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活”我的幸福我做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90831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生活”我的幸福我做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生活”我的幸福我做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生活”我的幸福我做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生活”我的幸福我做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生活”我的幸福我做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生活”我的幸福我做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生活”我的幸福我做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生活” 我的幸福我做主 如果可以,我宁愿有一座乡下的房子,房前种满花草,依山傍水闲庭信步。什么是小生活?小生活是跟大生活相对应的,就是一个小念头、小个性、小情趣、小追求小成本的生活、小小的快乐、小小的心愿,经常能为一件小事而开颜。如今的中国是个大时代:读书要念北大清华、工作要赚大钱、房子要大房子好地段且不管个人本领大小,都有一个大抱负。现在的孩子还有多少梦想要成为一个清洁工、教师我们早已忘记了小幸福国外人很注重小生活:有的人花很大力气,去学习诸如十四行诗或拉丁文这样既不“中用”也很少有人围观的“屠龙之技”;有的人没事就到湖边海边钓鱼,却在称重拍照留念后,将鱼全部放生。日常聊天,谈及的多半是

2、种花种菜、看球烹饪之类的闲话,不似国人要么高谈阔论全球大事,要么津津乐道股票经、升职术。其实,除去美国、日本等个别特例,大多数国家(不论富如北欧或穷似西非)的人对升官发财看得很淡,钱多不见得奢靡,钱少也没整天挂着张人见人怜的脸。许多人追求的正是这种个性化的生活:婚礼不必很奢华,但一定要与众不同;房屋未必要大,花园里未必要种名花,但一定要体现出主人的别具匠心。许多人花大力气自己酿酒、磨咖啡、种菜,自己制作蛋糕、花瓶和茶盘。尽管他们收获的作品,未必比买来的更好,但一定是只属于“小我”的。要说中国人死板、务实,缺乏小生活的传统和情趣,怕是大不尽然的。从2000多年前起,中国人就琢磨出许许多多的“小生

3、活”情调:什么联诗斗句、曲水流觞、风筝秋千、采莲放歌。可是到了当代,大生活的压迫感,让中国人骨子里对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被无可奈何地抛在脑后。昔日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被紧张的都市型步伐所替代。许多当代中国人每天匆匆奔忙,连同赶路,要花十多个钟头在工作上,回到家里,要操劳家务,要休息调整,还要“充电”以免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快节奏下,小生活被无情碾压成碎片,而这些徒具其表的碎片即使被拾起,也往往要么被当作“我是成功者”的点缀饰品,要么被用作增强经营大生活能力的“辅助技能”。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小生活的遗失,是社会对幸福感的认同方式的改变。目前社会所认同的幸福感,决定了现在人们都开始追求大生活,人们不

4、再认为走街串巷地吆喝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人们也不再认同当清洁工或者教师可以得到幸福感。也许小生活本也是很多人的目标。只是,太多人怕社会说“你是因为适应不了社会竞争,被淘汰了,才去小生活的”,所以才被迫要努力一把。于是,在“想让世界适应你,就得先让自己适应世界”的格言指引下,咬牙切齿地抑制个性,以图尽快融入“主流”,成为梦寐以求的成功者。结果,当世界终于接受了你、适应了你,你却已身心疲惫麻木,个性的光华磨灭殆尽,小生活也在不经意间悄然擦肩而过。由此可以看出,改变当前的这种大生活的根本方式,在于引导当前的社会重新找回对于多种幸福感的认同;在于让社会中的人看到,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是幸福的。

5、做工人可以是幸福的,做清洁工也可以是幸福的。要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是,要给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色以足够的尊重,要让所有人都认识到社会中每一个角色的重要性。这种尊重与重要性,是要在精神与物质上同时体现的。另外,对于个体来说,如果自己的生活方式被所谓的社会认同感撕裂得支离破碎,那么,这种生活又有何意义呢?真正的幸福,是自己给予自己的,被社会左右,得到的幸福只会是空壳。小生活的缺乏,还和大生活息息相关。在许多国家,一些著名品牌出自很小的企业,许多百年老店一直保持着昔日的小规模;很多中小城市恪守定位,并不去跟风赶场,做“国际化大都市”的梦。尽管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很多人就是乐意做一名优秀

