝廷就于九曲溪之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据史料记载:元世祖至元年间,浙江行省平章高兴路过武夷山,品过当时叫“石乳”的岩茶之后,顿觉清香甘美,纯正无比,高兴当即改变行程,雇请山人采集数斤,交人焙制后贡献朝廷,深得皇室赞赏。元大德年间,高兴的儿子高久住任邵武路总管,就近到武夷山督制贡茶。大德六年(即1302年),朝廷下旨命高久住在武夷山设立皇家焙茶局,专门为皇室培植茶树、焙制贡茶,地点就是

4、您现在看到的“御茶园”遗址。当年的“御茶园”完全按照皇家贡品制作场地的模式设计和构建,主要的建筑有仁凤门、拜发堂、清神堂、思敬堂、焙芳堂、宴嘉亭,还有通仙井、喊山台等,建筑巍峨华丽,雄浑壮观。每年惊蛰,历任崇安县令都要到“喊山台”上祭拜山神,祈求山神保佑岩茶丰收。据说有位县令忘记了祭拜山神的时刻,被皇帝降罪,落了个削职回家吃老米的下场,稀里糊涂地丢掉了前程,足见当年朝廷对武夷岩茶的重视。武夷岩茶成为元、明两代的贡品,前后经历二百五十余年。为什么皇室会长期对武夷岩茶情有独钟呢?原来武夷岩茶确实有它的独特之处:武夷山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适于茶树的生长。这里山势东西走向,岩峰耸立,峡谷深邃,日照时间比平

5、地短,而且夏无酷热,冬无严寒,云雾萦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岩层分化,土壤松软,腐植质含量丰富;雨量充沛,雨水顺着岩体缓缓流过,携带着丰富的矿物质,长期滋润着这里的茶树;优质的茶叶还得益于精湛的制茶工艺。武夷山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制茶工艺。岩茶加工非常精致,要经过采、晒、捻、焙、剔等繁多工序,这些工序要掌握到好处,不允许有丝毫马虎。经过茶农精心制作的武夷岩茶因此也就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远道而来的朋友,到了武夷山,可别忘了品尝一下这当年就美其名曰“石乳”的贡茶呵。 武夷岩茶成为元、明两代皇室的贡茶,代表着武夷岩茶的鼎盛与辉煌,也带动了武夷山茶业经济的繁荣。清末民初的时候

6、,武夷岩茶已经远销东南亚和欧洲,蜚声四海,名扬天下了。 关于武夷岩茶的品质特点,评述颇多。不少资深评茶专家认为上等的岩茶贵在具有天然真味,即岩茶特有的韵味,也叫做“岩韵”。这种说法,似乎玄妙莫测,但并非故弄玄虚。一则由于武夷岩茶生长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环境之中,叶内所含矿物质丰富;二则武夷岩茶的采制技术精湛,能把它的独特的岩骨花香释放出来,所以它的成茶风格奇特,韵味无穷。清代梁章钜的归田琐记中,把武夷岩茶的风韵归纳为“香、清、甘、活”四字。武夷岩茶“岩韵”,出于天然,清长而悠远。连饮数杯后,仍觉口有余香,舌有余甘,心旷神怡,妙不可言。因此有人说:“一般乌龙茶是小家碧玉,而武夷岩茶却是大家

7、闺秀。” 武夷岩茶,乃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产自武夷山独特的优良生态环境,素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之赞誉。武夷岩茶属全国六大茶类(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之一的青茶类,俗称“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具有“三红七绿”(三分红边,七分绿)特点,经过焙火后绿腹红镶边的特点明显。岩茶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茶类,温性,既有绿茶的清香,也有红茶的醇厚,对人体多有裨益,如生津止渴、利尿解毒、提神醒酒、清心明目、降血糖、降血压、增强微血管的弹性,亦可防癌、美容等。 武夷岩茶,向以“岩骨花香”之韵饮誉中外,而且,岩茶之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本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肉桂,乃岩茶中的后起之秀。19

8、82年以来,经国家农业部、商业部评比,已连续五次获得国家级名茶光荣称号。1992年首届,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均荣获金奖。还有岩茶中的其他珍贵品种,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等,它们也各具风韵。晚甘侯石刻群 亲爱的游客,在这片开阔的地带,您会发现一大片摩崖石刻,其中就有刚才提到的“晚甘侯”三个大字。武夷岩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元和年间,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贵人时的一封信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待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指的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孙樵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武夷岩茶喻为“晚甘侯”。“晚甘”

9、有花香浓馥,美味无穷之意,“侯”乃尊称。从此“晚甘侯”是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是宋代范仲淹所写斗茶歌的前四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给予武夷岩茶极高的赞誉。而且“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现在已广为流传,成为武夷岩茶的宣传语了。在这片崖壁上留下的都是明清时赞美武夷岩茶的诗句。名丛园 循径前行,您已到达名丛园。您所看到三片巨大的人工雕刻的茶叶片,是武夷岩茶采摘的标准叶形,俗称“两叶抱一芽”,旁边这块石碑上刻有武夷岩茶的一些名丛。这些名丛茶树多植于环境优美、位置奇特之处,臻山川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成品茶香味超群,被视为真

