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476273 上传时间:2017-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确定节句中停顿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1、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 至若 ”、“夫” 、“若夫” 、“盖”、 “然”、“则” “然则” 、“岂”、“ 岂若”、“宜”、“ 诚宜”、 “何尝” 、“其”、“至于” 等。关联词:且、虽、因、“ 惟”、 “故” 等。(需要查这些关联词语的含义)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2、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如

2、:(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2)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表猜测或推断)(3)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加强反问语气)(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表反问)(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表议论)二、起到总领性的词语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词放在句首,总领主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必须稍有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予独爱”总领后面几个分句,所以“予独爱” 后面应稍有停顿,否则就不能显示它的总领作用。三、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故天将大任于/

3、是人也。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中的“于是” ,“ 于”是介词,“给”的意思“ 是”是代词,“ 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中“可以” 是两个单音词,“可 ”是能愿动词,“可以” 的意思,“ 以”是介词,“用 来” 的意思。例中的“中间” ,“中”是“ 中间”,“间” 是“夹杂”。四、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 状语谓语” 、“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主谓间的停顿是节奏中重要的划分主谓间的停顿是节奏分。如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

4、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以:因为注:有异议(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3)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例(3 )中 “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4)永之人/争/ 奔走焉。捕蛇者说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例:(1)恐/前后受其敌。( 狼)(2)恐/托付不效。( 出师表)(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4)忘路之远近(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6)问/今是何世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例:(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出师表)(2)愿/陛下

5、托臣 /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3)叫嚣/乎东西,隳突 /乎南北。(捕蛇者说)乎:于;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4、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A、除了名词做状语外,一般情况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要用停顿永之人/争/奔走焉。“争”是“ 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B、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和主语之前稍加停顿。如:(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今/南方已定。(出师表)(3)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向:先前)(病:困苦不堪)?捕蛇者说?C、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的词或时间性的词,如“俄而、“ 先”、“ 中”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如:(1)、 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

6、核舟记)(2)、俄而 / 百千人大呼 。 (口技)(3)、先 / 天下之忧 / 而忧。 (岳阳楼记)D、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例中的“其一” 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 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 ,译为“像狗一样”;例中的“ 山”修饰中心语“行” ,“山行” 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五、文言句首中出现表假设、转折、递进等的连词,如“若” 、“而”、“虽”、“ 且”、“然” 、“然则”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如

7、: 1、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 2、而 / 山不加增 。 (愚公移山) 3、而 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4、虽 / 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三峡) 5、虽 /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口技) 6、且 / 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7、且 / 壮士 / 不死即已。 (陈涉世家) 8、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 (捕蛇者说) 9、 然则 / 何时而乐耶 ? (岳阳楼记六、“而” 字的停顿1、表示转折关系时,分两种情况:A“而” 字出现句首时,应在“而” 字后应该停顿。B“而”字出现在居中时,在转折连词前一般要稍加停顿。(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人不知/

8、而不愠?论语六则?(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殖出师表2、“而” 字若起到下列作用,就应该和后面的词语连读。“而” 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 形容词(副词)而动词 ”,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 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 动词而动词”,那么尔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 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 又”、“和” 或不译,这时“而” 后不

9、应该停顿。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 、“并且” 、“就”或不译。例:七、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 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 “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瞻余马首/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么就歪解了原意。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 可”后停顿,就改变了原意。 “问今是何世” ,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 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 两三点雨山前 ”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

10、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 三”后省略动词谓语“ 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九、“ 之”“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1、余闻之也/久矣。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 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扁鹊见蔡恒公)其中“之”是用在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也”是句中语气助词十、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

11、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例意思是“ 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 ”,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把“医之好治不病”和“ 以为功”读在一起,即“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 的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 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例五、(重庆北碚 2004 课改题)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A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C、吾/视其辙/乱,望

12、其旗 /靡,故/逐之。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这里意思是,我看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乱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们。我看和望的对象是“ 他们的车辙怎样”、“他们的旗怎样” ,“ 视其辙乱” 与“望其旗靡 ”这个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间就不能断开,所以 A、C 两项就错了。“故”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应停顿,因此 B 项才对。例六、(邵阳市 2005 年中考题)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C、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这里的“ 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 C 项错了,A 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 B 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

13、以这两项对了。D 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例七、(厦门市 2005 年中考题)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 故人至 /暮不来这里 A 项意思是 “到了日中”,“ 日中” 是中午的意思,不能分开;B 项不是“子骂父”而是“ 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应在“子” 后停顿才对;C 项“下车”与“ 拉他”两个动作间的停顿,对了; D 项是老朋友到日暮还没有来, “至暮”不能分开来,这项为错。例八、(重庆 2005 年中考题)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C、予/独爱莲/之

14、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这里“ 草木之花 ”、“出淤泥而不染” 、“花之富贵”都是完整的短语,如果读断读碎,让人不知所云,因此这里 A、C、D 三项为错。(五)表示突出强调的地方,停顿要使意思讲得通。例九、.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 分)(l)虽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里(1)项的意思是为了突出强调 “即使千里”这么大的地方也不敢换,何况才五百里,所以应在“千里”后停顿才对;(2)项意思是你/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秦王为了威吓唐雎,用 “天子之怒”来直接吓唬,那种气势、那种语气可想而知。所以在“公”后停顿一下,“ 闻”后停顿一下

15、,才能突出强调秦王那种骄横。例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这里 A 项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突出“ 年幼时”,所以在“ 年幼时”后停顿是对的;B 项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强调的是“益慕”,所以在“益慕 ”后停顿才对,再则,“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可分开,这项就错了;C项突出强调的是没有鲜嫩、好吃的肉菜,“ 无”后停顿是对的;D 项是突出光彩照人的样子,所以“ 烨然”后停顿是对的。十一、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 几处早莺/争暖树”、“ 天门中断/楚江开”。十二、骈句间停顿,四字句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根据意思“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应划分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实际上划为“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 ”根据意思“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应划分为“不以物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