6、的小角色并乐此不疲。别人有钱我有闲,在不少人看来同样是一种财富和乐趣。应该说,这种豁达和从容,是小生活色彩斑斓的基础。然而,大生活的豁达从容,并非仅靠自身努力就能做到。在许多成熟国家,经济法规和政策向小企业倾斜,做大做强的大企业反倒会被要求承担更多的义务;在不少国家里,“小角色”可能远没有“大角色”生活富足,但在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下,他们同样不必为生计、为家庭担忧。在成熟的现代社会里,他们也无需忍受“成功人士”居高临下的不屑目光。尽管生活节奏的加快是大势所趋,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一种进步,但缺乏丰富多彩、富于个性的小生活,社会就会变得“干涩”,缺乏应有的温暖、包容和意境。生活中最开心

7、的小细节生活中总会经历大大小小许多事情,环球邮报精选了30件最开心的事,它们都是些生活琐事,也许你平时不曾注意,可一经提醒就会觉得,世界瞬间变得如此美好!1、摸摸口袋,竟然发现里面有钱。2、成功赶上将要出发的汽车或火车。3、别人为你按着电梯门的“开”键,等你进来。4、电话响了,你拿起听筒发现正是刚才在想的人。5、请别人为你挠背,他一下子挠到了最痒的部位。6、突然想起小时候最好的朋友的电话号码。7、你打算买的东西降价了。8、干净俐落地撕下有黏性的价格标签。9、衣服上弄了污渍,但轻松洗掉了。10、把手指上的刺挑出来了。11、倾听烤肉在烤架上发出“咝咝”的声音。12、一下子将废物扔进了垃圾箱,太准了

8、。13、想着今天是星期三,其实是星期五。14、和朋友一起聊明星八卦。15、把最后一块图案放进拼图里。16、从洗衣机里取出的两只袜子刚好是一双。17、想要吃的零食正好有人给买来放在自己的面前。18、收到一封信,地址是手写的。19、清空电脑的回收站。20、终于解开一个死结。21、换了张干净的新床单。22、坐飞机时,一大排座位就你一个人。23、炎热天气喝下一杯冰水。24、下雪后,第一个踩出脚印。25、吃妈妈做的炒鸡蛋。26、开了半天车,一路都是绿灯。27、需要拥抱的时候,得到一个温暖的拥抱。28、排队时,你所在的队伍最快了。29、广告时间换了频道,返回来的时候节目恰好开始。30、发现明年生日那天是星

9、期六或星期天。中国人为何缺乏“小生活”2010-08-25 05:05:00来源: 济南日报(济南)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如今的中国是个大时代:读书要念北大清华、工作要赚大钱、房子要大房子好地段且不管个人本领大小,都有一个大抱负,现在的孩子还有多少梦想要成为一个清洁工、一名教师一位80后的编辑说,她早已忘记了小幸福什么是小生活?小生活是跟大生活相对应的,就是一个小念头、小个性、小情趣、小追求小成本的生活,比如没有房没有车;小成本的生意,比如走街串巷吆喝着兜售小玩意;小成本的爱情,现在结婚都要讲究有车有房,以前的父辈哪里有这样的要求;小小的快乐,经常能为一件小事而开颜,比如突然发现口袋还有钱

10、,想买的东西正好降价;小小的心愿,恐怕现在多数人的心愿都是孩子能进好学校、买个好房子如今的中国是个大时代:读书要念北大清华、工作要赚大钱、房子要大房子好地段且不管个人本领大小,都有一个大抱负。现在的孩子还有多少梦想要成为一个清洁工、教师一位80后的编辑说,她早已忘记了小幸福。她小时候的最大愿望就是长大了能买个小卖部,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还能数着那么多的钞票,简直太完美了。她的妈妈说,她比舅舅有出息,因为舅舅的理想是当一名种菜的农民。国外人大多重视小生活国外人很注重小生活:有的人花很大力气,去学习诸如十四行诗或拉丁文这样既不“中用”也很少有人围观的“屠龙之技”;有的人没事就到湖边海边