10、正优质武夷岩茶的标志。在武夷山,茶树的命名颇有讲究,如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有:不覭天、半天腰等;以茶树形命名的有:醉海棠、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有:瓜子金、金柳条等。岩茶的分类是根据品种、地域而定的。先有岩茶、洲茶之分,后有小种、奇种之分。还有按季节之分为春、夏、秋茶。现在大都以茶树来命名,采于什么茶树之上,就叫什么茶。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名丛数以千计,比较著名的有水仙、乌龙、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肉桂、奇种、铁罗汉、金锁匙,无怪乎前人高度赞誉武夷岩茶,在崖壁上挥毫吟诵武夷岩茶。晚甘亭、不覭天 继续往前走,经过马齿桥,顺着这错落有致的石阶前进,这里壁立千仞,岩谷深邃,涧水清澈,鱼翔浅底,草

11、木皆绿,您也许被四周的景色所陶醉,遗忘了四周的茶树。您继续前行,在途经晚甘亭这一处绝佳的乘凉地,对面有几株茶树因生长在崖壁下,常年日照短,所以称为“不覭天”。大红袍 游客朋友,您现在的所在地是大红袍的生长地: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嶙峋的山峰,因九条龙居此而得名。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是“茶的王国”。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有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几丛茶树,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茶树。大红袍之所以能够获得茶中之王的誉称,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首先,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

12、水自罅滴落,而随水流落的还有苔藓等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其次,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长,气温变化不大。自然条件是促成名茶的客观条件,而精湛的加工工艺和茶农平时的精心管理,以及茶师独特的采摘技术,使大红袍更具天然真味和岩骨花香。如此复杂而严格的操作规程,不知出自多少代茶师的经验积累。如此精细而又严密的技术要求反映了武夷山人民对稀有物种无限珍惜。难怪古代武夷山寺庙采制“大红袍”时,僧侣们还要焚香沐手,设坛诵经,唯恐稍有不恭,失去茶中的精灵和岩韵。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精湛独到的制茶工艺使“大红袍”成为“茶中之王”。经茶师评定,大红袍冲至九次,尚不脱花香之真味,而其它名茶,冲至七次,味就极淡。

13、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天心庙的老方丈,用生长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举子的病,后来举子得中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也有的说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终日肚疼腹胀,卧病不起,请遍天下的名医,用尽了灵丹妙药,都不见效。后来天心庙的老方丈敬献九龙窠神茶一盒,病不治自愈。皇帝便命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龙窠谢恩。大臣到后,便将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并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大红袍母树仅有六株,来武夷山的旅游者,无不想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今天,大红袍已成为价比黄金的稀世珍茗。20

14、05年4月17日,在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文化节暨大红袍极品拍卖会上,被誉为“岩茶之王”的珍品大红袍母树茶叶,拍出了惊人价格,20克以20.8万元的天价拍出。游客朋友,大红袍为什么如此珍贵呢?一方面它有较长的树龄,奇特的生长环境和神话般的传说。另一方面,精细的制作工艺,稀少的产量,再加上作为贡品的专利限制。这必然增加大红袍的神秘色彩,提高它的品位和名声。2006年大红袍在全国茶类中唯一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大红袍”母树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1亿元人民币。鉴于“大红袍”母树的稀世珍贵,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加强对母茶树的保养,对六株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留养”

15、,希望保证其能够“延年益寿”。但是,游客朋友,武夷山的大红袍现在决不仅仅是这六株母树,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红袍无性繁殖成功,经福建省科技厅鉴定可大批量种植和生产,因此,现在的大红袍种植面积已很大,据武夷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大红袍茶树的种植面积已达万余亩。“克隆”成功的大红袍茶,不仅保持了大红袍母本的独特岩韵,而且综合发挥了岩茶的所有优点。同一泡茶,起始是奇妙的焦香味,随后便出现浓郁的桂皮香,三、四泡之后,香气转化成细锐清幽的兰花或水仙花香。泡至六道之后,茶汤仍保持醇滑甘鲜,令人回味长久。一边品饮大红袍,一边谈古说今。日月如梭,多少辉煌一时的英雄豪杰,灰飞烟灭;光阴似箭,无数不可一世的王

16、公贵族,落花流水;只有武夷山水茶,万古千载香醇美。这,或许就是大红袍给人带来的愉悦与享受吧! 游客朋友,大红袍已入驻北京,开始在首都显示它无穷的魅力。2006年10月3日至8日,武夷山在北京举办了大红袍活动周,大红袍先后走进钓鱼台、马连道、老舍茶馆、王府井,21日至25日,大红袍又走进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并将敬献给北京奥运会我国首枚金牌获得者。大红袍神秘的色彩、丰厚的文化底蕴冲击着人们的视线,昭示着它辉煌的未来。 “武夷自古多诗话,最美一幅茶山春”,勤劳、朴实、好客的武夷山人民采下片片香茶,捧出点点真情,融进了三月春雨,为四方宾客奉上了芳香四溢的武夷佳茗。流连武夷山,处处品珍茗,日日茶醉人。游客朋友,当您畅游大红袍景区,感慨武夷叠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