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8486968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永远的烛之武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

2、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

3、势的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左传为我们记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那就是烛之武。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培养古文句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2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3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二、作者连线鲁之君子左丘明左丘明(约前

4、502约前422),春秋时期鲁国人。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依春秋著成了编年史左传,晚年双目失明,仍发愤编修国史和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国语是现存最早的国别史。三、背景探寻秦晋合围郑国危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

5、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四、文体知识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通史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五、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2行

6、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三)一词多义1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烟涛微茫信难求迷漫而模糊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低贱,卑下2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你3图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考虑召有司案图地图而后乃今将图南

7、打算,计划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预料,料想4许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答应,听从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5以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越国以鄙远连词,表顺承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连词,表目的,来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关系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6其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还是君知其难也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他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示反问,难道(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驻军与郑人盟结盟(2)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在夜晚

8、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向东;向西(3)名词的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既东封郑以为疆界2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2)动词的使动用法若不阙秦使减少,侵损、削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亡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土地、国家,这里指郑国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薄弱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4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动词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五)文言句式1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2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3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句(六)文白对照一、合作探究1烛之武在使命面

9、前,先“辞”后“许”,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说明了郑伯作为国君具有接受规谏、勇于自责的优秀品质;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2如何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答:_答案晋侯表面上讲了一番大道理,实际上秦郑联盟,晋难以取胜。具体地说“不仁”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知”才是实质,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分析。“不武”指胜负之数,难以预料。晋的退兵,说到底,是一个“利”字起作用。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晋文公头脑清晰,判断理智。3烛之武巧退秦师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答:_答案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取得秦伯的好感。第一步,主动示弱,解除

10、秦伯的戒心;第二步,处处为秦着想;第三步,充分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离间双方。既然各国都是为了利益而来,那么烛之武便利用了这种心理,从为秦国利益着想的角度,动之以“利”,晓之以理,使趋利而来的秦师不仅“退”,而且“与郑人盟”。4这篇短文是如何运用伏笔与照应的?答:_答案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

11、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5人们在评价烛之武时,有人说他是一个“志士”,有人称赞他是一个“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个“辩士”,也有人说他具备这三种人的特点。请说出你的看法。我的观点:_观点一:他是一个志士。“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虽长期未被重用,但在大任面前,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观点二:他是一个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观点三:他是一个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本文记叙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秦君,解除郑国的危机的故事。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一、百变素材1有志不在年高烛子武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