11、钓鱼,却在称重拍照留念后,将鱼全部放生。日常聊天,谈及的多半是种花种菜、看球烹饪之类的闲话,不似国人要么高谈阔论全球大事,要么津津乐道股票经、升职术。其实,除去美国、日本等个别特例,大多数国家(不论富如北欧或穷似西非)的人对升官发财看得很淡,钱多不见得奢靡,钱少也没整天挂着张人见人怜的脸。笔者在西非贝宁时有个尼日尔籍助手,工资菲薄,却经常慷慨地请“兄弟们”聚餐,每天总乐呵呵的,比我这个“老板”还快活。到了加拿大,遇见过一位中了几百万彩票的木匠,他把大部分彩金捐给慈善部门或分给亲友,剩下的痛痛快快去外国旅游了几次,然后继续乐呵呵地当他的小木匠。在8月8日清华大学召开的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宝

12、洁亚太公关副总裁陈力就说,她十年前在英国认识一位牛津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他毕业后曾在巴克莱银行工作,如今,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了高薪职位,专做邮差,经常穿梭在英格兰的乡镇间。没有个性就没有小生活要说中国人死板、务实,缺乏小生活的传统和情趣,怕是大不尽然的。从2000多年前起,中国人就琢磨出许许多多的“小生活”情调:什么联诗斗句、曲水流觞、风筝秋千、采莲放歌。可是到了当代,大生活的压迫感,让中国人骨子里对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被无可奈何地抛在脑后。昔日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被紧张的都市型步伐所替代。许多当代中国人每天匆匆奔忙,连同赶路,要花十多个钟头在工作上,回到家里,要操劳家务,要休息调整,还

13、要“充电”以免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快节奏下,小生活被无情碾压成碎片,而这些徒具其表的碎片即使被拾起,也往往要么被当作“我是成功者”的点缀饰品,要么被用作增强经营大生活能力的“辅助技能”。个性的失去,带来小生活的遗失。在国外,许多人追求的正是这种个性化的生活:婚礼不必很奢华,但一定要与众不同;房屋未必要大,花园里未必要种名花,但一定要体现出主人的别具匠心。许多人花大力气自己酿酒、磨咖啡、种菜,自己制作蛋糕、花瓶和茶盘。尽管他们收获的作品,未必比买来的更好,但一定是只属于“小我”的。一名社科院的博士后认为,现在这个社会小生活的遗失,是社会对幸福感的认同方式的改变。目前社会所认同的幸福感,决定了现在

14、人们都开始追求大生活,人们不再认为走街串巷地吆喝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人们也不再认同当清洁工或者教师可以得到幸福感。一位外企高管告诉记者,小生活本也是很多人的目标。只是,太多人怕社会说“你是因为适应不了社会竞争,被淘汰了,才去小生活的”,所以才被迫要努力一把。于是,在“想让世界适应你,就得先让自己适应世界”的格言指引下,咬牙切齿地抑制个性,以图尽快融入“主流”,成为梦寐以求的成功者。结果,当世界终于接受了你、适应了你,你却已身心疲惫麻木,个性的光华磨灭殆尽,小生活也在不经意间悄然擦肩而过。由此可以看出,改变当前的这种大生活的根本方式,在于引导当前的社会重新找回对于多种幸福感的认同;在于让社会中的人

15、看到,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是幸福的。做工人可以是幸福的,做清洁工也可以是幸福的。要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是,要给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色以足够的尊重,要让所有人都认识到社会中每一个角色的重要性。这种尊重与重要性,是要在精神与物质上同时体现的。另外,对于个体来说,如果自己的生活方式被所谓的社会认同感撕裂得支离破碎,那么,这种生活又有何意义呢?真正的幸福,是自己给予自己的,被社会左右,得到的幸福只会是空壳。小生活的缺乏和大生活相关小生活的缺乏,还和大生活息息相关。在许多国家,一些著名品牌出自很小的企业,许多百年老店一直保持着昔日的小规模;很多中小城市恪守定位,并不去跟风赶场,做“国际化大都市”的梦。尽管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很多人就是乐意做一名优秀的小角色并乐此不疲。别人有钱我有闲,在不少人看来同样是一种财富和乐趣。应该说,这种豁达和从容,是小生活色彩斑斓的基础。然而,大生活的豁达从容,并非仅靠自身努力就能做到。在许多成熟国家,经济法规和政策向小企业倾斜,做大做强的大企业反倒会被要求承担更多的义务;在不少国家里,“小角色”可能远没有“大角色”生活富足,但在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下,他们同样不必为生计、为家庭担忧。在成熟的现代社会里,他们也无需忍受“成功人士”居高临下的不屑目光。知名学者武欣更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人遗失小生活的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