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新起点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773239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站在历史新起点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站在历史新起点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站在历史新起点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站在历史新起点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站在历史新起点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站在历史新起点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站在历史新起点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站在历史新起点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家法改委西部司副司长 李应敏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对甘肃加快发展寄预了殷切希望,也反映了甘肃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这个文件是指导甘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下面受我们司长的委托,我就这个意见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关于意见的起草背景和过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到甘肃视察指导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2007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到甘肃视察工作,对加快甘

2、肃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时隔一年总书记在考察地震灾区和抗震救灾工作时,又对甘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国庆期间,温家宝总理到甘肃考察时,对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2008年10月,温家宝总理指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研究室要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考虑。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李克强副总理分别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四指导组关于给予甘肃省优惠扶植政策的建议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认真研究提出意见。大家知道,自2007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实施了支持西藏、新疆、宁夏、广西、青海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3、在重庆市直辖十周年的时候国务院也发了一个文件,但是专门针对省的意见,在西部地区这还是第一个。那么为什么要量身定做,为甘肃要制定这个意见,我们理解,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甘肃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铁路、公路枢纽和西气、西油东输的咽喉要道。狭长的河西走廊分布着陇海、兰新等四条铁路干线和国家四大主干光缆,国家四条输油管道和五条输气管道主干线都通过甘肃境内,构成了联系全国和并通向中亚、西亚交通枢纽、邮电通讯枢纽和能源运输大通道。同时,甘肃又是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周边与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等自治区接壤,是中原地区联系民族地区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西北地区民族

4、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快甘肃的发展不仅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在政治方面、在维护大局的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甘肃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肃是黄河、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原生态屏障,地理位置、生态位置极其重要。但是甘肃生态环境又十分的脆弱,大部分的地区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最少而蒸发量高,荒漠化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每年输入长江、黄河泥沙量分别占总量的十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可以说甘肃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直接关系到西北甚至全国的生态安全,甘肃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国发展的大局。三是甘肃省建设全

5、面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面比重大等特殊的困难和问题。甘肃与全国发展水平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在全国各省区市的排名都靠后,而且这些差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在全国处于后面。贫困人口还有600多万,是全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对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一个检测,甘肃省按照目前的发展到2020年尚不能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西部,同时也在甘肃,而没有

6、西部地区的小康也就不能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甘肃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四是甘肃加快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甘肃在地理区位、能源资源、产业基础和文化旅游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60多年,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十年,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上进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新时期,迈上了经济发展的新台阶,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只要甘肃能抓主机遇,乘势而上,在中央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消除平均障碍,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是有可能的。因此意见中指出的,支持甘肃经济社

7、会发展是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局,是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大局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在研究起草意见的过程中,我们有些什么样的基本思考?我们主要考虑是:一是要着眼全局、立足甘肃实际。一方面要从全国的角度谋划甘肃的战略定位,高起点的确定甘肃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要深入理解甘肃发展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关注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注意研究提出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甘肃经济振兴的重点工程、项目和政策措施,同时要认真研究“十二五”乃至2020年甘肃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

8、路。三是要科学发展、转变方式。我们所要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四是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筹考虑甘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又注意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注重改善民生、把解决扶贫问题和各族群众的生活放在重要的位置。五是要指导性和操作性并重,力争文件有利于贯彻落实,在贯彻落实中要有抓手。文件起草开始于2009年4月,即总理作了批示后,国家发改委着手进行前期工作,6月中下旬我们委托一名副主任带34个部门分成一个综合调查组,10个专题调研组到甘肃14个市州、63个县市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调研,完成了12个专题报告,在

9、此基础上,先后起草了关于“促进甘肃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和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与省有关部门反复研究修改,在征求省政府意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并且与有关部门多方、多次沟通,基本取得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了意见的送审稿。在2010年2月分正式上报国务院,今年5月2日国务院同意,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此意见。二、意见的主要内容。意见全文12000多字,除了前言和结语外,共分十章47条。第一章为总体要求,意见的总纲;第二章为空间布局,明确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从3章至第10章,共39条,明确了8个方面的重点内容。我们用以下几点贯穿、概括全文内容:一是发展思路。在指导思想中,文件

