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4727129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01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 2017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地理 试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A 卷【必修地理 1】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30 题, 共 60 分) 图 1 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 13 题。 1. 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2. 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A. 北京郊区B. 青藏高原C. 赤道附近D. 极圈附近 3. 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A. 太阳辐射强度B.耀斑活动周期C.大气层的厚度D.八大行星位置 太阳是对地球最重要的天体。据此完成第

2、 4 题。 4. 对上述说法解释正确的有 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均匀,维持着地表温度 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太阳活动会导致有线通讯中断 A. B. C. D. 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 310 千米,温度在 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 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 年 9 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 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读图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回答 57 题。 5. 岩石圈 A. 就是指地壳 B. 全球厚度均一 C. 包括软流层 D. 由岩石组成 6. 干热岩位于 A. 地壳 B

3、.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7. 与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优势是 A. 受气候的影响小 B. 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 C. 开发技术要求高 D. 资源分布范围更广泛 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 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读图 3“中华龙鸟化石图片” , 完成 8、9 题。 8 “火山灰”喷发过程中首先经过 A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 9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A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

4、漠 2017 年 10 月 4 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 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 37 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读图 4“大气垂直分层 示意图” ,回答 1013 题。 10. 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 太阳辐射B. 太阳活动C. 地热能D. 风能 11. 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大气层以外 12. 第 11 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 A. 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 B. 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 C. 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 D. 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 13. 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

5、能够 A. 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B.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 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表 1 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据。读图 5“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回答 1416 题。 0 表 1 日期白天最高气温天气 11 月 2 日19晴 11 月 3 日17霾-多云 11 月 4 日16霾-雨 14. 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 B. C. D. 15. 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 -地面辐射B. -大气辐射C. -太阳辐射D. -大气逆辐射 16. 与前两日相比,11 月 4 日白天最高气温较

6、低的原因是 A. 辐射减弱B. 辐射增强C. 作用增强D. 作用减弱 图 6 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回答第 17、18 题。 17. 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ABCD 18. 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巴西东北部沿海(赤道附近)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延伸 50km,每年雨季结束后的 6 月到 9 月这里都会出 现成千上万个湖泊,之后会慢慢干涸,被当地人称为“千湖沙漠” (图 7) ,图 8 为该地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 1921 题。 19. 与

7、该地沙丘地貌形成过程相似的是 ABCD 20. 图 7 中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海水B雨水C河流水D地下水 21. 从水循环环节分析,9 月之后湖泊干涸的主要是 A. 蒸发B. 蒸腾C. 地表径流D. 地下径流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读图 9“西北太 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 年) ” ,回答 2224 题。 22. 据图可知, A. 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 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 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 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23. 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

8、是 A. 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 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C. 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D. 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24. 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加强监测和预报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出行建议乘坐飞机 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农田夜间防御霜冻 A. B. C. D. 2017 年 8 月 8 日 21 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 7.0 级地震,震中 5.1 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 3827 米,此次地 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却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据此,回答 25、26 题。 25. 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 房屋抗震性能较好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9、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 A. B. C. D. 26. 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 A. 地球内部结构B. 大气物质组成 C. 水圈能量来源D. 地震发生规律 自然条件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的分布,短期内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读图 10“不同类型自 然资源的空间流动成本” ,回答 27、28 题。 27. 据图可知, A.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长期人口分布影响力度大,流动成本较高 B. 水资源可以通过水利工程进行调配,将导致人口大规模向干旱地区流动 C. 土地资源开发受地形影响,技术水平提高将吸引人口向高海拔地区流动 D. 气候资源分布有一定规律,人口

10、会长期集中分布在温暖的中低纬地区 28. 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资源C经济收入D婚姻家庭 利用手机基站定位城市不同区域的用户,并在地图上叠加用户数量信息,绘制成城市热力图,用以表示城 市人口密度的分布状况。读图 11“北京市局部地区实时城市热力图”,完成 29、30 题。 29. 此时图示区域人口集中分布在 A. 城区西南部 B. 高速公路沿线 C. 二环路以内 D. 二环路到四环路之间 30. 通过不同时段的城市热力图对比,可以推断该城市的 房屋建筑风格 人口流动方向 交通拥堵状况 人均收入水平 A. B. C. D. 二、非选择题(4 题,共 4

