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如何冲破垄断行业的壁垒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317955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如何冲破垄断行业的壁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如何冲破垄断行业的壁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如何冲破垄断行业的壁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如何冲破垄断行业的壁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如何冲破垄断行业的壁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如何冲破垄断行业的壁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如何冲破垄断行业的壁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营企业如何冲破垄断行业的壁垒2011年02月16日17:14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15期) 作者:剧锦文 尽管垄断行业存在诸多壁垒和进入风险,但民营企业进入的步伐却不可阻挡。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的政策措施,民营企业也在进入方面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民营企业进入垄断产业具有积极意义。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已经推进到垄断产业领域。然而,由于我国垄断行业特有自然垄断与制度性垄断交混的特点,使得改革变得异常艰难,垄断产业的“马歇尔冲突”依然困扰着我们。垄断及其社会效应我国垄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持

2、续偏高的相对价格,直接导致了我国电信、石油、烟草、金融、水电气供应、电力等行业的高额利润。根据国资委于2010年8月20日公布的央企2009年度分户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表,2009年,129家央企中108家央企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总额为3989.6亿元,其中中国移动、中石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分别以796.3亿元、701.7亿元和393.2亿元的净利润分列前三位。根据新京报2010年8月30日的报道,2010年上半年,四大国有银行的净利润规模遥遥领先,其净利润规模共计2559亿元,占16家上市银行的74.5%。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846.03亿元稳居赚钱榜榜首。许多研究都证实,垄断行业的巨额利润主要是由于

3、其拥有的特权,而不在其技术意义上的经济效率的提高。谢地的研究表明,我国电信运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不到日本的1/10、韩国的1/4,仅比美国和英国略高1/4。另一方面,根据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0的资料,2008年我国宽带资费占人均GDP的比重为7.4%,在比较的99个国家中位居第71位。而排名第9位的韩国同一指标为1.15%。2008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是我国的6.9倍,这意味着我国的宽带资费水平相当于韩国的124倍。高额利润使得垄断行业的职工实际收入比其他行业职工实际收入高出很多。胡鞍钢研究了19951999年期间电力行业职工工资的情况,他们发现该行业比其他行业每个职工多收入14294元,平

4、均每年多收入2859元,该行业平均每年多支出工资额为791亿元。行业垄断所造成的巨额租金为这些垄断行业的低效运营和维持比较高的工资水平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谢地曾对比了邮电通信业和其他一些行业职工工资的状况,发现电信业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都比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高出70%左右,比农、林、牧、渔业更高出160%以上,而且呈逐年扩大之势。王俊豪也指出,中国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收入不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而且还在逐渐拉大。2005年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职工平均公资36941元,超出平均水平10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平均收入超出平均水平从2003年的34%,增加到2005年的37%,交通运输、

5、仓储和邮政业则从14%增加到16%。有人甚至认为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水平是其他行业的510倍。这些特殊行业员工的高工资已经引起广大民众的严重关切和不满,成为社会不公的一个突出问题。垄断不仅成为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而且多数情况下无助于企业技术意义上的效率提高。因此,打破垄断就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意义,而打破垄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引入竞争。近些年来,我们的确在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的方法是对原国有垄断企业实施“分拆”,然而,所取得的成果却与人们的预期相去甚远,许多学者并不认同这一改革选择,认为真正要打破垄断还需具有不同性质的民营企业的大量进入。中央也三番五次地出台政

6、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垄断产业以提高竞争程度,然而,正如人们指出的,在进入过程中实际上还有多道“玻璃门”。这些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障碍实质上就是产业的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只要民营企业能够克服这些进入壁垒,垄断就有可能被打破或至少大幅度降低。那么,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来促使垄断壁垒的降低呢?我国垄断产业的基本特性中外学术界很早就关注垄断产业的性质问题。总体来看,早期的研究主要从产业组织的角度进行,而近些年来,制度和转轨经济学家也加入到这一研究行列。在产业组织理论内,已经形成了结构主义学派、效率学派、可竞争市场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这些理论已经相当成熟和规范。而制

7、度与转轨理论对垄断产业及其进入壁垒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更多地是针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成熟理论,但其解释力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中国学者对垄断产业及其进入壁垒的研究也遵从经济性和制度与行政性两条线索,但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讨论,已经形成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垄断产业相比,我国的垄断产业更多地是由制度或行政性因素造成的。由于这些产业是国有企业聚集的领域,不仅边界广范围大而且垄断强度更大,因此,制度或行政性垄断是这些产业的基本属性。第二,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里,由于企业与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制度与行政性垄断属于外生性垄断;而转轨国家特别如中国,国有

8、企业与政府的特殊联系决定了这样的垄断更具内生性。第三,不同行业由于结构性因素和行政控制程度的差异,垄断产业垄断强度又表现出高低不等的特点。总之,我们认为,国外学者的一些观点即便讨论了制度和行政性垄断,其蕴意也与中国的实际相去甚远,他们远没有认识到制度因素对中国垄断产业的决定性影响;而国内多数文献把重点放在了垄断行业本身的特点和形成机制等方面,而从民营企业进入角度的研究文献不仅很少,且更多地停留在对具体问题的描述上。这对于我国正处在时刻都在变化的转轨时期而言,需要不断地加以追踪和从总体上、从更抽象的高度,研究民营企业对破解垄断的意义及其相应的对策。政策建议尽管垄断行业存在诸多壁垒和进入风险,但民