10、提出了努力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以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甘肃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二是目标。文件确定2015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特别是明确提出了甘肃缩小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的目标,如2015年甘肃城乡居民的收入要接近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贫困人口大为减少等,为甘肃进一步凝聚力量、加快发展设定了“标杆”。三是布局。提出了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明晰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为各地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解决各自重点问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方向。四是任务。确定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8项重点任务,在文件中把加强基础设施和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仍然放在优先的

11、位置,提出要加快解决瓶颈制约,夯实发展基础,构建生态屏障;文件在强调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专门针对甘肃扶贫开发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单列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一章,对两州两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制州河陇南市、定西市)、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分别提出了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在文件中把教育放在保证和改善民生的首位,要彻底改变面貌,必须从基础抓起,从教育抓起;文件把建设能源基地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两大任务,体现了对甘肃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及发展,煤电化、石油天然气化工和新任务的优势,在改革开放中,提出了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土地、矿产资源、人才开发等具有鲜明甘肃特点的改革任务。综合来看,意见最大的亮点是明

12、确了甘肃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五大战略定位,以及根据战略定位确定的五大重点发展战略,战略定位是在全面分析我国国情和甘肃省情以及发展形势,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广泛比选后慎重提出的,并且经过有关部门的深入研究讨论逐步提炼合成,凝聚了各方面真知灼见,也与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思路是一致的。同时,文件还指出了甘肃今后发展需要实施的五大战略,这五大战略定位分别是:在交通方面的定位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在生态方面的定位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产业方面的定位是提出了三大基地,即:全国重要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在文化方面的定位是中华民族重

13、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要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示范区,既是对民族共同发展的要求也是甘肃要为之努力的方向。这个我们认为是文件的核心。同时,文件提出了甘肃今后重要发展实施的五大战略,用这五大战略来统领各项重点任务。一是“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一点是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核、两翼、多组团的区域布局和发展思路体现在文件当中,也是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对甘肃提出的一个要求,有利于市州之间实现区域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意见提出了兰白核心区要率先发展,怎样率先发展?比如建设兰白银市经济圈,推进兰州新区,白银工业集中区的发展,把兰白经

14、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平庆、酒嘉两翼要加快发展,平(凉)庆(阳)煤炭、油气资源要加快开发步伐,构建酒(泉)嘉(峪关)国家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形成甘肃东西两翼齐飞的新经济增长格局。甘肃省地域狭长,从东西到南北发展差异非常大,根据祁连山生态补偿区、武威张掖、河西走廊绿色经济区、“两州两市”扶贫攻坚区,金昌、白银等为重点循环经济区和天水区域中心城市的不同特点,文件提出各组团的发展重点和政策重点。围绕这个区域发展战略,我们统筹谋划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三农”发展、改善民生、资源转化等多方面的布局建设任务。二是实施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文件提

15、出一批公路、铁路、民航、水利、城镇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已经纳入国家规划,有的正在进行前期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文件单列一条,即第14条,明确提出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怎么加大?文件提出了几个方面的途径:一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对甘肃的投入力度。二是统筹考虑甘肃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中央投资补助。三是将部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项目国债转贷资金逐步转为拨款。四是中央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以及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基层政权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免除县(市)级和甘南、临夏自治州州级配套资金。我们认为,这一条有含金量,但需要做大量

16、的工作,才能得到落实。三是实施了以节水和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保护与建设为重的原则,提出加强重点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针对祁连山冰川生态系统,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域,甘南等重要水源补给区,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这样4个不同的生态区域,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重点工程以及治理目标。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生态补偿,加大对生产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要求。今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主题体功能给予不同的支持,对于为保护环境放弃一定发展的要给予补偿。在此之前很多地方,不愿意把自己列为限制开发的地区和禁止开发区域,但事实上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域规划平衡之后,中央财政的补偿是按照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来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针对甘肃严重的缺水,也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总之,我们认为加快实施生态补偿,加大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这一条也是有含金量的。四是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战略。按照整体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