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7710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编]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编]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编]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编]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劳动 关系是社会的晴雨表、 风 向 标 ,和 谐稳 定的 劳动 关系是人民生活幸福和社会可持 续 性 发 展的基 础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介绍名誉会长:厦门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陈永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 郑东亮会 长:厦门大学公共关系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高和荣教授1、研究会的发起与组成为了促进我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水平的提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倡导成立了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研究会业务上接受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登记管理机关为厦门市民政局。 研究会主要由从事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学者、法律工作者、媒体工作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2、障工作者、工会工作者及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2、研究会目标和使命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宗旨,促进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企业和社会劳动关系创新管理和评价体系的研究,搭建劳动关系管理、职业咨询和技能培训的专业平台,全方位、多渠道的开展劳动关系管理交流与研讨,促进厦门市劳动关系和谐发展。3、研究会定位以研究和推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管理为基础,构建作为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政府劳动关系主体三方交流的平台,通过建立劳动关系管理风险预警和评价体系,提高用人单位和政府管理劳动关系的水平;通过为劳动者提供解决劳动关系纠纷法律援助,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避免 劳动关系矛盾激化,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3、。4、研究会近期工作思路1)举办公益沙龙、论坛及培训活动,为政府、工会和企业劳动关系2管理会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与学习平台,实现劳动关系管理经验和信息共享,提升政府和企业管理劳动关系能力和水平。2)加 强 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会将在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一方面,研究机构为企业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让企业了解劳动关系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为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向研究会提出研究需求,为研究会提供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经验和最佳实践,供研究者总结和提炼。3)根据政府和企业实践的需要,开展创新性研究,推动劳动关系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指导企业开

4、展劳动关系管理实践;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对政府如何引导和推进劳动关系管理提出政策建议,帮助政府制定相应的规章、标准和指南,为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4)建立劳动 关系和谐稳定和风险预警评价体系,为政府管理和评价劳动关系稳定度提供量化评价指数,为企业提供劳动关系和谐度公共信息和自身信息查询服务。5)利用本身在劳动关系管理领域的理论和管理经验,为政府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现代劳动关系管理培训课程,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劳动关系管理能力。6)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共同研究和发布厦门市、区两级(条件成熟时发布我国主要城市)年度劳动关系和谐综合指数和厦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情况报告。7)

5、研发国内首个劳动关系管理法律标准及政府对企业劳动关系风险评估和预警管理系统,为政府分级管理企业劳动关系提供必要的评价标准和数据支持。8)建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和自查自测评价系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服务,从而降低企业管理风险。9)提供有关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调查和培训服务。10)为企业职工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援助、共同关注重伤残工伤职工生存状况和假期农民工子女安全与教育问题,将研究会打造成一个爱心公益平台。3研究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一、高校和研究机构: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 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名誉主席 郑东亮研究员2、厦门大学公共关系管

6、理学院研究生导师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 会长 高和荣教授3、厦门大学公共关系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 潘颖秋副教授4、厦门大学公共关系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 杨方方副教授5、厦门大学公共关系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 漆亮亮副教授6、厦门大学公共关系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黄君洁博士7、厦门大学公共关系管理学院讲师 魏丽艳博士 8、厦门大学公共关系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聂爱霞博士9、厦门大学公共关系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邵自红博士10、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 副会长集美大学政法学院院长 杨贵华教授11、集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邓玮副教授12、集美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 巨东红副教授13、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拟聘) 蒋晓惠

7、教授14、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拟聘) 黄玉清副教授15、集美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温荣利16、集美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林丽芬17、集美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姚进忠18、集美大学概论、考研室副教授 向红博士19、厦门理工学院商学系高级讲师 姜丽二、执业律师部分:1、福建省三和律师事务所厦门分所主任 肖贞梅律师2、福建省三和律师事务所主任3、福建省理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张豪源律师4、福建省世礼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陈玲梅律师5、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 池加新律师三、企业 HRM、人社局和总工会专家(略)4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名誉主席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研究员现任人力资