11、0 分) 31. 在学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时,许多学校的学生亲手制作了太阳系的模型(图 12) 。表 2 显示了“太阳 系八颗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数据”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9 分) 表 2 行星 距太阳 (万千米) 质量 (地球1) 体积 (地球1) 赤道半径 (千米) 有无光环 水星57910.050.0562440 无 金星108210.820.8566050 无 地球149601.001.006378 无 火星227940.110.153395 无 木星77833317.941316.0071400 有 土星14294095.18745.0060000 有 天王星2870

12、9914.6365.2025900 有 海王星45040017.2257.1024750 有 (1)据资料,可以描述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 (2 分) (2)利用图表资料,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存在天体”的原因。 (4 分) (3)请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评价该学生的作品,并提出修改建议。 (3 分) 32. 某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图 13) ,在教室中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实验开始前 (图 13) , 学生观察到学具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水平摆动。 实验开始后, 学生点燃蜡烛, 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逐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

13、的摆动(图 14) 。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1)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2 分) (2)依据图 13、14 及实验过程,请在图 15 中连续绘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在环节 3 中标出近地面气压 状况。 (6 分) (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 (2 分) 说明: 木盒 锡纸条 1 锡纸条 2 蜡烛 纸杯 透明水晶板 图 13 图 14 图 15 33. 图 16 所示黄土地貌分别拍摄于陕西省洛川和甘肃省榆中,表 3 是两地降水资料。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 题。 (11 分) 表 3 年降水量(mm)7、8 月降水量(m

14、m) 陕西省洛川599243 甘肃省榆中320139 (1)观察图 16,说明两地黄土地貌的共同特点有、。 (3 分) (提示:可以从 物质组成、规模、结构、成因等角度描述) (2)根据图表信息,判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说出你的证据。 (4 分) (3)图 16 乙与图 17 拍摄于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其中图 17 所示季节流水作用较(弱、强) ,原因 是。 (2 分) 窑洞是黄土地貌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向阳的缓坡上,坡下有河流,如图 18 所示。 (4)分析当地民居选址的理由。 (2 分) 图 16 甲 乙 图 17 图 18 34. 为响应“建设节水型社会”号召,北京市某学校进行了

15、“海绵校园”改造工程(图 19) 。读图文资料,回答 下列问题。 (10 分) (1)在图中标注校园内水循环环节名称。 (5 分) (2)随着“海绵校园”的建成,水循环环节中增强的有、等。 (2 分) 建设“海绵校园”还可以采取图 20 所示各种措施。 (3)请你为自己的学校选择其中一项措施,并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3 分) 图 20 人行道边沿留出缺口开挖出低洼地铺设透水方孔砖 图 19 甲 乙 丙 B 卷学期综合满分 20 分 三、选择题(5 题, 共 10 分) 为了更好理解等压面发生弯曲后,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某校同学绘制了素描图(图 21) 。读图, 回答 13 题。

16、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 A、B 两点气压值(用 P 表示)是 A. PA PBB. PA TBB. TA TB C. TA= TBD. 无法确定 3. 该图可以用来解释 A. 大气垂直分层B. 大气受热过程 C. 热力环流D. 风的形成 2017 年 11 月 16 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读图 22,回答 4、5 题。 4. 据图可知 A. 广州降温幅度最大,说明冷空气自南向北移动 B. 北京 20 日气温回升是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C. 18 日冷空气到达上海,市民应适当添加衣物 D. 此次天气过程三地均应提前做好供暖保障工作 5. 图中三个城市之间温度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冷空气来源B. 太阳辐射 C. 天气状况D. 地势高低 图 21 图 22 四、非选择题(共 10 分) 读图 23“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