9、营企业进入的步伐却不可阻挡。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的政策措施,民营企业也在进入方面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民营企业进入垄断产业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我们提出如下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对策建议。推进垄断行业的整体改革,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我们已经证明了制度和行政性垄断是垄断产业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垄断产业改革力度就成为降低进入壁垒的根本措施。国务院继2005年推出“非公36条”后,2010年5月7日再次推出新“非公36条”,明确地显示出中央的决心和政策取向。但是,由于行业制度的整体性约束,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状况与人们的预想有很大差距。看来,

10、对垄断行业实施整体改革,完善、细化准入制度,将短期的政策原则转化成常规性的制度和实施机制,应是打破垄断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尽快制定出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规划及其实施细则。通过总结过去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依照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的原则,针对不同垄断行业的特点,分别规划出垄断行业放松管制、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步骤与路径,并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其次,尽快解决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法律地位问题。要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实施,依照公平、公正和一视同仁的原则尽快修改电信法、铁路法、电力法、航空法等有关垄断行业的法律法规,使民营企业在进入垄断行业时不会受到垄断企业的歧视和限制,具有与国有企业同样的法

11、律地位和待遇,并使其权益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最后,加快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加快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对民营经济投资垄断行业的项目,不需要增加使用土地等政府垄断资源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项目登记制度,经核准列入年度开工计划后即可投入建设;需要增加使用土地等政府垄断资源,企业通过参加拍卖、招标等公平竞争途径取得有关资源的,可直接进行开工建设;通过政府审批取得有关资源的,监管部门要公开审批程序,简化审批环节,实行网上审批或者一站式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实行政务公开,建立监管部门信息披露制度。通过不定期举办信息披露会,向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发布公告、提供新闻稿件、接受采

12、访等方式,向社会发布监管部门在发展和改革方面的重大举措和政策、产业投资指导信息、重大项目招投标信息、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预测信息等,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的投资者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减少投资风险,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社会资源。加快中介服务市场建设。规范发展投资咨询、评估、会计、法律、审计、设计、监理、招投标代理、技术创新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培育具有较强经济和技术实力、较高权威性的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加强行业管理,抓紧建立中介行业自律机制,促进市场竞争,提高中介服务行业水平,完善非公有资本投资服务体系。重新审视国家的大企业战略。在经济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确实需要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企业。由于国有企业

13、本身的制度和治理因素,以及日渐强大的利益集团控制,将大企业战略全部放在国有企业身上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今,民营企业经过30年的激烈竞争和市场熏陶,一些杰出的企业已经崭露头角,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实力。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的大企业战略,有必要将民营企业同样作为我国大企业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允许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入各类基础性垄断行业,使其尽快做大作强,形成公私共生的大企业簇群;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要突破国有大企业的“资本化”成长策略,及时将“资本化”转变为“民营化”,将那些仍处于竞争领域的国有大企业尽快改变成产权多元化甚至民营资本控制的企业实体,通过企业制度的优化来提升

14、我国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在强化政府监管独立性的同时,要着力遏制利益集团左右政府决策的各种行为。探索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援助机制。虽然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进入垄断行业的实力,但是,就多数企业而言,依然存在实力不足问题。其中,融资难、企业人力资本等关键生产要素缺乏最为突出。因此,建立进入援助机制,使民营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要素,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就会促进更多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首先,加快发展和创新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产业债券和信托投资券,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选择一些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良好的大型垄断性项目,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和专业投资信托基金试点;鼓励部分运营良好的民

15、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融资,增强其进入垄断行业的经济实力。企业债券可采用普通债券及可转换债券等模式。其次,灵活运用政府资金与资源,扶持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对于公益性和部分准经营性垄断项目,政府应灵活运用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回报补偿、减免税费、优惠提供建设用地,以及不同收益的项目组合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的进入。政府资本金注入应严格限定在公益性项目和少数自然垄断性较强的准经营性项目范围内,依据项目的公益性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以促进企业形成市场融资能力和运营良性循环为原则,合理确定注入比例,并适应项目性质和企业的发展变化,适时降低比例,相应扩大民营企业的投资。回报补偿应主要依据垄断行

16、业的建设规划、企业合理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率,与政府承诺的资源提供量或产品收购量相结合,测算和确定补偿标准,并通过政府与企业签订合同形成法律约束,规范有关各方的行为,确保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承诺的实现。对于具有较强投融资实力和综合运营实力的企业,应尽量采取项目组合的方式,使其在承担公益性或准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任务的同时,享有该设施的广告经营权或者一定数量的房地产优先开发权、相关地域内盈利项目的建设运营权等。再次,鼓励创业资本、风险资本以及私募股权资本投资于进入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开通,一些准备进入和已经进入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可利用这类资本强化自身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政府应出台有关创业和风险资本投资于垄断行业的相关条例,为这类资本的进入和退出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垄断行业的退出机制。建立民营企业投资垄断行业的退出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