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78375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谈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谈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谈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谈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软件二班 刘继雄摘要: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在封建帝制的统治下,总会出现一些优秀的,才华出众的人来领导历史长河中的一次次变法革命。根据我对历史文献的查询,我想讨论一下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历史贡献以及它的局限性。按照时间顺序,先来谈谈洋务运动。(一) 洋务运动:1:背景:十九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十八世纪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的好多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革,世界的科技水平始终在不断地进步,其中发起工业革命的英国更是进入了机器生产的轨道,生产水平与革命之前翻了好多倍,但是英国的国土面积有限,大量的商品被生产,但是却卖不出去,这使得机器生产

2、反而成了弊端。于是英国就盯上了海外,于是开始在海外傾销商品,中国成了英国的目标。但让英国没想到的是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对于商品的需要及其的少,反而英国需要从中国购入大量物资,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这是英国不想看到的结果。后来英国人发现向中国出口鸦片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于是开始大量的向中国傾销鸦片,大量的白银流向英国。鸦片使得中国的军队作战能力大幅下降,清政府看到了这种状况,于是命令林则徐到虎门禁烟,激起了英国的不满,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告终。2:内容:在列强的坚船利炮的逼迫下,战败的清政府在很多思想先进的大臣建议下决定进行一次改革,但是统治者在”祖宗之法不可

3、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一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革。洋务那么这一场改革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呢?当然我们不能从一方面入手,接下来我们就谈谈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和它的局限性吧。 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1) 在当时发动洋务运动的时候,世界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让世界开始向着机器化发展,不管是手工业,农业,工业,还是运输和武器,向着快速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这时的中国还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所有的用品几乎都是手工制品,费时费力。那么这一场改革使这个局面有所改变,至少在工业方面和武器制造方面有所改变。2) 这是高傲的清朝统治者第一次认识到了天朝上国的落后,开始虚心的向着西方学习技术,引进设备,并且先

4、后组建了三支强大的水军a) 1874年,李鸿章奉命建立了北洋水师,1888年编程了北洋舰队。b) 1885年清政府建立了福建水师。c) 1888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编成北洋海军时,将广东、福建、台湾、上海的军舰划归南洋大臣统辖,称南洋水师。从而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中国拥有了第一批的工业基础设备和第一批先进的军队,并且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由此我觉得洋务运动无疑是成功的。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虽然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这一切还是围绕着“祖宗之法”进行的,那么这一切的改革依然是在为封建帝制服务的,所以来说这场改革只是在军事和经济领域进行了些许的改革,而在政治上却没有任何的

5、变化,还是延续了千年的封建帝制,所以对于中国的平民阶层没有任何的改变,反而因为建设各种设备和装备军队的武器都需要话费大量的资金,而统治者的奢侈享乐使得国库空虚,这些资金就得从税收上来获取,大大加大了平民的负担,对于这一次的改革无疑是噩梦。3:结论:洋务运动能算是中国前无古人的一场变革,所以我们对它的认识不能从一方面入手,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解析。一方面,这场运动是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动摇了中国千年来的传统制度,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变革,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可惜的是洋务运动始终没有能逃过制度的束缚,没能完全放开手脚大刀阔斧的改革,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洋务运动也是失败的。(二)维新变法1背景:19世

6、纪下半叶,许多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垄断阶段开始过度。而在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过的狂潮。甲午战争失败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一步丧失的厄运。亡国灭种危急形式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2:内容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3:积极作用: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7、,思想文化有所发展,社会进步,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关键时期,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戊戌维新运动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政治方面:(1)开放言路。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

8、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2)精减机构。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3)任用新人。维新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4)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开放言路可以使政治清明,君主可以集思广益,使政治不为一人所说,为天下人的政治,促进了意识的开阔与觉醒。精简机构,将无用之臣,无用之位去掉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朝用开支,造福民众。任用新人,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潮流,可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不免于落后。民族意识的觉

9、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具体措施,戊戌维新运动颁布了这些条令,多项都直接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尤为重要。、经济建设:(1)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2)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以工商立国,发展工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10、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有利于传播较为先进的理论制度。设报刊,办民资企业,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国内国外危机重重的情况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教育改革(1)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2)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

11、程,保荐格致人才。教育是促进思想解放的重要途径,教育改革,能够促进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教育培养出新式人才,壮大了维新派变法的力量,使人的思想得到开化,思想得到启蒙,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军事方面(1)改用西洋军事训练;(2)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3)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4)筹设武备大学堂;(5)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通过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方面的变法,其主要目的是: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主张采取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地改革,兴民权、设议院,走君主立宪道路,改革内政,抵御外侮,将古老中国变成一个

12、资本主义国家。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鼓吹民权并开议院的主张,也就是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由此看来,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从政治上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

13、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破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学革命”等相继而起,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在教育方面,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由此看来,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从思想上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了

14、许多新的主张,做了大量工作。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所以说,戊戌维新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4:戊戌维新运动的局限性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了,有其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对戊戌维新运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

15、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2)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3)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

1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4)客观上,新旧力量的对比明显不利于维新派。变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来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新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当时,力量对比的天平明显地倾斜于保守派。从控制军政实权的大多数王公贵族,到军队将领和只会做八股文章的士子文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无不反对变法,从上到下构织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