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网络聊天教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4340656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网络聊天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网络聊天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网络聊天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网络聊天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网络聊天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网络聊天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网络聊天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网络聊天教案 篇一: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网上交流教案 网上交流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 信息技术 2、年级: 七年级 4、所属的章节: 第三单元第十三课 5、学时数: 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网络的即时交流与非即时交流(QQ的文件传输、QQ远程协助、E-mail)达到网络资源的充分共享,让网络成为同学们学习交流的工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演示、小组配合练习、分层次教学、大组竞赛,使学生熟练掌握网上交流的方法,达到更充分的资源共享与学习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身心愉

2、快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一系列的图片资料、影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等思想,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QQ文件传输、E-mail电子邮件 难点: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邮箱地址的格式 3、学情分析:学完本课,我希望使学生熟练掌握网上交流的方法,使计算机真正成为学习的工具、网络成为资源共享交流的平台。本课有五个知识点,内容繁多,而根据农村中学生学习任务重,上网条件有限,于是我对教材做了灵活处理: 调整了教学重点和顺序:原教材顺序是先介绍即时交流(QQ文件传输、QQ远程协助),然后讲解非即时交流(bbs、博客、电

3、子邮件)。处理后的教材顺序为:先重点介绍QQ文件传输、QQ远程协助、电子邮件;然后拓展讲解bbs、博客;最后总结分类:即时交流,非即时交流。 4、设计思路:(说明案例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 三、教学过程描述爱心 用心专心 1爱心 用心专心 2 四、教学反思 1、这堂课上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准备充分,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演示操作、课件演示多角度进行学习,并且有丰富的素材供他们选择,更大程序上给了他们选择的自由。 2、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现象及问题的处理: (1)、部分操作熟练的学生上课会玩游戏、QQ聊天,我就因势利导,鼓励他将玩游戏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

4、,写成博客共同享乐。 (2)、青少年上网一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本堂课中对网络安全我重点突出以下几个问题: a.陌生人发送的文件不接收。 b.陌生人申请远程协助要拒绝。 c.垃圾邮件坚持不打开,彻底删除。 3、课内问题我鼓励学生通过QQ留言的方式,老师课后给予解答。 爱心 用心专心 3 篇二: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教育教学计划 班级:初一(1-16)班科目:信息技术 教师: 教师的辅导计划 班级:初一(1-16)班科目:信息技术 教师:严海贵 共和县民族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篇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简案 篇一: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5、课时一 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

6、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

7、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

8、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信息技术网络聊天教案)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

9、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

10、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 (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

11、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

12、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 信息资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

13、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课时二 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一、 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

14、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

15、难点;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 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 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 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 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六、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