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你的手》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4468113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伸出你的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伸出你的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伸出你的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伸出你的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伸出你的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伸出你的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伸出你的手》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伸出你的手教案在关爱中成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在关爱中成长学科思品总课时数课时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年级九年级册次下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二单元第四课框在关爱中成长页码第4648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分析:在理解他人的关爱和关爱他人方面,初中生面临着一些矛盾。一方面,他们需要与人交往,渴望他人的社会关爱。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众多亲人的宠爱,往往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为从父母等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本课对此做出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二、编写的意图和特点:编写此课是为了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生活中的种种关爱,学会对关爱自己的人感恩。教材编写突出了初中学生的生活

2、话题。本课采用分享感受、绘画、诗歌创意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体验在生活中自己得到的关爱与帮助,体验感恩之心。三、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众多亲人的宠爱,往往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为父母等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主人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爱的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人与人之间有关爱,我们的社会也有关爱;许多政策,法律和公益活动,都将关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懂得这些关爱的手带给我们的帮助。能力目标:明白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怀;社会也对我们提供了帮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把爱心撒在我们的周围;对于关爱我们

3、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常怀感恩;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教学重点明白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人、社会的帮助。教学难点对于关爱我们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常怀感恩之心。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三、归纳总结师深情的说:“我们的成长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发生,得益于我们的自身努力,更是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关爱,伴随我们从懵懵懂懂走向明白事理,从青涩走向聪慧成熟。师:没有太阳的照耀就不会有绚丽的彩霞,没有他人的关爱,我们就难以成长。引导学生阅读关爱铸就灿烂一文。师引导学生设想:妈妈,老师和社会的关爱对姜馨田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你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

4、哪些关爱?5、师承上启下:不仅人与人之间充满关爱,我们的社会也处处有爱。小活动:列举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助与关爱的规定和活动。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得到过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对这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我们要心存感激。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感激之情告诉他们吧!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悟角”。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看到,关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并对我们生命的成长、人格的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在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无数双关爱的手。我们应用心记住那些关爱过我们的人,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让更多的人得到关爱。0、布置作业。倾听阅读思考踊跃发言写信朗读感悟倾听由课文的导语导入,说明他人的关爱是个

5、人成长的重要动力。通过阅读关爱铸就灿烂一文中姜馨田的事迹,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通过设置两个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中列举出一些给我们带来关爱的规定和活动,培养学生观等,周围事物,关注社会的习惯。通过写感谢信,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诗句,使学生感悟关爱在生活中的作用。总结本框内容,在框和第二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关爱是一门艺术学科思品总课时数课时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年级九年级册次上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关爱是一门艺术页码第54-57页教学分析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分析: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具

6、体说,就是要兴建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这就要求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都能够关爱他人,能对他人伸出自己的手,并懂得表达爱的方式。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主人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此方面的教育。本课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二、编写的意图和特点:编写此课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假如我们只去关爱他人而不注意方式,反而有可能会伤害他人。所以,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面临的实际问题。本课通过静心反思,分析故事,信件回复等方式,促进学生认识到:关爱别人首先要尊重别人,而且不能苛求回报,还要面对可能

7、的误解与压力,关爱真的是一门艺术。他人的感受三、学生情况分析:青少年在表达对别人的关爱时也往往忽略他人的感受,有时甚至“好心办坏事”,伤心别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被关爱者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善意的关怀反而成为一种伤害?什么样的关心和帮助是他们最需要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伸出援助对方的感受;明确乐于助人是一门艺术。能力目标:知道关心和帮助别人要注意爱心的传递方式;明确关心和帮助他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回忆自己的爱心传递方式;注意尊重他人;正确对待生活困惑。教学重点明确乐于助人是一门艺术教学难点注意方式,学会尊重他人;正

8、确对待生活困惑。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归纳总结师: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大拿给你伸出帮助之手时,是否考虑到对方的心理感受呢?带你的同学阅读特殊的岗位一文。引导学生分析: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恬恬呢?带领同学看图,让学生说说同样是关爱的行为,为什么你的同学不接受前面两位同学而接受第三位同学的好意呢?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后面的总结部分。想一想: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对方反应如何?别人在帮助你的时候有让别人受不了的言行吗?你当时的感觉如何?你曾经有过好心办坏事,助人

9、不成反伤人的经历吗?现在想一想,怎么处理更好呢?“实践营地”:阅读信讨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回信、帮助“沙漠寻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学生避免类似的困境。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师: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假如我们只懂得爱心需要传递,而不注意传递爱心的方式,不考虑被帮助者的心理感受,也许反而会伤害被帮助者。因此,要谨记:关爱和帮助他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布置作业。倾听阅读讨论发言齐读回忆讨论反思阅读讨论分析回信归纳总结作业导入承接前面两部分,让学生在明白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关爱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关爱他人还是有艺术的。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细细阅读体味文中班主任的用心,并自由谈论对此问题的看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看图并谈看法,使学生联系实际,并逐步得到结论。对“想一想”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回忆并反思,然后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联系自身,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给大家以启发。设置“实践营地”使学生理解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归纳,完整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对本课重、难点的认识。起到提炼、升华知识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