8、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1984 年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中国劳动杂志社社长参加研究或主持的课题、项目包括: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研究(1993 年);中国未来 10 年(1996-2005 年)就业发展战略研究(1995 年);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及其调整问题研究(1996 年);中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合作研究(1997 年);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1997 年);江西宜丰县受益农户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农村就业促进项目组委托,1998 年);关于培训与就业关系问题研究(1998 年);甘肃省岷县市场机会调查行动研究结合中国情况考察社区培训(CBT)方法(国际劳工组织

9、中国农村就业促进项目组委托,1999 年)。长期从事劳动力市场、中国就业、劳动关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5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 高和荣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保障、社会政策主讲课程社会保障学、社会政策分析、卫生管理学学习工作经历19901994 吉林大学哲学本科,辅修金融学专业 19972000 吉林大学社会学硕士 20012004 吉林大学哲学博士(社会保障方向) 20042007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社会保障方向)主要科研项目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SH062), 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分类改革研究,经费 15 万(201

10、12013)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子课题项目(09&ZD061):普遍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基础与设计,实际到校经费 10 万(20092011)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SH066):经济发达城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研究,经费 9 万元(20072009),结题证书号(20100923) 4、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60390109):经济发达城市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建构研究,经费5 万元(20062008) 65、民政部招标项目: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经费 2.0 万元(2008 年度) 6、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E007):中西方和谐家庭模式与

11、特征研究,经费 0.4 万元(20062007) 7、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B2089):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构研究,经费 0.8 万元(20072008) 8、福建省教育厅项目(JA05117S):健全我省弱势群体医疗救助研究,经费 0.3 万元(20052006) 9、厦门市卫生局项目:厦门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评估研究,经费 3.0 万元(20062007) 10、中国社会科学院委托项目:中国特大城市社会治安研究,经费 3.0 万元 (20082009) 代表性论文1、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的构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 年第 4 期。新华文摘2009 年第 2 期全文转载 2

12、、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主题,社会科学战线2011 年第 5 期,新华文摘2011 年第 18 期全文转载 3、论社会福利分析视角的转型从政治、经济到社会,南京大学学报2009 年第 6 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0 年第 2 期全文转载 4、未富先老,中国面临三大挑战,光明日报2006 年 7 月 20 日。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人口与计划生育2006 年第 5 期全文转载 5、中国需要自己的社会保障理论,光明日报2007 年 12 月 18 日(第一作者)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研究基于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的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 年第 1 期。 7、揭开新自由主义

13、的意识形态面纱,政治学研究2011 年第 3 期 8、社会福利论坛综述,光明日报2009 年 10 月 20 日 9、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 年第 2 期。 10、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发展观的变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 年第 6 期 11、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与重构,科学社会主义2006 年第 4 期。 12、论马克思人的类中心社会发展理论,科学社会主义2007 年第 6 期。 13、底线公平理论指导民生建设和谐发展,人民论坛2009 年 10 月下 14、论社区志愿服务的建设以福建三个社区为例,福建论坛2011 年第 4 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

14、011 年第 10 期全文转载 15、社会危机事件的信任求解,江海学刊2011 年第 3 期 16、参与式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的经验与启示,湖湘论坛2011 年第 3 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1 年第 8 期全文转载 17、论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责任建设,201 年第期 专著教材1、经济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12 月,31 万字,主编 2、风险社会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 4 月,专著,32 万字 73、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学理论述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 2 月,专著 30 万字 4、越轨社会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年 2

15、 月,20 万字,主编 5、福利社会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12 月,第一章,约 3.2 万字 6、当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合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年 3 月获奖2007 年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学理论书评获厦门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8 年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获民政部优秀成果奖; 2009 年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的构建获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0 年风险社会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构获厦门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0 年福建省第六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 名誉主席 厦门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陈永红8厦门市劳动关系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潘颖秋 主要研究领域中美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及家长参与教育的比较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性及认知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大学生学习适应模式及机制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培养等.主讲课程青少年社工(本科生选修课),高级社会统计(研究生学位课) 学习工作经历1993-1997 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